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立春來啦!說起春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立春來啦!說起春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今天5點28分,「立春」來啦~

立春,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一日,百草回芽」,這是冬的結束,春的起始。大自然萬物復甦,「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

新的一年,你會有怎樣的計劃,怎樣的心愿?

說起春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小時候,在課本里讀到的唯美句子

比如,朱自清筆下的: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春》

巴金筆下的:

每個人都有春天。無論是你,或者是我,每個人在春天裡都可以有歡笑,有愛情,有陶醉。

——巴金《春天裡的秋天》

林語堂筆下的:

籬間階上,有春的蹤影,窗前檐下,有春的淑氣,「桃含可憐紫,柳發斷腸青」,樹上枝頭,紅苞綠葉,恍惚受過春的撫摩溫存,都在由涼冬驚醒起來,教人幾乎認不得。

——林語堂《記春園瑣事》

郁達夫筆下的:

兩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間是一條清淺的水,有時候過一個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還有許多不曉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鬧著春暮,吸引著蜂蝶。

——郁達夫《釣台的春晝》

茅盾筆下的:

挾著春的氣息的南風,吹著他的頭髮,報春的燕子往來梭巡,空中充滿了它們的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綠草,笑眯眯地軟癱在地上,像是正和低著頭的蒲公英的小黃花在綿綿情話;楊柳的柔條很苦悶似的聊為搖擺,它顯然是因為看見身邊的桃樹還只有小嫩芽,覺得太寂寞了。

——茅盾《動搖》

是年幼時,家鄉各式各樣的立春風俗

踏 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咬 春

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咬春吃春卷。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拜 春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立春之日民間習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打 春

打春,又叫鞭春牛、鞭土牛。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除了黃曆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是時時陪伴我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宜清淡

春季「肝氣」旺,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因此,脾胃弱的人春季要多吃山藥、大棗、蓮子粥,來控制過旺的肝氣,預防慢性胃病及慢性肝炎導致的胃脹等癥狀的加重。立春過後,平日脾胃不好的人,一定要飲食清淡、適量,尤其應忌食羊肉等熱性食物或海鮮等發物。

宜溫補

告別大寒,進入立春,應適當減少進補,可順應季節的變化多吃些溫性的食物,比如大蔥、生薑、大蒜、糯米、胡蘿蔔等,能起到祛陰散寒的良效。

宜甘潤

春天氣候變化快,空氣時而乾燥時而濕冷,胃腸處于敏感的狀態,常常出現沒有食慾的情況。這時候應多吃甘味食物。要注意的是,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所謂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口感有點甜,更重要的是具有滋補脾胃的作用,多吃甘味食品可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甘味食物中首推大棗和山藥,常吃這兩樣東西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力。

也可以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能預防胃炎和胃潰瘍的複發。

此外,還有菠菜、芋頭、紅薯、土豆、黑木耳、桂圓、栗子等,都是不錯的甘味食物。

忌辛辣

立春後要少吃過於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燒烤的食物。初春時期,人體呼吸系統抵抗力下降,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辛辣的食物刺激呼吸道,且損耗陽氣,導致上火,更易感染病毒。

忌酸收

春季對應五臟中的肝臟,容易肝氣過旺。酸味容易入肝,且具有收斂之性,多吃不利於陽氣生髮和肝氣的疏泄,反而使本就旺盛的肝氣更盛,傷及脾胃。具有酸性的食物如西紅柿、柑橘、檸檬、烏梅等都不宜多吃。

說起春天,小編身邊的小夥伴們七嘴八舌說開了~

有春天的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有春天的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河裡都不見。

有春天的歌: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

說起春天,你想到了什麼?有哪些回憶?

快來和我們分享吧~

其他人都在看

編輯 / 張葦杭

來源 /綜合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走進馬兜鈴家族,全面認識馬兜鈴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