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功甘古城—告訴你清邁的前世今生
區別於上周介紹的清邁打卡景點,這周我想分享一個失落的文明——魏功甘古城,人少、特別、令人無限感慨。
我們在清邁的最後一天,因為是晚上的飛機,所以空出了一個白天。原本無任何計劃,只是想隨便逛逛消磨時光,誰知無意中翻到當地的一個介紹小冊子,最後一頁列出一個「魏功甘古城」,是曾經消失的歷史又重回了人們視線中,所以一下子來了興趣,當即就打了一輛計程車開去了那裡。我還記得沿路上,從出發時還人聲鼎沸的遊客聚集地慢慢一路向南行,遊人越來越少,那些時髦小店也不復存在了,走進的是一路田園風光,和真正當地人的生活區。
「魏功甘古城」光從在清邁宣傳手冊中排到很靠後的位置,就可以看出,這裡絕不是一個大眾認知的經典景點,沒有旺盛的香火、鳥語花香的美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相比於各種名寺古剎、動物園、小清新店鋪,遊客相當稀少,它好像跳脫出了大眾認知中的清邁小清新而遺世獨立一般。你可不要因為關注它的人少就不以為意,它的歷史比清邁還要早,對於泰國其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古城距離現在的清邁南部約5公里左右,是當年泰國北部還被蘭納王朝統治時,下令建立的第一個首都,其政治地位可見一斑。但好景不長,由於魏功甘古城所在位置地勢低洼,使得連年水患不斷,從而才迫使當時的明萊王遷都換到了地理位置相對更合適的清邁,「清邁」在泰語里的意思為「新城」,就是從這兒而得名。但即便是這樣,又因為魏功甘古城位於國界邊境,也仍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直到後來的某一年,這裡突然發了一次特大洪水,把整座古城全部淹沒,被爛泥覆蓋,使得它從此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完全被埋於了地下700多年,以至於當地人曾一度認為這座古城根本是個傳說。好在後來的當權者一度改變了這裡的河道,對抗洪水起了一定作用,才逐漸讓古城又一次浮出水面。直到1984年,因為修繕它旁邊的廟宇,才真正被人發現而重見天日,也因此被人稱為「失落的古城」。
目前古城挖掘出的遺址一共20處左右,但可以開放參觀的有9處,有寺廟、佛塔等等,全部都只剩下了基座,一併出土的文物被放入了清邁國家博物館展出。走在其中,你只能憑著眼前這些殘垣斷壁去想像當年古都的輝煌,實話講,很讓人有種身不由己的唏噓感,再燦爛的文明,因為大自然的力量,也會突然在一夕之間,不復存在,說消失就消失了。就好像龐貝古城、古巴比倫城、樓蘭古城...
曾經魏功甘古城被掩埋時,很多當地居民不知情,有跑來這裡定居,即使古城被挖掘,也未遷走,所以當你在參觀這散落在各處的遺址時,還經常能看到現代民居以及生活設施,有種新舊交替穿梭的奇妙感。更神奇的是,我們每次遊覽到一處遺址時,總能發現會有狗狗或者小貓,安靜地躺在某一處古磚上正閉目養神,周圍空無一人,反而當地人聚集的房屋前卻沒有它們的身影,總覺得這些動物們是不是能感知到什麼,而特意喜歡選擇在那些遺址上停留,當他們與遺址融為一體時的場景,會讓人看得更覺奇妙。
還有一大看點就是古城遊覽區邊緣矗立的四方塔和舍利子廟,這兩座建築所在地是當年的洪水唯一沒有淹沒的地方,從而保留至今。在一眾殘垣斷壁的背景下,突然看到如此精緻的建築,也會有種衝突的奇妙感。
舍利子廟
四方塔是清邁唯一一尊四面佛,四面一共有64尊佛像,在當地被認為是有求必應佛,掌管事業,姻緣,財富,平安,所以能看到這裡的香火還是旺盛。
四方塔
若是你步行去遊覽古城,是免費的,但由於古城佔地很大,純步行遊覽會很費時費力,所以也為遊人提供了有償的馬車或遊園車遊覽會收取費用。
為遊人駕車的都是當地居民自發的志願者們,可以同時為你提供講解,只是大段的泰文中夾雜著個別發音不準的英文單詞(做好心理準備),但他們會給你一份中文版遊覽圖,還會在每到達一個地方要下車遊覽前,給你看一個寫有該遺址中文介紹的紙板。若是選擇這種車游,別忘了要在遊覽結束時給帶領你遊覽的人一些小費(不要給硬幣,他們會認為不受尊重)。當地人在給你眉飛色舞地介紹這些曾經的歷史時,能感覺到他們還是很欣慰能有人過來,願意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和歷史。
最後一天來遊覽魏功甘古城,可以說顛覆了我對清邁的印象,原本以為這裡就是一個小清新十足的度假小城,物價如此低廉,來這裡悠悠閑閑地吃吃喝喝,度個小假就足夠了。誰知在這些人潮湧動的打卡景點外圍,還藏有如此靜謐、蒼涼的一片古城廢墟,在等待著向世人展示它的前世。雖然失落的文明註定不會重現,但這些廢墟的存留卻給了我們長久回望和思考過去的可能。
END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