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21位古代文人的書齋楹聯,勝過無數雞湯

這21位古代文人的書齋楹聯,勝過無數雞湯

來源:秦漢衚衕國學書院 (ID:qinhanhutong)

作者:沐光

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中國傳統宅院里的書齋是文人除祖祠外最特殊的精神場所。

若書齋是文人的精神屋宇,那楹聯便是屋宇之窗。

其內容或抒發情感、或戲弄人生、或針砭時事、或表達雅興,從中多少可窺得書齋主人的志趣和嗜好。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是東坡先生的志氣。

「一窗佳景王維畫,四壁青山杜甫詩。」是孫星衍的文心。

「草草杯盤供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是豐子愷的生活情趣。

今日為諸位整理古今楹聯,以古人之楹聯,澆胸中之塊壘。

倭仁

剛日讀經柔日讀史

無酒學佛有酒學仙

出自晚清大臣、理學家烏齊格里·倭仁之筆。烏齊格里·倭仁(1804—1871),他以講程朱理學受到清廷重用,擢為任副都統、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兼同治皇帝老師。

上聯「剛日讀經柔日讀史」,「剛日」釋義為單日,「柔日」釋義為雙日,意思為經書歷史應交替輪換學習。下聯一個去學仙,一個去學佛。仙飲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不飲便康強,佛壽須千百。八十餘年入涅盤,且進杯中物。

我們學著收放自如,時而成仙,時而化佛,既要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上聯寫讀書,下聯論做人,知行結合。

庄庚良

義等雲天文垂金石

明同雪月道在淵魚

庄庚良(1839-1917),常州武進人,號栩園老人,善書法。告老還鄉後,閉門讀書,書法造詣極深。

情義與雲天一般長久,而金石載文,流傳千史,萬物之始的「道」,都在這小小的淵魚中,只要遵循自身的規律,順其自然就好

俞樾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

登千仞岡濯萬里流

俞樾(1821.12.25—1907.2.5),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清末著名學者,現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

披著一品官員的衣服,懷抱九仙骨,一下把追求功名的夢想展露無遺,下聯卻講的是田園生活,在高千仞的山岡上抖掉衣服上的灰塵,在水流萬里的江河旁洗去腳上的污垢,任何時候都能拿得起放得下,能入世能出世,在紛亂嘈雜的現實生活中也要保持「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怡然自得。

吳大澂

古文師法宗司馬

舊畫家藏愛白駒

此聯是吳大澂寫於1886年,「司馬」指的是司馬遷,我國史上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有文就有畫,有史就有文物,那自然少不了收藏家的存在。

炳曜垂文陳之簡牘

從容按節討其源流

可以垂名千古的大好文章寫在普通的木簡之上,不急不躁,氣韻神定,探求其來源歸宗。做學問,自然要沉靜心思,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

吳大澂作品

黃彬

得好友來如對月

有奇書讀勝看山

黃彬,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進士。

有一個好朋友,就像夜晚對著明亮的月亮,那樣清新舒適,有一本好書都能比得過那壯美河山,書中自有顏如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有本奇書美哉!

何維朴

金奏彂韻銀鉤絢跡

玉泉洩矩珠樹連規

何維朴(1842 —1922 )湖南道縣人。何紹基之孫。以山水畫著稱,宗婁東派,書摹其祖何紹基亦得其形似。

金奏銀鉤,犀利鋒快的鐵劃銀鉤猶似頓現眼底,那好的文章,好的筆法,閃閃發光,就像成片的玉泉珠樹,光鮮耀眼,令人著迷。

沈鈞儒

能詩李長吉

識字楊子云

沈鈞儒,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五四運動期間,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李長吉即李賀,即唐朝寫出「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天才詩人李賀,有「詩鬼」之稱。楊子云,西漢後期著名學者,西漢辭賦大家楊雄,與諸葛亮齊名。自古說起楊子云,那就是學問的代名詞。借大家的名義,希望自己也如他們那樣詩才迸發。

陶浚宣

甫也諸侯老賓客

宗之瀟洒美少年

陶浚宣,清末書畫家。字心雲,號稷山、東湖。書宗六朝,筆力雄厚,亦工畫人物,光緒二十四年嘗寫清朝詩壇五大家像。陶淵明45代孫。

陶浚宣將杜甫兩首詩交錯相對,上聯出自杜甫晚年所作的《醉後馬墜,群公攜酒相看》,懷念少年時意氣風發,感慨年老無成,無奈與感傷相互交錯。

下聯出自杜甫 「古未曾有」的名作《飲中八仙歌》。崔宗之(唐代人,與李白交情頗好)瀟洒風流,玉樹臨風的美少年,像阮籍一樣,常常拿著酒杯,白眼看著青天和世事。不同的詩,放在一起,卻交相呼應,別生趣味。

