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秦帝國三大敗績,其中兩次都和趙國有關係

大秦帝國三大敗績,其中兩次都和趙國有關係

秦國雖然立國很久,但是戰國初期在列國中的實力最多是中游,那時候的霸主是三家分晉時候獨立出來的魏國,魏文侯重用李悝,西門豹和吳起等人,國力日益強盛,特別是在吳起訓練出的魏武卒的強悍武力之下,秦國幾乎是被魏國壓著打,連河西之地都被魏國奪去設立了西河郡。

在魏文侯去世,吳起被迫遠走楚國以及魏國重心移至中原後,秦國才鬆了一口氣,隨後雄才大略的秦孝公痛下決心,重用商鞅矢志變法強軍,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秦國的國力和軍力終於躍居列國之首,更難得的是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嬴政秦國七任國君除了在位期間不長的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稍微弱一點外,其餘五任國君都稱得上是英明之主,在他們和秦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秦國終於一步步的稱霸列國,直到秦始皇手上完成前無古人的一統天下的偉績。

但是,即便如此,在秦國稱霸和統一的過程中,秦國也不算一帆風順,中間也有波折和坎坷,尤其是在當時戰無不勝的秦國看來稱得上是屈辱的三大敗績。

閼與之戰

這是發生在秦國和趙國之間一場硬碰硬的戰鬥,此戰打破了秦軍戰無不勝的神話。先交代一下當時的大概背景:秦國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到秦昭襄王時已經是霸業初成,列國基本上都被秦國修理過一番,秦國幾乎是戰無不勝,士氣高漲。此時軍事上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就只有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後軍力大漲的趙國可堪一戰,但是和秦軍相比還是有差距,而且趙國上下普遍都有畏懼秦軍的情緒。

公元前269,秦昭襄王派將軍胡陽攻打趙國要地閼與(今山西和順),當時的名將廉頗和樂乘都認為閼與道遠險狹難以救援,唯獨趙奢認為狹路相逢勇者勝,可堪一戰。於是趙惠文王任命趙奢為主將率軍前往解閼與之圍。趙奢採取隱蔽作戰企圖,麻痹敵人,示敵以弱,促敵輕敵的戰略,然後出其不意搶先一步佔據有利地形,變被動為主動,一舉擊潰秦軍,秦軍死傷過半,大敗而回。閼與之戰打破了秦軍戰無不勝的神話,秦國東進的兵鋒受到重挫。

邯鄲之戰鄭安平降趙

邯鄲之戰其實是長平之戰的延續,長平之戰中白起擊敗趙括斬首坑殺四十餘萬趙軍,趙國元氣大傷,白起本欲趁勢攻滅趙國卻被范睢所阻,等到秦昭襄王想再次攻打趙國時,白起卻認為時機已過不願領兵,秦昭襄王一氣之下先後換了王陵,王齕都被老而彌堅的廉頗擊敗,於是秦昭襄王派鄭安平擔任圍困邯鄲的秦軍主帥。

趙王向楚國和魏國求救,楚國在隨同平原君一同前往的毛遂(毛遂自薦)的勸諫下同意出兵,魏國在信陵君的「竊符救趙」下也順利拿到兵權,魏楚兩國聯軍兵臨邯鄲城下,守城的趙軍也同時出擊,在趙魏楚三國聯軍的打擊下,秦軍大敗,王齕率殘部逃回汾城,鄭安平率部2萬餘人降趙,邯鄲之戰結束。邯鄲之戰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李信兵敗楚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當時只剩下楚國的實力最為強勁,而且地域廣闊,秦始皇問王翦要多少人可以滅楚,王翦說要六十萬。結果年輕的將領李信說二十萬就夠了,其實李信也非乏乏之輩,他在滅趙和滅燕時都立有大功。嬴政相信了李信,交給他二十萬大軍,結果李信輕敵無備,被楚國名將項燕擊敗,秦軍大敗而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三國後期武力最強十人,姜維只能排第五,第一可和趙雲相提並論
孫策之死疑點重重,和孫權無關,和曹操有關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