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讓生活更有感覺,活出生命的儀式感(3)

2018讓生活更有感覺,活出生命的儀式感(3)

昨晚的超級月亮刷爆了朋友圈,今天就先從月亮講起。小時候課本上有一篇關於月亮的成因,標題叫「月亮,是地球的兄弟,夫妻還是子女?「。如果你是一個天文愛好者又或者是UFO迷,關於月亮之謎,網上有太多故事,可自行百度。

我們把地球人類可以想像成是外星人圈養的動物,就像魚缸里養的金魚。外星人一邊給魚缸里合適的水溫和氧氣,定期餵食,保證金魚能正常生活,同時在魚缸上加個蓋子,防止魚一不小心跳了出去。作為魚來講,你覺得主人是照顧了你還是限制了你的自由?

外星人在給地球人設置魚缸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裝置,這個經過精心設計改造過的裝置就是月亮。月亮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地球人亂跑加的一把鎖,這把鎖還有另外一個功能,透過鎖縫,能輸送一些營養液過來,防止人類因營養不良造成一些後遺症。

當然,月亮這把鎖,鎖的不是人類的身體,而是靈性。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反正就是既不要讓人類懂的太多,同時也不想人類變得愚蠢,過於進化也不是,長期退化也不好。月亮就是這樣的一個調節人類靈性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的裝置。古往今來,有不少人都在打月亮的主意。

靈感就是靈性的感知力,而想像力則是靈性的另一個表現力,靈感和想像力共同決定一個人的創造力的大小。靈感可以無中生有,憑空而來。而想像力則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和閱歷的積累。無論是感知力、想像力,還是其他任何一種能力,總繞不過一個名詞叫「感覺」。

無論我們的生活是為了吃喝玩樂,還是為了追求愛情、金錢、名譽和地位,但凡追求的一切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不在於獲取事物本身,而是相信擁有了這些事物能給我們帶來好的感受和感覺。同時我們在求的過程中或求之不得後也時常會產生不好的感覺。當然,也包括求得之後的感覺和當初想像並不一樣。

感覺是一種情緒的流動,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身處在各種感覺之中。時而悲傷時而欣喜,有孤獨有歡樂,有猶豫有堅定,有恐懼有無畏,關於情緒的名詞非常之多,這些名詞所表達的就是當下或那個時候我們所處於的一種狀態或感覺。

情緒和感覺是一種能量的釋放,能量分生能量和死能量,也叫正能量和負能量,換成情緒就是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生能量有助於生命的生長,而死能量往往會帶有攻擊性和破壞力,要麼攻擊他人,要麼傷害自己。

如果你常和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在一起,你就會被他的積極樂觀所感染,這種生能量會促進彼此向上。而當你遇到一個正處憤怒情緒的人,你最好離他遠遠的。他有可能捶胸頓足自扇耳光,也很有可能引火燒身,看你不順眼,找起你的茬。

看似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其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生能量和死能量是一體二相。一個人如果正能量滿滿,同時也就意味著他會產生同等的負能量,正能量表現的越強烈,負能量就會隱藏的越深,一正一反,一生一死,一顯一隱。

國內精神分析學家曾奇峰曾講過這樣一段話,這段話可能會讓你聽上去不太舒服,他說:其實謙遜會讓人猥瑣。越謙虛,越猥瑣。謙虛到骨子裡,就猥瑣到骨子裡。我很早就想表達類似的觀點,怕被人罵一直不敢說,直到最近在學習心理學,找到一定科學依據。從名家大流嘴裡說出來,放心的多。

心理學大師榮格講過人格與陰影: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外顯的人格,而和這個人格對立的那些東西,就是陰影,他們藏在潛意識的深處,甚至是怎麼努力都難以觸及的地方。通俗來講,當你看到一個人性格外向,內心深處很有可能是個內向的人。

大家應該都記得憨豆先生,只要看過憨豆系列的莫不被他的幽默表揚惹的捧腹大笑。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憨豆應該是一個幽默陽光的人,而生活中的憨豆卻患有憂鬱症。這個例子還包括美國著名笑星金凱利,還有中國的崔永元。周星馳電影搞笑吧,但現實中周星星同學不善言辭甚至可以說木訥。

就拿我自己來說,平時不太會和人打交道,不善言辭,尤其是和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相處感到恐慌,最好是躲在一個角度最安全。但真正接觸過的朋友就會發現,我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和滔滔不絕,一股子的騷勁,屬於典型的悶騷型,外在看到的和真實的我是不一樣的,或者說,這兩個都是真實的我。

每個人其實都有兩個我同時存在,好我和壞我。好我指的就是我們希望讓別人看到,讓自己成為的我,壞我就是不想讓別人看到,或自己不想成為的那個我。每個人對好和壞的定義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在對外展現的好我和對內否定的壞我是不一樣的。

