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太空梭為什麼最終全部退役?主要是因為實在太貴了

太空梭為什麼最終全部退役?主要是因為實在太貴了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本文共2109字,20圖。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就在人們以為運載火箭將要迎來人類軍事與商業航天發射的新時代的時候,太空梭突然橫空出世,而隨之而來的管制政策則嚴重打壓了一次性使用的運載火箭的發展。

1972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與美國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弗萊徹博士深入討論有關太空梭的計劃。

尼克松認為,面臨未來有可能到來的其他國家的挑戰,美國需要一種全新的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以便從發射報價和技術先進性方面全面領先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生於1969,太空梭的概念設計》)

弗萊徹博士的建議是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與一次性使用的傳統運載火箭應當協同發展。但是,鑒於當時美國的國力,這樣美好的願望是難以實現的。

美國開始傾全國之力來發展太空梭。

公元1981年4月12日,協調世界時12點00分03秒,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第39A工位(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也是在這裡起飛的)發射升空,執行第一次軌道飛行任務,揭開了人類的太空梭時代。

美國政府在太空梭上的投入太大了,為了收回巨大的投資,美國想到了一個主意:

原則上,強制所有的商業航天發射和軍用、科學衛星的發射都要由太空梭來進行。

這個決策,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1984年2月3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成功。挑戰者號在軌釋放了2顆通信衛星,並且宇航員布魯斯成功進行了太空噴氣背包的在軌試驗。

公元1990年4月24日,協調世界時12點33分51秒,發現號太空梭點火。隨後,她拔地而起,把凝結著人類好奇心和工程技術結晶的哈勃望遠鏡送入太空。

1991年11月24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執行了一次為期6天22小時50分鐘44秒的任務,把一顆DSP天基紅外導彈預警衛星送入了軌道。

雖然太空梭一直以來給公眾的印象是和平地進行太空探索,比如哈勃太空望遠鏡、國際空間站等大項目都與太空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美國軍方對幾乎所有的發射活動都採取了相當低調的態度,但是,下面這張照片暴露而且佐證了太空梭參與過DSP軍用衛星項目這個事實:

在第44次任務的6位宇航員的合影左上角,一顆DSP衛星赫然在目。

太空梭的發展始終伴隨著鮮花與掌聲,但是,背後實際上是美國巨大的財政補貼。

2011年7月8日,太空梭全面退役。小火箭覺得,如今在2018年,我們可以蓋棺定論,看看整個太空梭項目花了多少錢,對人類航天史的影響又如何了。

全部換算成2018年的美元價格來算的話,太空梭項目總共花費了2285億美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有個總審計,統計了為了製造1顆試驗性原子彈和2枚投放到日本的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總共花了多少錢。

當時的結論是:20億美元。

小火箭按美國這些年的通貨膨脹率換算成2018年的美元,相當於272億美元。

再來說說阿波羅計劃吧!

上世紀60年代,為了登上月球而研製起飛重量與一艘輕巡洋艦相當(3039噸)的土星5號火箭時,美國耗資甚巨。

以1966年為例,當年美國宇航局得到的專項撥款額為45億美元,為美國當年GDP(8150億美元)的0.55%。2016年,美國GDP為18.57 萬億美元,按這個比例來算的話,相當於為了一款火箭,一年要拿出1025億美元。

換算成人民幣,相當於為了研製土星5號運載火箭,國家每年要從財政收入中拿出6565億元人民幣。

整個阿波羅計劃,包括土星1號、土星5號火箭的研製和發射,再加上人員培訓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總共花費為:將近255億美元。

換算成2018年的美元,為1608億美元。

好了,太空梭項目的總花費為2285億美元,曼哈頓計劃的總花費為272億美元,阿波羅計劃的總花費為1608億美元。

發現了什麼?

太空梭的總花費比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與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的總和還要多出405億美元

公元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開鑿完成。這條橫穿巴拿馬地峽,總長82公里的運河連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建成之後就成為了人類重要的航運要道。

上圖為在1944年年底正在穿越巴拿馬運河的密蘇里號戰列艦。(小火箭註:船閘寬33.5米,密蘇里戰列艦寬33米。)隨後,她參加了硫磺島戰役和沖繩戰役。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密蘇里號停泊在東京灣,舉行受降儀式。

巴拿馬運河,這條總花費遠遠高於預算的運河,在後來的運營過程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按當時的統計,運河總花費為3.52億美元。

換算成2018年的美元,相當於87.04億美元。

於是,當以後大家再次討論起太空梭的總花費的時候,或許可以用到小火箭這樣的結論:

太空梭的花費,可以用來再啟動一次曼哈頓計劃,造出3枚原子彈;然後再重啟阿波羅計劃,把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再帶回來。剩下的錢,再開鑿4條巴拿馬運河還綽綽有餘。

考慮到太空梭總共135次的發射數量,平攤到每一次發射中的成本為16.93億美元。

這個成本是很驚人的。這也就使得很多人對可重複使用運載技術形成了偏見,認定這樣的運載器實際上耗資巨大,得不償失。從客觀上,阻礙了某些國家對發展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決心。

版權聲明:

本文已由邢強博士獨家授權小火箭在騰訊刊發,歡迎朋友圈轉發。

微信號: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歡迎 加入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火箭 的精彩文章:

小火箭講述人類軍用與商業航天發展簡史
天之驕子:中國美國和蘇聯的航天員各是怎樣選拔的?

TAG:小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