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款平衡車數據對比,12個購買原則分析:框架/重量/輪胎/剎車/避震

20款平衡車數據對比,12個購買原則分析:框架/重量/輪胎/剎車/避震

--TONGBAN PRODUCT ANALYSIS--

今天這篇是平衡車調研的更新版,這段時間有契機對平衡車的一些細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結合這段時間用戶的推薦,在原有的調研結構上增加了轉向限制究竟有沒有必要,避震有沒有意義,更多產品分析以及如何教小朋友騎平衡車等等。希望對大家的選購有幫助。

我們這裡講的平衡車(balance bike)即是滑步車(push),它本來是一種很古老的代步工具,亦是現代自行車的前身。在自行車出現以後,平衡車也並未被淘汰。它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幼兒玩具,來輔助2歲以上的幼兒學習平衡掌握方向。

熟練掌握平衡車的孩子,學會騎自行車會比普通小孩輕鬆的多。比之讓小孩騎三輪車或者帶輔助輪的自行車,很多專家更為推薦小孩騎平衡車,因為它訓練的技能點--平衡感,更接近自行車。騎三輪車的小孩,第一次騎上自行車亦然會有對「失衡」的不適應,而會騎平衡車的小孩則沒這個問題。

平衡車發源於德國,德語為:Laufrad,意思為「會奔跑的輪子」,上圖是德國海德堡博物館展出的早期木頭平衡車。

所以我們認為平衡車是非常值得投入購買的玩具,它入門簡單,玩法卻又可以進階。鼓勵孩子走出戶外,相互比賽,除了對肢體的鍛煉,對孩子之間的社交,好勝心,意志力都有著意想不到的助益。最重要的是,它很好玩,能讓你的孩子投入很多時間去學習它,掌握它。

然而就像很多「運動型」玩具一樣,選購平衡車的水也很深。你大概已經在知乎或者其他母嬰公眾號上讀過一些平衡車的選購原則。今天童辦會做一個非常全面的總結 (比我們看過的任何一篇都全面,建議您保存)

我們會從平衡車的車架材質、重量、車座高度、輪胎的類型和大小、結構設計、手剎、轉向限制器、腳踏板、把手、螺絲、軸承、避震這12個方面進行分析。

平衡車適合的的年齡:2歲~5歲,開放一點的話18月齡就可以。PUKY(德國玩具車廠商)做的這張圖標示了PUKY旗下各類平衡車三輪車的適用年齡階段。你可以把它當作孩子買車年齡的參考表。

(圖片來自 PUYK)

最合適的車架材質是....

平衡車的框架主要分為三種材質:金屬合金、木質、複合材料。

金屬材料主要是鋼和鋁合金,鋁合金重量較輕,承重好,防鏽,也結實耐用。鋼框架雖然穩固結實,但比較重。

木質框架耐用度不如金屬,易於受損,並且不太能淋雨。並且普遍不太好調節,高質量的木頭車相對還結實一些,低質量的木頭車就很不耐造了 。(但是高質量的木頭會非常的貴,貴過金屬和複合材料)

複合材料應用的相對較少,重量輕,也不用擔心生鏽和油漆剝落,但是孩子大一點用比較容易變形。

在材質部分,其實並沒有絕對的首選,最終還是要看具體產品和大家的選購傾向,很多人選購指南里會建議您直接pass掉木質材質的平衡車。但是實際上不少國外家長也青睞木質,因為木質復古,顏美。

當然從實用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鋁合金是最好的。

車重要不超過孩子體重的30%?

車太重了孩子自己玩起來費勁就會失去興趣,也不方便孩子自己搬運。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車的總重量不要超過孩子體重的30%

但其實這是一條還蠻苛刻的要求,特別是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在來說,現在比較火的德系平衡車就會比美國、加拿大的重一些。不少德系平衡車的重量是會超過30%標準的。考慮到孩子的成長性(畢竟孩子的體重會不斷增加),這個標準大家可以作為參考值,不用扣得太死,只要盡量選擇靠近參考值的產品就好。

車座高度的標準要求是...