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人都有好壞,從情緒上每個人都有快樂和不快樂,從性格上都有勇敢和怯弱,從行為上都有無私和自私,從結果上都有成功和失敗。從生命進化的角度,存在即是合理。譬如膽小,它會讓你更安全。猶豫會讓你更謹慎,而自私原本就是生命的本質。

人們在長期交往和關係互動中,逐漸有了好和壞的概念,人們推崇和鼓勵積極、勇敢、樂觀、熱情、謙虛的正面情緒,摒棄沮喪、悲觀、懦弱、冷淡、驕傲等負面情緒。好我壞我本為一體,向上拉的力量越大,向下墜的力量也就越強,人於是活的不真實,嚴重一點的換個名詞就叫人格分裂。

世界是相反的,人格有對立面,當你看到某個人有非常明顯的特質後,你要知道,這意味著你同時也看到了他相反的一面。當我們真正學會用辯證思維和更客觀的心態去看到事物,無論是看自己,還是看別人,對於心智的打開,對人性的洞察,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們不但要學會欣賞和享受自己或外在事物好的一面,更要學會接受自己和外在事物不好的一面,擁抱人格的對立面。於是,當我們處於傷痛、沮喪和其他負面情緒時,我們不再抗拒,慢慢學會包容、接納和吸收,當我們擁抱這些負能量或生活中的壞以及壞我,會驚奇的發現原來負能量或死能量一樣可以滋養。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平時講話利索,一上台就很緊張,你越是告訴自己不緊張就會更緊張。可為什麼會緊張呢?事實上即便是身經百戰的演說家,上台前一樣緊張。上台緊張是有科學根據的,從進化角度,古人們在野外生活,常常會被狼群包圍,被一雙雙狼眼睛所注視而產生的恐懼感。

所以,當一雙眼睛被多雙眼睛注視,尤其敵暗我明,是基因里條件反射作祟。那怎樣做到不害怕,不緊張?首先不要抗拒這種恐懼和緊張,讓全身放鬆,讓緊張在身體里像水一樣的自由流淌。然後去捕捉緊張的源頭?是怕講不好丟臉?嘲笑,那就繼續想像嘲笑的畫面,繼續捕捉被嘲笑後自己的痛苦感覺。

當我們一層一層的去捕捉這些念頭,直至找到最根本的源頭,同時調動身體的所有感官,盡情擁抱和感受這種緊張和恐懼,你就會慢慢發現,原來的緊張感會慢慢消失,甚至你會驚奇的發現原來你喜歡上這種緊張感和恐懼感。你要找到這種感覺,當然,這需要多次練習。

常常會在健身房看到有些健身愛好者,我們通過鋼絲和齒輪摩擦發出的悶聲就能感受重量,那些人一邊踹著氣看似在經歷痛苦,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是他已經學會享受這種痛苦,一旦適應或感覺不夠了,於是又加上一塊鉛塊。

生活的追求本質是逃離痛苦、追求快樂,但痛苦從來就不是用來逃離的,逃也逃不掉,遠離痛苦最好的辦法是掉頭迎接痛苦,擁抱痛苦,真真切切的感受痛苦,痛苦、恐懼、緊張這些死能量一旦被接住,便能吸收內化轉換成生的能量從而得到滋養。

當然,前提是你能接的住這種死能量,如果接不住則有可能被其所傷。你一個閨蜜失戀了找你喝酒訴苦,你得先做好心理準備能不能接住這些苦水,這個時候你的作用是安慰她,別搞不好被她影響兩個人一起抱頭痛哭,男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換個更直白的例子,你練過武功,表演胸口碎大石,先拿小石頭練,再慢慢挑大的,接著下面放玻璃渣子。你想一開始拿大石頭,下面放一排鋼釘,一鎚子下去會有什麼後果?無論是運動健身還是其他任何經歷,你需要先經歷和感受這些過程的痛苦,把他變成享受,再慢慢增加痛苦級別,拓展生命的韌性和挑戰更多極限。

說到這,你也許會說,生活的苦痛已經夠多了,這不是沒事找事,沒苦找苦。是的,正因為生活有諸多不如意,有太多苦痛和不美好需要我們去經歷,既然我們無法逃離,我們何不學會去擁抱痛苦,痛苦和快樂一樣,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真實,真實才更有感覺。

先感受才有感覺,有了感覺才能更好的去學習、工作和生活,除了享受痛苦、接受壞我和擁抱人格的對立面能提升感覺,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讓自己活的更有感覺?關於感覺還有哪些不可思議和妙不可言的故事?請聽下回分解!

添加公眾號,一定有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小師 的精彩文章:

細思極恐:人到中年總有一劫,男人中年致貧危機如何破?

TAG:胡小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