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老舍先生嗎?還記得《四世同堂》嗎?

重整河山待後生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駱玉笙
00:00/02:35
"祁老人是代表著清朝人的,也就是富善先生所最願看到的中國人;天佑太太是代表著清朝與民國之間的人的,她還保留著一些老的規矩,但是也擋不住新的事情的興起;瑞宣純粹是民國的人,他與祖父雖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卻相隔有一兩世紀;小順兒與小妞子是將來的人。將來的中國人須是什麼樣貌呢?富善先生想不出」。
「看到祁家四輩人,他覺得他們是最奇異的一家子。雖然他們還都是中國人,但是又那麼複雜,那麼變化多端。最奇怪的是這些各有不一樣的人還居然住在一個院子里,還都很和睦,倒彷彿是每個人都要變,而又有個什麼大的力量使他們在變化中還不至於分裂渙散」。
這是一個英國人眼中的一家北平人,一個中國式的四世同堂,也是那個年代中國人既傳統又在變化中的寫照。
今天是2月3日,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誕生日。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等。
我認為老舍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應該是《四世同堂》。
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看過這部電視劇,後來又斷斷續續地讀完了原著。
至今還能回憶起,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裡,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
謹慎持家的祁老太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
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
普普通通的事,普普通通的人,被老舍敘述出來,卻偏偏讓人不忍釋卷,有宏觀,有細節,禁得住推敲,耐得住咀嚼,每個人就像活生生站在你身邊一般。
四世同堂是傳統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歷來為國人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劇中祁老人可以向他人誇耀的最大資本。
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圓滿,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為此,他對瑞宣未經他的允許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日驅逐瑞豐不以為然,在瑞豐對大嫂無禮時勒令罰跪·····
他又是深明大義和有氣節的,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飢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在忍無可忍之際向日本人發出憤怒的吶喊!
祁天佑是老太爺的長子,是四世同堂中的第二代。無論多忙,總要回家看望父親,陪父親說說話。
即使時局不好,也不忘給老太爺過生日。他的性格是祁老太爺教育的結果,是個典型的中國人,又有著自身的特點,他是一個孝子,也是一個慈父,還是一個誠信守信的商人。
儘管許多時候他表現得很的懦弱,但在遭受侮辱後選擇以死抗爭,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氣節和個人情操。
第三代中,我最敬佩的是長孫媳婦韻梅,她即會持家又懂規矩,還為祁老太爺生了一雙重孫,深得老太爺的喜歡,婆婆又病弱,韻梅理所當然的擔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
她是天生的好脾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家庭責任感,促使她勞任怨的照顧著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極盡所能的讓全家人過得順心。
但她絕非軟弱可欺的女性,看到兩個日本小孩欺負小順兒,毫不客氣地把日本小孩拎起來扔在一邊······
如果故事還要繼續的話,新的祁家四世同堂的最尊者應該是小順兒了吧!
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衚衕的人們身上的、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職責感、愛國心。
整本書沒有正面去描述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
難怪有人說,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
真正的歷史,是千千萬萬個老百姓所構成的。無論是反抗還是順從,以及國家與個人之間的兩難,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
所有的人其實是被歷史裹挾著前進的,無論日子有多麼艱難,他們都堅強地走了過來,從未放棄過希望!
2018.2.3于山西運城.


TAG:焦際空間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