車座的高度是選擇平衡車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車座的高度要讓孩子的腳舒服地放在地面,並且順暢地滑動。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如下圖所示:左一是非常舒服的,中間和右邊就不ok。

(圖片來自 striderbikes.com)

怎樣確定車座的高度是否合適呢?通常來說,車座的高度要比孩子的「內側腿長」(inseam)低1~1.5英寸(2.54~3.81厘米)。

考慮到成長空間,可以調節的平衡車的最高高度至少要比孩子現在的「內側腿長」高出2英寸(5.08厘米)。

當然以上的數據設定的情景是你的孩子較小,買回來希望多使用幾年,如果你的孩子已經4歲,你只想用到5歲就換自行車,那麼最高高度設限的意義就不大,只要現在孩子坐的舒服就可以。(一般一輛平衡車能夠使用2~3年,直到孩子過渡到自行車)

那麼,如何準確測量孩子的「內側腿長」呢?可以看下面的圖示:讓孩子脫了鞋靠在牆邊站直,雙腿夾住一本書貼近襠部,測量出書頂端到地面的舉例,這就是孩子的內側腿長。

什麼樣的輪胎最好?

平衡車輪胎主要分為5種:air(充氣輪胎)、 foam(泡沫輪胎)、rubber(橡膠輪胎)、plastic(塑料)和 big apple(大蘋果)。

不談價格,光看性能,簡單來說就是:充氣輪胎(大蘋果是其中更好的一種)>橡膠輪胎>泡沫輪胎>塑料輪胎

充氣輪胎綜合性最好,對於大部分騎手來說,任何胎面都是夠用的,充氣輪胎匹配多節胎面最理想。充氣輪胎會增加2.5-3.6斤的重量(根據輪胎質量和鑲邊不同),但是整體的舒適性和騎行時的平滑度是值得付出這些增重的。

EVA泡沫輪胎是目前最常見的應用於平衡車的輪胎,它性價比高,更輕,永遠不會爆胎。泡沫輪胎像空氣輪胎一樣普遍,但是摩擦力和緩衝有限。因為泡沫輪胎是實心兒的,所以彈性不是非常好。泡沫輪胎在平緩的地面上泡沫輪胎能提供足夠的摩擦力,但是在地形複雜的表面以及類似健身房地板的光滑表面摩擦力會變差,不過對於日常玩耍的話是ok的。

橡膠輪胎也是防刺穿輪胎,在摩擦力和緩衝上的表現比泡沫輪胎略好一點。橡膠輪胎不太普遍並且只應用於2種自行車類型。實心橡膠輪胎應用於the FirstBIKE basic,在防穿刺輪胎中它能提供最好的摩擦力,但緩衝作用差。蜂窩橡膠輪胎應用於Burley MyKick ,試圖通過提供內部密封空氣室模仿空氣輪胎的緩衝功能。雖然橡膠輪胎比泡沫輪胎好,但是在摩擦力和緩衝力上都比不上充氣輪胎。

硬塑料輪胎是最輕的,但同時也是質量最差的,不能提供任何緩衝或者摩擦,只用於室內。

大蘋果,也叫做「胖男孩」輪胎,是帶有額外摩擦力和緩衝的寬體充氣輪胎,以適應哪些喜歡跳躍或者多種玩法的孩子,這種高質量的輪胎價格更高。

總的來說,充氣輪胎是最優選擇。當然不少家長覺得充氣太麻煩,那選橡膠或泡沫的也ok,但要避開塑料的。

(圖片來自於:twowheelingtots)

輪胎的尺寸:平衡車最常見的尺寸是12寸,14、16寸的則適合大一些的孩子,10寸雖說作為起步車有易於上手的優點,但因為孩子長得太快了,適用時間較短,因此不是非常推薦。當然對於想要適應每個階段逐步換車的土豪來說,就可以隨意了。

需要密切關注的兩個結構上的細節

結構設計的好壞可以從兩點來看:

1. 車把手和車座之間留有足夠的空間,這樣在伸展腿的適合才舒適自然。

2. 車座調節到最低處是和後輪的間隙要小,否則高重心會讓孩子難以平衡和控制。

下面是好壞兩種設計的對比:

(圖片來自於:twowheelingtots 翻譯:cijenny)

平衡車必須有手剎嗎?

