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奧雅創造更美好的人居環境,從保護濕地開始

奧雅創造更美好的人居環境,從保護濕地開始

2018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城鎮濕地能夠使城鎮更宜居,它們可以減少洪澇災害,補充飲用水,過濾廢棄物,提供城鎮綠色空間,並且是居民的生計來源之一。

目前,全球城鎮人口數量已經超過40億,隨著這一數據的不斷增長,濕地的重要性將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位。為了獲取更好的工作機會,人們仍在不斷向城鎮遷居。到2050年,世界上66%的人口都將居住在城鎮地區。

1970-2016年世界城鎮人口

然而,大多數人並未意識到城鎮濕地的價值和重要性。在一些快速發展的城鎮,濕地常常被視為荒地,人們隨意向其中傾倒垃圾,有些濕地甚至被填埋或用做其他用途。科學家們預測,自1900年以來,世界上至少有64%的濕地不復存在,而與此同時,城鎮卻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擴張和發展。

1970-2008年濕地程度指數

2018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旨在提升公眾意識,城鎮濕地將對可持續城市的未來做出重大貢獻。

奧雅設計一直以「創造更美好的人居環境」為宗旨,在不斷的實踐中創造充滿創意和美的人居空間,提升、保護和改善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奧雅生態規劃設計響應國家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海綿城市、特色鄉鎮等政策趨勢,能充分考慮場地獨特的自然和周邊環境以及客戶的短期和長期需要。

奧雅生態規劃設計服務

由生態學家、水利學家、環境工程師、模型分析師、信息技術專家和生態規劃師共同組成的奧雅生態規劃團隊,提供專業服務包括:

一、綜合環境分析與GIS應用

基礎環境資源調查(地形地貌資源、氣候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生態景觀資源)

生態開發建議(環境敏感性評估、開發適宜性評估、環境容量測算、生態功能分區、生態發展框架)

二、生態資源管理與規劃設計

生態綠地節點規劃設計(城市生態綠地、生態林地、生態濕地、生態水體、生物棲息地、生態農地)

生態綠道規劃設計(綠地系統、生態濱岸帶、生態步道、生態道路綠帶)

三、水資源管理與規劃設計

水系規劃與管理(水系管理、防洪、水環境優化、水生態系統修、水景觀營造)

雨水管理與利用(海綿城市、暴雨排水、徑流管理、雨水利用)

在濕地保護和發展方面,奧雅設計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把美與和諧作為設計的最高目標,創造出給人以幸福感的城市空間。

漳州碧湖市民生態公園

漳州碧湖市民生態公園是體現景觀都市主義理念的市民公園,生態導向型社區發展和公共休閑特色的城市名片。景觀設計團隊在滯洪區現狀的基礎上,建立起相適應的濕地生態系統,架構城市功能與開放空間的有機聯繫,形成健康又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

設計團隊抓住這個機會,設置生活水岸、文化水岸和生態水岸,三條水岸相互穿插滲透,共同構建生態公園的功能構架,並以水的形態將碧湖中東西兩邊公園用地聯繫起來,將各功能區域有機串聯。樹立城市新形象,使漳州完成從綠色濱江城市走向蔚藍濱海城市的轉型,實現功能拓展與區域統籌協調,注重生態自然,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的共贏。

景觀設計師通過引入九龍江水進入人工濕地島群中凈化和過濾,可持續、節能地解決景觀水質、水量和防洪排澇問題。利用總體高程,形成湖水區域內循環,創造水源涵養區,以人工濕地、濕地浮島、雨水花園、生態明溝、綠色屋頂與牆面等諸多的生態工程和設施對水源進行滲透、滯納、涵養和利用,引導收集和彙集處理雨水至湖體,補充景觀用水。

長沙金霞風光帶

這一段被媒體稱為長沙最現代和最高品質的公共空間,還未正式開放,就吸引眾多市民流連其中。騎行,燒烤,跑步,帳篷露營,長沙市民終於有了一個高品質的公共空間可以充分享受江景生活。

針對風光帶進行了海綿城市專題研究。方案中採用了自然散排的方式,增加了植物緩衝的作用,減慢地表徑流的停留時間,以達到減少泥土沖刷量,增加雨水下滲時間和下滲量的目的。

海綿城市專項策略:生態草溝與滯留濕地

金霞風光帶促進了優質的生活節奏,承載傳播了生長的文化,具有獨特個性、吸引眼球。它更看重的是與孕育它的母親河——湘江的親密感。

湘江西岸江灘公園

湘江對岸矗立著毛主席的雕像,江灘濱湖景觀帶成為當地市民觀賞對岸風景的絕佳觀景點。

原始的基地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但無法近距離體驗濕地景觀。改造後景觀特徵更加明顯,人們可以自由穿梭於景色宜人的濕地之中。

設計提升了原有長時間裸露河床的景觀效果,生態窪地作為雨水緩衝帶,緩解洪澇災害,濕地植物同時凈化了受重金屬污染的湘江和來自西側的城市雨水,屬可納入城市海綿系統。

江灘從水岸至城市分為棲息地保育區、灘涂緩衝區、近岸修復區、堤景改良區四個生態分區,是城市和湘江生態的交界過渡帶。

蕪湖中央文化公園

蕪湖中央公園佔地48公頃,位於蕪湖新區中心區。作為城市中心的公共開放綠地,它形成了一條綠色廊道,連接了城市的景觀地標——神山與扁擔河。設計利用河、道、丘、林4種要素,在城市中心營造具有生態保育功能的綠地系統。

「河」指的是人工景觀水系,其水位設計標高兼顧城市水系規劃,低於市政道路約2m;「道」指園區內的步行、慢行道路系統及其所聯繫的系列公共活動空間;「丘」指人工地形體系,可消化開挖河道產生的土方,並自然形成地面徑流的匯水區域;「林」則指由疏林綴花草地、生態草溝、濕地種植區組成的種植系統,起到減緩地面徑流速度,回滲、調蓄、凈化、迴流地表徑流的作用。

設計利用場地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的特點,塑造地形,對雨水加以匯聚和利用;同時,設置生態草溝,濕地種植區、景觀水系,作為調蓄兼顧的雨洪管理體系,用以代替傳統管道排水系統,枯時保墒蓄水,澇時緩衝雨洪。地面徑流在微地形的引導下流經草溝、經過濕地種植區的過濾凈化之後,匯入人工河道水系,形成完整的自然水系循環機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奧雅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奧雅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