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故事,半月沉江——風雅趣事成佳肴,峰迴路轉名氣振

舌尖上的故事,半月沉江——風雅趣事成佳肴,峰迴路轉名氣振

都說半月沉江是出自《游南普陀》詩:「我自舟山來,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題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三懷通大道,五老意如何?」「半月沉江」點出「當歸麵筋湯」的絕妙形象。從此,「半月沉江」一菜身價百倍。

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個頗具風雅的故事吧,話說從前的南普陀寺有一個住持,常常讓廚師給他做點心吃。這廚師為了省事,只用麵筋和香菰揉成一團,壓進碗里,蒸一蒸,就給端去了。不料住持一吃,卻感到津津有味。時間久了,住持便養成了吃這點心的嗜好。

有一年中秋,廚師病了,小和尚按照師傅的吩咐,給住持做了同樣的一份點心。小和尚不知道住持的飯量做了一海碗。住持哪裡吃得完,吃了一半,就擱下不吃了。這時,幾個文人墨客來邀住持到白鹿洞去賞月。他們對月吟詩,一直玩到深夜。住持回寺里,見到那吃剩的半碗點心,覺得倒掉可惜,就叫小和尚拿去熱一熱。小和尚正睡得迷迷糊糊,睡夢中被叫醒,心裡不高興,嘴上嘮嘮叨叨的,拿著那半碗點心走進廚房,往鍋里一倒,加瓢水,撒把鹽,燒開後就給住持送去了。

月到中秋分外明。老住持吟了一晚上的詩,十分興奮,到半夜詩興依然不減。他端著那半碗熱過的點心,來到藏經閣前的院子里,一邊慢慢吃著,一邊繼續對月吟詩。說來湊巧,一位寄住在寺里的秀才,在這月白風清、良辰美景中也不想入睡,漫步到藏經閣前來賞月。

他見老住持吃的點心,其香撲鼻,不覺飢腸轆轆,便對老住持說:「老師父,這麼晚了,你還有如此雅興?「是啊!月光如水,錯過這良辰美景,怪可惜的。」「豈止良辰美景,更有可口點心吶!"老主持聽他這一說,更加詩興勃發,笑了笑說:「這碗菜湯至今還沒有個名稱,你能給它起個好名字嗎? 這秀才一聽,頓時來了勁頭。

他望望天空,明月高懸: 看看鷺江; 波光閃爍。而老住持面前的這碗點心,麵筋揉進了香菰,形同彎月,在熱湯里半沉半浮,若隱若現,便靈機一動,說:「就叫它半月沉江吧!"老住持一聽,拍手站起,連聲叫道:「妙妙!妙! 半月沉江,妙啊!

從美食中尋找故事

從故事中品味人生

各位小夥伴如果喜歡小編的舌尖上的故事系列的話,可以關注加收藏一下啦,小編的成長離不開你的支持和鼓勵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舌尖上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舌尖上的故事,通天魚翅——乾隆嫁女,其力通天

TAG:舌尖上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