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趨勢!無情改變已經「殺」到眼前了!你準備好了嗎?

大趨勢!無情改變已經「殺」到眼前了!你準備好了嗎?

文 | 說錢 錢哥

中國城市,正在兩極分化

又到了春運,作為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無數人提心弔膽,只為了搶一張返鄉的票。為什麼這1億多人要背井離鄉?

為了食物。一二線城市,聚集了最好的教育、醫療,最牛逼的機構和企業。有更廣的就業機會,更過硬的基礎設施和政策偏向。三四五六線城市,根本沒有和它們抗衡的本錢。

互聯網時代,18線城市總有種「我和北上廣同步的錯覺」。可惜,城市差距不是因為信息,而是由生存環境決定的。不是給山區的孩子接上網,就可以解決貧窮、縮小差異的。

物質差異縮小了,知識和眼界的鴻溝卻在拉大。一二線城市極度依賴的網路,小城市的人用來看看新聞,鬥鬥地主。大城市的高速發展,常常會榨乾小城市,會吸走資源、人才和有錢人的錢,未來四五線的房地產必然過剩。

一二線城市不僅集中了大部分的社會精英,他們最具話語權:圈錢(招商引資)、圈人(引進人才)、圈地(建城擴城)、圈政策(城市定位)、圈都市圈(區域資源整合)。

從經濟體量和整體前景來講,一二線和非一二線城市,在未來會越來越像兩個國家。

越來越多的人在逃離家鄉,即使知道在大城市裡領著暫住證,住著出租房。是他們願意離鄉背井嗎?不,是面對低劣的生存質量沒得選。為了孩子,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成了大城市的「人質」。

中國人的婚姻 將越來越脆弱

出軌的越來越多了,離婚率越來越高了,婚姻幸福感越來越低了,願意結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為什麼我們的婚姻變得這麼脆弱?

曾經,傳統婚姻模式是經濟和生育的共同體,加上「好人不離婚,離婚沒好人」大雜院式的群眾監督,穩定著婚姻。而現在離婚成本變低了,媒體強調自由與愛情,多過責任與家庭。

地域流動和職業流動的增加,讓夫妻相處時間變少了,共同話題也少了。不玩手機,好好談談心都變得很奢侈,夫妻相看無言,陷入了「失語」的狀態。

網路的開放,多了更多的選擇和誘惑,讓人和人越來越近,人心和人心越來越遠了。

高房價和高育兒成本,讓更多的年輕人摸清家底再來談感覺,尋找不需要奮鬥就可以享受生活的另一半。經濟上的算計和功利主義,讓婚姻容易出現信任危機。誰也說不好,開始就「同甘」的人,是否能「共苦」。

現在的姑娘自己掙麵包錢了,她們對男人只有一個要求:給我愛情。而傳統的中國婚姻,守寡式的婚姻、喪偶式的育兒,明明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卻常常需要妻子一個人承擔,讓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婚姻更加脆弱。

中國式親子關係 正在轉型

一旦家裡有了寶寶,所有人的稱呼就都變了,老公變成了孩兒他爸,老婆變成了孩兒他媽。就這樣,中國家庭所有的關係,都在強調以孩子為中心。

什麼時候都給孩子特殊照顧,什麼好東西都給孩子留著,這樣的孩子習慣了高高在上和自我中心,長大啃老也再正常不過了。靠自我犧牲和無私奉獻的父母,常常換來的是無休止的依賴和索取。

保姆式的中國家長,為了養孩子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生涯,而孩子大多是被動地接受了父母的付出,從此戴上了愛的枷鎖。父母一邊說要獨立,一邊毫無邊界感,包辦一切。

我們愛我們的孩子,他們愛我們嗎?愛是相互的,不是一方單獨、無私付出的。20年前的嚴父慈母模式已經out了,現在的孩子更需要朋友式的父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孩子會越變越強,而我們會越來越老。我們今天給他們的滿足,未必能夠擔保他們明天的無缺。所以不要過分保護孩子,而是要幫助他成長。

有人說,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未來的年輕人會走的更遠,不管我們感情上能不能接受,我們的最終歸宿,還得是社會養老。

今天的中國,正在從「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點頭之交變成了點贊之交,還有人打著親戚朋友的名義,占你的便宜。最終,人和人總是越來越遠的。

時代正在悄然改變,大家族正在分離成一個個獨立、分散的小家庭。傳統的中國家庭是縱向的「孩子-父母-妻」的價值排序,而現在的家庭結構中,夫妻才是核心,你們都是外人。

少子化和人口老齡化加速,對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做好準備,因為我們將是迎接風浪的第一代。只有提前佔位、提前動手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

你很快就會失業了?

在美國一個農場里,一群火雞過著幸福的生活:

農場里雖然談不上空氣清新、綠草如茵,雖然也有各種小煩惱,但火雞們每天都能吃得飽飽的,午飯後還能曬著太陽打個小盹,晚飯後還能散散步啥的,總體來說,幸福指數相當高。

時間久了,火雞們以為生活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可它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切在某一天會戛然而止,那就是聖誕節,因為這天火雞們就要被端上餐桌了。

這個故事很殘酷,在聖誕節給大家講這個故事,確實有點殘忍,不過我們中的很多人,工作上的處境,和這些火雞們又是何其相似?!

雖然我們工作中也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但我們現在還有工作,收入還能維持生活!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一直從事的整個職業都消失了,你將面臨永久性失業,你該怎麼辦?

