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解體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解體

2003年2月1日 (農曆正月初一),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解體。

臨行前七名宇航員的合影

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七名宇航員已全部遇難,太空梭解體墜毀事件是一次「災難」。

美國得克薩斯州公共安全部門發言人說,有關方面已在該州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遇難宇航員的部分遺骸。據報道,一名醫院工作人員在得克薩斯州亨普希爾發現了一些燒焦的人體軀幹、大腿骨和頭骨,據認為這很可能是遇難宇航員的遺骸。除這些遺骸外,在當地還發現了一些燒焦的帶有美國宇航局標誌的臂章和飛行頭盔。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當天在即將返回地面前的十幾分鐘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並在空中解體墜毀。當時,該太空梭正飛行於得克薩斯州中北部六萬多米的高空,時速達到音速的約十八倍。美國宇航局等隨後相繼證實,太空梭上的七名宇航員無一倖存。

美國總統布希一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對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中遇難的七名宇航員表示哀悼。他同時表示,宇航員們為之獻身的太空探索道路「仍將繼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以及一些國家的領導人紛紛致電美國和以色列,對這一不幸事件表示深切哀悼。

為了保證殘骸搜索工作順利進行,美國宇航局已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划出了一塊二百五十多公里長、六十多公里寬的禁飛區。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等也加入了搜尋殘骸的隊伍。專家們一再提醒說,太空梭殘骸中包含有毒材料,最好不要靠近和接觸。

2003年2月1日,星期六,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碎片划過德克薩斯州的天空

哥倫比亞號殘骸碎片

再入大氣層幾分鐘後,太空梭解體並燃燒,留在天空中的軌跡

美國空軍儀仗隊士兵抬著「哥倫比亞」遇難宇航員邁克爾·安德森的棺槨

參加葬禮的人們

阿靈頓國家公墓

七名宇航員

機長里克·哈茲班德, 男,45歲,昔日空軍中校,得克薩斯人。1994成為宇航員。

威廉姆·麥庫,男,41歲,昔日海軍司令員,三個孩子的父親。1996年成為宇航員。

麥克爾·安德森, 男,43歲,出生於軍事家庭,1994年成為少數黑人宇航員之一。

卡爾帕納·楚拉,女,41歲,上世紀80年代從印度移民到美國,於1994年成為宇航員。

大衛·布朗, 男,46歲,1996年成為宇航員。

勞瑞爾·克拉克, 女,41歲,昔日海軍軍醫,1996成為宇航員。

伊蘭·拉蒙, 男,48歲,以色列空軍中校。1997年成為以色列首位宇航員。

航天大事記

遨遊太空是人類古已有之的夢想,但直到上個世紀中期,人類才邁出了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1957年10月4日(距今61年),原蘇聯成功地用「伴星」1號運載火箭把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這顆衛星正常工作了3個月,開創了人類航天技術的新紀元。

1958年1月31日美國成功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探險者」1號。

1961年4月12日,原蘇聯用「東方」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加加林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1965年3月18日,原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走出太空飛船,進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國發射的「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走出飛船的登月艙,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時18分鐘,成為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此後,「阿波羅」12、14、15、16、17號相繼登月成功,並對月球進行廣泛考察。

1971年4月9日,原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艘長期停留在太空的「禮炮1號」空間站。

1981年4月21日,美國成功發射世界上首架太空梭即「哥倫比亞」號,迄今美相繼研製了「挑戰者」號、「發現」號和「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等太空梭。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72秒後爆炸,包括一名中學女教師在內的7名美國宇航員無一生還。

1986年2月20日,原蘇聯「和平」號空間站進入軌道正式運行。1995年6月29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次對接。2001年3月23日,「和平」號空間站在完成15年的空中作業使命後,平安墜落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

2003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升空,2月1日在返回地面前16分鐘時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後在得克薩斯州中北部地區上空解體墜毀,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這是「哥倫比亞」號的第二十八次飛行,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2月1日,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降半旗,向「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及其7位機組人員致哀。 落到地面上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殘骸碎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做好今天的自己才是對明天最好的安排
為學之道三部曲——論語體貼之十四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