趙鶴齡

河雒書辭乾川經緯

漢唐製作日月文章

趙鶴齡(1853—1928),字孟雲、一字夢雲,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皇太子侍讀,四川奉節縣觀察、記名副都統等。

相傳「河出圖,洛出書」,並稱「河圖洛書」,河洛被認為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漢唐河洛圖書驚天動地,漢唐的文章日月珍寶。這也表達了作者對書籍的愛好,沉浸在華夏的文化之中。

台靜農

敲門借書探碑學拓

賣劍買琴斗瓦輸錭

台靜農(1902—1990),安徽霍丘人。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其書法廣泛涉獵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跡,篆、隸、草、行、楷諸體皆精。

對聯取自龔自珍(清代詩人、學者) 《能令公少年行有序》。

作為魯迅的學生與好友,台靜農在台灣專心研究金石學,繼承恩師遺志。借龔自珍的詩而坦露自己的心跡,賞書賞琴,溫文爾雅,探碑學拓,文字的魅力讓他痴迷了一生。

李榕

平移遙月千峰立

倒瀉銀河九折流

李榕,原名甲先,字申夫,號六容居士。道光丙午舉人,咸豐二年(1852年)二甲六十四名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李榕精通詩文、工書法,為巴蜀文化名人、教育家。

光是憑著這兩行字,閉眼就看到瀑布飛流在前,皓月當空,無比壯美。

丨頤和園內「穿堂殿」

端方

遽館來風清檐駐月

絲楊被浦弱柳蔭街

本聯由清末大臣,金石學家托忒克·端方所書。

臨河殿東側的山腳下,頤和園裡有一庭院,名叫穿堂殿,原本掛著這副楹聯。夜晚時分,驛站清風徐徐,曉風拂月,楊柳微擺,四周都清凈悠閑,好一個唯美意境。

李文田

中國書流尚皇象

漢廷文采有相如

李文田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專家和碑學名家。

若說起中國的書法,總會想起始於皇象,要說起漢代文章風采,以司馬相如為最。

楊了公

秋夜書聲琴音

春風鳥語花香

楊了公(1864—1929),名錫章,字至文,以號行,又別署寥功、幾園。

秋天靜好,有書有琴,與世無爭,春風徐徐,鳥來歡笑,花兒飄香,歲月如此靜好,誰人還羨神仙?

鄭孝胥

詠歌所含包蘊六義

倫理無爽枝條五經

鄭孝胥是中國近代的政治人物、書法家,1882年清光緒八年舉人,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

詩歌總是道不盡,唱不完,風雅頌、賦比興,這六義總是包含其中,倫理不會出錯靠的是五經的規束。在規矩之中,變幻天地,也有自己的風采和正義。

張大千

樵客出來山帶雨

漁舟過去水生風

張大千是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此聯出自劉威《游東湖黃處士園林》。

樵客出來,山中的細雨也跟著下起來,漁舟靜靜的在水面上,清風徐徐,正是船兒帶來的風。讀罷好似身在雨中,置於舟上,靜靜地聽雨賞風。

張大千山水畫

溥儒

溪邊掃葉供茶龕

霜後誅茆覆菊根

溥心畲(yú)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

置身於世外桃源般,溪邊掃葉,端坐喝茶,文人鍾情於這樣修生養性、清淡恬恬的生活。

吳湖帆

高人讀書夜達旦

清谿繞屋花連天

吳湖帆與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並稱為「三吳一馮」。

夜窗萬卷,耽書如年,萬卷伴終生,通宵達旦地看書,屋外溪水,鮮花都變得美麗無窮。

吳待秋

留一片白雲補袖

剩半窓明月看經

吳征字待秋,「三吳一馮」之一。

此聯講述作者在夜晚看經,詩情畫意的景象。夜晚靜寂,白雲來作伴,明月照亮紙頁,景色實在適合吟詩一首,以此把這份詩情畫意讀進心裡。

馮超然作品

馮超然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若周之赤刀大訓天球河圖

馮超然就是「三吳一馮」那「一馮」。

傳說一日,乾隆皇帝把玩刻有《蘭亭序》圖文的玉石鼻煙壺。突然靈機一動,給紀曉嵐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上聯,紀曉嵐馬上對下聯曰:「若周之赤刀大訓天球河圖」。乾隆皇帝聽了十分滿意,於是就將手中雕刻精美的玉石鼻煙壺,賞賜給紀曉嵐,一時傳為佳話。

楹聯一副,勝過雞湯三碗,詩人意境,詩情畫意,盡在其中。不如來耕讀楹聯,走進文人墨客的詩心。

秦漢衚衕國學書院:提供國學、書法、篆刻、國畫、圍棋、古箏、古琴、茶藝、笛簫、二胡、葫蘆絲、琵琶等傳統文化課程導學的綜合性傳統文化研究機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深入到骨子裡的成熟,是想明白這兩件事
法國人懵了,老外哭暈,中國人山寨了整個巴黎……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