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沒病你會不會吃藥?廣告販賣的是藥品還是疾病?

沒病你會不會吃藥?廣告販賣的是藥品還是疾病?

有病,要吃藥;沒病,你會不會吃藥?你可能會反唇相譏:「這麼問,你是不是有病?」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精明的藥品企業在悄悄製造莫須有的疾病概念,讓你相信自己患了病,然後賣葯給你。這種情況極其類似小品《賣拐》,趙本山把好端端的范偉忽悠瘸了,賣給他一副拐杖,范偉最後還感激涕零。藥品企業亦如此,先販賣疾病,再販賣藥品。

30年前,世界製藥業巨頭默克公司的CEO亨利·加斯登退休時曾坦率地說,默克公司只把葯賣給生病的人,他深感失望,他希望藥品能像口香糖那樣,賣給所有的人,而不僅僅是病人。如今他的夢想實現了,世界上所有頂級製藥公司的市場策略都瞄向了健康人群,於是,人們身體上輕微的小問題往往被渲染和誇張成嚴重的疾病:害羞被視為「社交焦慮障礙」;月經前的緊張表現被說成是一種名為「經前焦慮」的精神疾病;中年婦女自然的生理變化成了「更年期激素缺乏症」;心煩意亂的辦公室白領更被認為患有「成人注意缺陷障礙」…

有業內人士揭露說,許多疾病不是生理或心理問題,而是醫藥界營銷出來的。生命中許多正常的過程,如生老病死和不快樂,都可以拿來炒作成疾病概念。相對應的是,每一種疾病概念背後,都有一種新葯上市,甚至反過來,為一種新藥量身打造一種新的疾病。這種營銷策略被稱為「販賣疾病策略」

販賣疾病甚至達到了荒誕不經的地步。舉一個例子,1 998年,史克必成藥廠(後來與葛蘭素史克藥廠合併)發明了~.個新的疾病名稱——「茜茜綜合征」。該藥廠說,這種疾病的患者有抑鬱傾向,但在人前通常表現得精力充沛,十分熱愛生命,藉此掩飾自己的病態沮喪。該綜合征以奧地利的伊麗莎白皇后命名(「茜茜」是她的昵稱),因為她的表現最能代表這類病人。從此這個名詞攻佔了大小媒體,還被部精神科醫生拿來大做文章,直指德國有300萬人患有茜茜綜合征。直到2003年5月,德國醫務人員揭發出真相:這個疾病其實是藥廠在公關公司的幫助下捏造出來的。

迄今為止,販賣疾病的策劃被揭露出來的少之又少,而販賣疾病成功的案例居多,很多已經深入人心,比如補鈣。現在,似乎人人缺鈣,小孩缺,中年人缺,老年人更缺;腰酸腿痛是缺鈣,抽筋無力也是缺鈣,所以人人需要補鈣。那就補吧,有碳酸鈣、氨基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藍瓶的鈣。事實上,食品才是鈣的最主要來源。成人每日需要鈣量為800毫克,一日三餐中的飲食,能提供400~500毫克的鈣,如果加上各種奶製品、豆製品等食物,就能滿足每日所需鈣量。但是,製藥公司告訴你,只有吃了他們生產的鈣,才能腰不酸腿不疼,一口氣上六樓,不費勁。販賣疾病本是國外大藥廠的經營之道,咱們國內葯企發揚「拿來主義」很快就洋為中用、活學活用了。販賣疾病常用的手段就是恐嚇。腦白金橫空出世之際,比較有名的有《一天不排便,等於抽三包煙》,來宣傳腦白金的通便功能,後來排便即排毒的概念廣為流傳。葯企告訴你,要「排出毒素,一身輕鬆』』,否則毒素蓄積體內,便秘、痤瘡都來了,足以把愛美的女人嚇得花容失色。還有一個著名的疾病叫「腎虛」,中醫用了幾千年的一個名詞,被重新包裝,賦予了神秘色彩,將腎虛和性功能掛鉤,只有吃藥治好腎虛,才能「他好我也好」。

在國內,很多葯企也學會了將正常的生理現象炒作包裝成疾病,比如你早晨刷牙不小心咽了一點牙膏泡沫,喉頭有點乾嘔反應,廣告就恐嚇你:這是慢性咽炎的癥狀。謊話重複一萬次也會變成真理,廣告輪番轟炸,不由得你不信。看東西久了出現眼睛疲勞或乾澀,本是正常生理現象,就像搬重物久了胳膊會酸一樣,但葯企提醒你這是一種疾病,滴他們生產的眼藥水就萬事大吉了。更有甚者,現在葯企連小孩子都不放過,專門開發了針對1 4歲以下孩子的眼藥水,廣告也做得很絕妙——活潑的女兒要下水游泳,媽媽卻提醒孩子:游泳前後都要滴眼藥水,可以預防細菌感染。這個提醒表面上看是對孩子的關愛,實際上笑裡藏刀,是對家長的威脅!

販賣假藥,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販賣疾病,讓健康人變成了大把吃藥的病人,葯企賺了大錢,還讓吃藥的人感恩戴德。這正是: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依不舍 的精彩文章:

上班族的睡覺養生法,良好的睡眠要滿足這幾大因素
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療方法是什麼?掌握這5條控制血糖沒問題

TAG:醫依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