孩子在剛開始騎平衡車時,剎車主要是靠腳,孩子在3歲半左右,才有足夠的手眼協調以及力道去使用手剎。一旦get到了,孩子們就會開始使用腳和手剎一起更快更安全的停下來,這樣過渡到普通自行車的時候也就順其自然的會使用這個技能。

但是要注意不要鼓勵幼兒去使用手剎,如果你計劃這輛平衡車要用好幾年,那麼可以選擇買有手剎的,這樣孩子大了可以用,不過現在有不少車是可以另配的,所以不必著急。

好的平衡車手剎是短距離制動,讓小朋友能更容易的去使用,如果是標準距離則使用會比較困難。如果你去線下店試用的話,可以用自己的小拇指去試手剎,模擬孩子的手的力量,如果你的小拇指使用起來很容易,那對孩子來說也會很容易,反之則比較困難。

下圖中顯然是右邊的短距離手剎更適合孩子。

(圖片來自於:twowheelingtots )

到底要不要轉向限制器

到底要不要轉向限制器,是一個有爭議的點。轉向限制器主要是防止拐彎過大和剎車脫手,但是同時它也會限制了孩子對於車的控制和自由的發揮。你會看到一些廠商吹噓它們的平衡車有轉向限制器,而另一些吹噓平衡車可360度轉向。但其實這件事根本不是重點,因為有沒有轉向限制在真實的騎行中感知並不是非常明顯,而且不少車的轉向限制器也是可以拆除的。唯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差的轉向限制大大減小轉彎的半徑是不可取的,建議選擇彈性限制器。

順便說一句,有一些廠商將轉向限制器去掉是認為車子倒下時,車把一邊指向天空,孩子倒下時撞上會受傷,但事實上這種事故幾率非常低。優質車更多會在車叉的幾何結構改進上下功夫,來使車更安全,有沒有轉向限制則沒那麼多所謂。

要不要腳踏板?

從速度和騎行順暢度來考慮的話,不要腳踏板是最好的。

所以你會發現大部分競技型的平衡車都是無踏板或踏板後縮的,這樣不會打腿,不影響騎行,利於提高速度。

(圖片來自於:twowheelingtots )

那踏板完全無意義嗎?其實也不是,還要看個體設計。以puky為例,他家基本款的U型跨度車架使得它有個一體化的腳歇,這確實是一個影響速度的設計。所以PUKY的競技款就沒有腳歇。但有這個腳歇的好處是拓展了一些技能性的玩法,小孩子可以在滑行時雙腳直接站在腳歇上做動作。(這比站在車座上做動作容易實現)。

GIF

選擇有末端防護的把手

把手是很容易忽略的點,橡膠把手帶有末端防護能夠在孩子撞到樹、撞到牆或跌倒時保護他們的手。

螺絲的小細節

外露的螺絲的確有可能劃傷孩子,覆蓋、圓形和凹陷的螺絲能減少劃傷的可能性。如下圖中,最右就不是好的螺絲設計,而後四種都更安全。

但這一點其實是個小細節。不是大問題。有安全的螺絲設計是最好,沒有也不是非常緊要。

(圖片來自於:twowheelingtots )

要不要考慮軸承?

軸承決定了輪胎在車軸的旋轉速度和順滑度。密封的軸承有一個橡膠密封在周圍,防止水、灰塵進入。因此摩擦力會較小,滑起來更順暢,密封軸承屬於高階功能,是用來錦上添花的,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標準。

避震很重要嗎?

現在也有很多人想了解避震,這一般是高端車才有的,對越野山地車有愛好的朋友可能知道有分硬尾、軟尾、全避震,現在比較高端的平衡車基本是軟尾避震。

簡單說來,避震就是一個舒服不舒服的問題。有避震的話,在顛簸的路面或長時間騎行會覺得更舒適,但是避震設計會略微影響速度。

20款平衡車數據對比

我將市面上主流、小眾的20個代表款數據列了出來,大家點擊大圖可以看得更清楚。

一、預算500元以下

有些指導會建議家長「進階買車」,將經濟款看作「入門款」先去買,然後再換中高端,我是建議大家在預算範圍內一步到位,不要糾結。經濟款註定是犧牲了部分配件品質和舒適感的,比起一輛輛換車(為了適應年齡以及競賽除外),其實一步到位反而省錢。

另外要注意的是:便宜的木頭平衡車出安全問題的可能性更大,不建議大家買。

經濟適用款我定義在500元以下,這裡面可以選的是迪卡儂、飛鴿、Vilano 575-PUSH、Radio flyer glide & go

Vilano 575-PUSH和Radio flyer glide & go之所以會讓我注意到是因為ezvid評選出的10輛最好的平衡車裡他倆榜上有名,鏈接在這兒:https://wiki.ezvid.com/best-balance-bikes,有興趣可以看看。

