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之道-了解古人做學問的綱領

大學之道-了解古人做學問的綱領

《大學》開篇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這段文字是古人為學的綱領,按照朱子(朱熹)的說法,「大學」是指大人之學,也就是大人的學業。古代教育分為小學與大學,古人八歲入讀小學,十五歲則入讀大學。小學主要教授洒掃、應對、進退之節,以及禮樂、射御、書數之文,也即是側重於待人接物等日用方面的知識;大學則主要傳授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等學問,側重於修身、明理等方面的學問。「明明德」是指彰明自身光明的道德;「新民」是指由明明德而推己及人,革除人民道德上的污染而彰明人民光明的道德;「至善」是指明明德與新民兩者都達到極致的狀態。

這段文字的大意:大人的學業綱領,在於彰明自身光明的道德,然後推己及人,革除人民道德上的污染,使人民也彰明自身光明的道德,並使「明明德」與「新民」都達到至極的狀態。

古代國子監

顯然,古人為學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賣弄學問,也不是為了博取功名利祿,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道德修養。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話的意思是古代的學者是為了自身的道德修養,如今的學者則是為了向他人炫耀學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國學 的精彩文章:

中庸之道的真實含義

TAG:探索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