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合格廚娘】山野辣椒

【合格廚娘】山野辣椒

山嶺之間,酷日之下,辣椒茁壯成長。

父親在山腳瘠地上,挖出一片滿是石礫子的菜園。清明節過後,他將這裡的土堆成壟,種上辣椒苗,——對於貧瘠山地而言,這是最容易被種活和成長的作物了。只要有水,有陽光,偶爾施點有機肥,辣椒苗就腳踏實地地長大起來。時節進入夏天,辣椒的收穫季節就來了。從嫩綠到深紅,一片辣椒地可以整整吃上三四個月。

辣椒最大的功能是做配菜。

從辣椒結果那一天開始,它就變成了每一盤菜中不缺席的角色。炒茄子要放辣椒。炒南瓜要放辣椒。炒四季豆要放辣椒。絲瓜湯?那也要放辣椒……

辣椒永遠比主角更早下鍋。當土灶上炒鍋中油煙漫起,「茲啦」一聲,切成馬蹄狀或滾刀狀的新鮮辣椒就被推下了鍋底。伴隨著油爆的聲音,一股沖鼻的辣味瀰漫開來。趁著這煙火旺盛撩人,把茄子或南瓜或四季豆或其他切好的菜蔬一併推入鍋中翻炒,撒少少的鹽,讓辣椒和菜的味道你我不分地融合起來。

有時候,辣椒也是主角。夏天乾旱得厲害,很多菜都被曬死了,只剩下辣椒。於是那些不是太老、尚顯「青綠」的辣椒,就變成盤中餐的主角。它們雖然青綠,但是經過太陽的曝晒、土地的吸收,外殼變得堅硬厚實,內在早已擁有了無比火辣的靈魂。這種辣椒的吃法相對複雜:摘洗乾淨之後,要剔去腹內抱成柱狀的辣椒子,用干鍋先煸至水分失去一半,再下油鍋翻炒。辣仍然是辣,當下飯菜還是很好的。

無論是做配菜還是做主菜,辣椒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年暑假,除了早上由父親煮粥之外,煮中飯和晚飯都是我的任務。菜園裡沒什麼多餘的,天熱也總是讓人沒胃口吃飯,用辣椒開胃,也不那麼為難人。所以,幾乎每天都吃辣。

等到矮枝上的青辣椒都變得艷紅或深紅,辣椒的使命就進入了另一個新階段——剁椒。做剁椒最要緊的是防水,一瓶剁椒中如果摻入生水,很快就會生出腐敗的白毛。所以我們總是挑一個晴天把辣椒摘回家,再用毛巾一顆顆擦乾淨上面的塵水,放在太陽底下晾上半天,最後才把辣椒剁碎後,加鹽加蒜粒,放入密封瓶中腌起來。剁椒適合冬春二季,新鮮辣椒難尋蹤跡,就該它登場了。炒菜放一點,湯煮年糕放一點,筍乾燉肉放一點……那種美味,大概只有從小吃到大的人才能理解吧。

記得Q爸第一次毛腳女婿上門,我媽和伯母很是照顧這個來自太湖邊、不會吃辣的年輕人,做菜的時候真是一點辣椒都沒有放,「吃起來真是味同嚼蠟。」但是Q爸在飯桌上仍是被辣得吐舌頭。他質疑道:「你們家的鍋都是辣的啊。」

浙江一個省,按吃的來說,可以分為很有趣的幾部分。比如紹興醬貨,溫州海鮮,杭嘉湖不吃辣,浙西金衢卻是又辣又咸……特別是對集中嗜辣的生活習慣,有過很多論證,典型的一種說法是辣可以祛濕,人們吃辣是身體和自然的選擇。其實我覺得這是自然條件限制了人們的選擇。在貧瘠山區,辣椒最好種,不怕地瘦,不怕天旱,也幾乎不用怎樣打理,種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穫。所以,辣椒必然會成為物資貧乏時人們可以稍微依賴一下的食物。而平原地區,自然條件好,土地肥沃,蓄水充沛,穀物生長茂盛,菜盤子里可供選擇的就太多了。吃辣於他們而言就真的只是怡情而已。

我現在離家十多年,離開了那個飲食環境,已經很不能吃辣了。——每一種技能都是需要反覆練習的,吃東西也不例外,比如吃辣,比如酒量。偶爾做一個辣椒炒肉片,那也只是當年功力的十分之一。畢竟,菜場里賣的,都是辣椒界的小鮮肉,還是少了那麼一點勁道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一個圓 的精彩文章:

TAG:遇見一個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