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疾病診治熱點:肺炎支原體肺炎
字數 1651 閱讀需要9分鐘 歡迎在文末留言!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重要病原,約佔住院兒童CAP 10%~40%。除了引起呼吸道感染外,還有可能引起神經、心血管等多系統併發症,嚴重者可導致死亡。MP感染每3年至7年流行一次,潛伏期內及癥狀緩解數周內,均有一定傳染性,潛伏期一般1周~3周,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容易在幼兒園、學校、部隊等人員密集場所傳染,流行高峰年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發病率可高達30%~50%,一般可持續1年~2年。近年來,兒童MPP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有關MP感染的抗生素選擇、難治性或重症MPP的治療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的應用等諸多問題成為兒科醫生廣泛關注的熱點。
MP缺少細胞壁,對影響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天然耐葯,對影響蛋白質合成和DNA複製的抗生素敏感,臨床上常選用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和四環素類抗生素。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喹諾酮類和四環素類抗生素在使用時受一定限制,首選抗生素是大環內酯類藥物。自2001年日本首次從臨床標本分離到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耐葯的MP以來,相繼有中國、法國、美國、德國等分別報道兒童或成人臨床標本中分離到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耐葯的MP,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耐葯率差異較大,總體上,歐洲和北美地區耐葯率相對較低,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地區最高。
目前國內外對MP耐葯的藥物主要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MP耐葯檢測的研究主要採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耐葯相關靶位進行檢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MP出現耐葯,如何用好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針對不同病因、病情的患兒,規範使用抗生素的劑量和療程至關重要,力求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或避免抗生素耐葯的發生。對於輕症MP感染,阿奇黴素3日療法即可,即使已經停用,其藥效仍可持續數天乃至一周;重症一般連用5天~7天,停葯4天後,重複第二個療程,四環素類、喹諾酮類抗生素對MP和耐葯MP引起的肺炎有臨床療效,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使用時應權衡利弊。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減輕病情,縮短病程,停葯視病情即臨床癥狀、肺部體征、影像學表現以及炎性指標的情況而定,不能以肺部影像學表現完全消失、抗體轉陰或MP-DNA轉陰做為停葯指征。
MP感染不易與病毒感染區別,早期明確診斷成為當務之急,需要研究人員、醫生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提供精準治療,規範藥物的合理應用。近年來,難治性和重症MPP病例增多,主要表現為經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正規治療7天以上持續高熱,病情不見好轉甚至加重,肺部影像學進一步加重,或病情進展迅速,發熱及全身感染中毒癥狀明顯,肺部改變較重,可出現呼吸衰竭或肺外併發症,給臨床治療造成一定困難。對於難治性或重症MPP的治療如考慮存在耐葯或混合感染,應針對混合的病原體類型,選擇不同藥物。除了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方案外,免疫治療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也十分重要。普通肺炎支原體感染無需使用糖皮質激素,對於重症或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可視病情及對激素治療的反應,選擇合適的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案。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在重症MPP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病原檢測,更為客觀、準確。另外,支氣管肺泡灌洗既可清除氣道內黏液,減少炎症及肺不張等併發症的發生,也可以直接局部給葯,靶向性強,療效顯著。此外,對疑似的MP感染慎用抗生素,可考慮選擇中醫藥來改善患者的癥狀,縮短病程,促進退熱、縮短咳嗽和咯痰時間等。臨床中已有文獻報道中藥、中西醫結合治療MP感染,取得較好療效,在早期干預和改善預後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和作用機理,有廣泛的研究價值和研究潛力,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MPP的診治涉及諸多方面,其中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和難治性MPP的診治已成為臨床實踐和研究的重點。本次專家筆談圍繞著MPP的研究現狀和治療策略展開討論,希望能增加臨床醫師對MPP的了解和重視,提高治療水平。
來源:醫學空間戰略合作夥伴《醫學與哲學》2018年第38卷第1B期(總第587期),8頁,轉載請標明出處。
聯繫我們
商務合作:010-57189522
媒體合作:010-61596297
客服QQ:3175443177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
·END·


※天津某醫院兒科因全體醫生病倒停診!衛計委回應:希望儘早康復,能夠重返崗位!
※炎性與感染性主動脈瘤的治療策略
TAG:醫學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