可能有人會說,錢哥你今天吃錯藥了吧?說的越來越不著邊際了。

還真不是哥杞人憂天!

一、這個時代在悄然改變

再看一個故事。

A自小成績優異,辛苦寒窗苦讀23年,終於獲得名校博士學位。

畢業後,又經過一番「廝殺」,A終於在某高校謀得助教職位,主要工作是解答畢業生有關畢業論文的各種問題。

為了能早日升職加薪,A工作特別賣力,即使周末也不例外。可即使這樣,他也面臨著失業!因為學校來了個B!

B在5個月內,就解答了學生的上萬份諮詢,最厲害的是,他能在幾分鐘之內給出細緻準確的回復,而且可以24小時不休息!

像B這樣的工作量、工作速度和精確度,完勝10個A!有不少學生都表示要提名B為傑出助教。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B是個機器人。

別以為這只是一個故事!

今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用一個機器人擔任助教,為學生授課5個月,結果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他們準備提名優秀助教的,其實是個機器人!!!

不管你願不願意相信,科幻大片上的場景不再遙不可及,這個時代正在發生改變。而你我,在有生之年,都將無法逃過這個驚天大變革。

二、已有人為此失業!

別以為這些都發生在國外,離我們還很遙遠,崑山富士康,已經用4萬多台機器人,代替了6萬名工人!

機器人寫新聞也早已不新鮮,去年騰訊開發的機器人Dreamwriter,就已能在新聞發生後1分鐘內,寫出財經新聞稿及解讀文章,並發送給用戶。

不僅記者,現在就連初級醫生、律師、法官等,都已經出現了機器人。未來或許真如有些機構預測的那樣,2025年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作將被智能軟體系統或者機器人所代替。

是,科技進步、人工智慧,在消滅一些職業的同時,也將促使一批新的職業誕生;將使人類更好地擺脫那些機械的繁重勞作,把人類解放出來,從事更有創意、更有價值的工作。

但如果你據此認為,人工智慧將對你我每個個體百利而無一害的話,那就圖樣圖森破了。

如果個體不能跟上時代趨勢,搭載上時代快車的話,時代的大幸,往往就是個體的悲劇!

你的職業、一直從事的工作消失後,你的所學毫無用處後,雖然有很多新的工作機會產生,可是你能勝任嗎?

三、哪些人能逃過一劫?

上大學時,Flash還是一款吊炸天、牛逼哄哄的軟體,只要看網路視頻都要用到它。

當時大學社團里認識的一位師兄,Flash軟體用得很熟,找工作那叫一個吃香啊,當年在學校都是風雲人物。

可現在,10年不到,Flash就沒落了,連其擁有者Adobe公司都宣布放棄Flash這個名字,重新定位軟體。

而之前花了好幾年,好不容易鑽研成Flash專家的師兄,所學所長突然就沒需求了。前段時間聽說,現在師兄收入大幅縮水,正面臨著技術性失業。

怎樣才能確保自己在這個巨大的時代變革中,成為得益者,至少是倖存者,而非受害者?

哥覺得首先,你需要弄明白,哪些職業將會被代替或消失,而哪些職業卻不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才能知道自己該如何努力。

要知道,短時間內,機械式、重複性、自動化成分比較高,不需要太多思考或創意,有明確「方法論」或「對錯」的工作,更容易被取代。

相反,那些需要人發揮創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需要與人打交道,理解他人,說服或者幫助他人,有共情性;需要與人溝通、協調問題,減少分歧,提高人的體驗的工作;或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工作,短期內不太容易被取代。

因為,只要人類不消失,與人打交道,滿足人類各種心理需求的工作就不會消失。

所以哈,如果你現在日復一日從事的都是程式化、機械式,或者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工作,那你就要好好考慮考慮未來了。

四、你應該準備點什麼?

未來,你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會面臨技術性失業。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俗話說得好:「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任何時候,在巨變來臨之前能未雨綢繆的人,最終都混得不會差。

不想被時代遺棄,就要把握住大趨勢,並利用好它。

首先,要判斷自己從事的行業是不是順應時代趨勢,如果不是,能不能進入趨勢性行業中,有哪些新的趨勢行業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其次,如果自己所從事的是逆勢的行業,也不能預測新的趨勢,那就想辦法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無法被取代。

要做到這一點,一要堅持持續學習。因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沒有二代的命,持續學習才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力。更何況,在巨變的時代里,所有人都將是菜鳥,這個時候,你多學、早學,就更容易脫穎而出。

二要多思考,把握新時代彎道超車的機會。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遇,在陸地上,兔子不打盹,烏龜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跑贏兔子,可是如果在水裡呢?

抓住新的機遇,把握住趨勢,站在巨浪之巔,才能既不被大浪衝垮,又能衝到時代的前列。

最後,要立足現在,長遠規劃。

建議你仍舊把主要精力放在現在,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學習進步,尋找在未來自己能不被機器取代、更好地與機器合作的技能。

畢竟,只有把當下的工作,當下的事情做到極致,才有可能談未來,才有可能有未來!

記住,未來「凡是在工廠能造出來的東西,身價不會與日俱增。凡是在工廠造不出來的東西,身價都會日新月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說錢 的精彩文章:

兩大利空!怎麼辦?
未來買房子,是買房子的流動性!看不懂的人會很慘!

TAG:天天說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