但這兩款中Radio flyer glide & go比較難買,官方數據給的也很不清晰,Vilano 575-PUSH 中亞可以買到,但是從我調研的結果來看這款的品控做得不是很好,海外購維修售後也不是很方便,還需謹慎。

迪卡儂和飛鴿是更方便的選擇,這兩款都是10寸,迪卡儂比飛鴿輕一些,但飛鴿是充氣胎,價格也差不多,如果是給小一點的孩子我建議選迪卡儂,這時候重量輕一些還是比較重要的,大一點的孩子建議飛鴿,充氣胎騎行體驗更好。

迪卡儂

飛鴿

二、預算在500~1000元

在這個部分,偏小的孩子簡單粗暴的推薦strider sport。strider sport 890元,只有3kg,比較輕,設計合理,在國內的賽事做得不錯,購買也很方便,後期可以換充氣輪。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選bikestar、Joovy Bicycoo、Kinderbike mini這三款,充氣輪,設計也ok,缺點都是偏重,特別是bikestar,另外就是都不太好買。

這裡說一下DINO,從數據來看,1098元的價格算是性價比很高了,12寸充氣胎,3.2kg,軟尾避震,但是這是一個代工廠品牌,在品控、售後等方面比較讓人擔心。

三、預算在1000元以上

價格高主要高在哪兒?除了做工品質,我們主要看幾點:輪胎、設計、避震,在此基礎上控制的重量,以及性價比。

比較推薦kokua,12寸大蘋果輪胎、鋁合金框架、軟尾避震、設計合理,在此基礎上重量3.4kg,價格1680元。

Yedoo也不錯,12寸充氣輪胎,可以換大蘋果,鋁合金框架,設計合理,沒有避震,在此基礎上重量3.4kg,價格1124元。

另外喜歡酷一點的父母可以選first bike,12寸大蘋果輪胎,3.8kg,較重,價格1380元。

四、不在乎錢,只看顏

1. 外觀比較冷酷的是Joovy Bicycoo,美亞700元左右,12寸充氣胎,鋁合金框架,3.97kg

2.Early Rider 經典款

木質里的高端款,安全性有保障,外觀很特別,美亞1130元左右,充氣胎,4.76kg,高端木質都比較重。

3. MAAMUU solo

重機既視感,非常酷,品質一流,價格呵呵噠,英亞3820元,5.8kg。

4. 寶馬

是的,寶馬也出了平衡車,外形酷炸,美亞1856元。

如何教小朋友騎平衡車?

這是大家經常問的一個問題,第一我覺得是心態問題,不要急於讓孩子馬上就愛上,不要強迫孩子使用。以下是我們翻譯國外騎行指導的建議:

(1)在開始騎行前,要先給孩子帶上頭盔,要確保正確佩戴,頭盔要覆蓋住孩子的前額,系帶要繫緊。

(2)要讓孩子自己來上下車,不要直接把孩子抱到車子上,教孩子雙手放在把書上將車子扶穩向他傾斜,然後腿跨過去。

(3)坐在車子上雙腳慢慢滑動,想停時 腳停下來就行,走起來,用雙腳在地上蹬。注意要直視前方,不要往腳上看。這樣練習多次,孩子自然會加快速度。

(4)等孩子有了一些信心,試著鼓勵他們更長的滑行,選擇一個比較緩的坡度,鼓勵他們雙腳抬離地面,熟能生巧。

(5)一旦他們能抬起雙腳,你就可以教孩子通過傾斜身子並輕輕地轉動車把來掌握方向。

(6)可以玩一些簡單的遊戲讓過程更有趣 ,比如喊停、走、減速、加速。

(7)一定要在孩子感覺疲憊、無聊或者飢餓之前停下來,孩子一開始大概只能堅持練習半個小時車子。建議進行頻繁但短暫的練習,有助於孩子更快地掌握。

另外我們建議你找一些非常酷的騎行視頻給孩子看,讓他們了解到這項運動的樂趣和挑戰性,樹立榜樣,激發興趣。

GIF

GIF

GIF

參考來源:twowheelingtots、zoombalancebikes、balancebikesandreviews、striderbik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辦joywithyou 的精彩文章:

TAG:童辦joywith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