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媒稱新型交管系統或使F-22和F-35失隱形能力

美媒稱新型交管系統或使F-22和F-35失隱形能力

原標題:美媒稱新型交管系統或使F-22和F-35失隱形能力


   參考消息網2月5日報道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月3日報道稱,如果安全缺陷沒有得到解決,一個政府要求的追蹤系統會對軍方最先進的戰機構成威脅。


根據政府問責局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實現全球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現代化的舉措可能會讓任何人都能追蹤F-22和F-35等美國隱形戰鬥機,並使軍用飛機容易受到網路攻擊和電子戰傷害。


這些安全風險源自美國聯邦航空局的一項計劃,該局計劃不再使用地面雷達而改用衛星系統,該系統會自動報告飛機的位置、航向和其他重要信息。


世界各地的空中交通管制員正在採用這種基於衛星的系統,因為除了運作成本低於雷達外,它有望減少延誤,提高安全性,降低燃料消耗,並能適應空中交通的增加。

作為聯邦航空局現代化努力的組成部分,該機構已經發布了一項規定,要求美國空域內的所有軍用和民用飛機到2020年1月1日前都配備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發射端應答器,這種應答器會通過衛星廣播飛機的位置。

圖為美空軍F-22戰鬥機


在先前基於雷達的系統下,飛機配備的是S模式應答器,這種應答器只分享飛機高度和獨一無二的應答器編碼等基本數據。但ADS-B系統所傳遞的信息要多得多,這就會構成安全威脅。


這種應答器會廣播敏感數據,例如飛機的精確位置、速度和機身尺寸,任何擁有ADS-B接收器的人都可以獲得這些數據。過去,聯邦航空局能過濾掉軍用飛機,所以這些數據並不是公開的。然而,ADS-B應答器是直接從飛機上廣播信息的,聯邦航空局無法將其過濾掉。


這份報告警告說,通過在軍用飛機進入和離開空中禁區時對其進行監控,普通公民乃至敵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確定其飛行模式和作戰程序。蘭德公司的一項評估發現,廣播F-22等隱形飛機的詳細和未加密位置數據會帶來安全風險。

圖為「西部飛行」博物館的早期俯拍圖,還有一架道格拉斯DC-3運輸機,現已不在館中。

由於全館面積較小,先從機庫部分講起,可見不大的機庫中擠滿了各個時代的戰機和藏品,例如圖中這架原挪威空軍的F-5A戰鬥機,難得可以進到座艙里隨便拍。F-5由原諾斯羅普公司(現已併入諾格)於20世紀50年代末研發的戰術戰鬥機,1962年投入服役,由於性能可靠,除美軍外,還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

另一側拍攝的F-5A早期資料圖,可見該機一側的20毫米M39航炮的維護面板呈開啟狀態,可見航炮的內部結構。F-5的標配固定武器是2門M39航炮。

圖為20毫米航炮的鏈式供彈系統細節。

圖為F-5A的座艙內景,典型的二代戰機風格,均為傳統儀錶,連雷達都沒配備。

儀錶板上這個武器選擇面板還是頗有傳統風格的,可見F-5A的7個武器站(2個翼尖+5個機身)開關,紅圈標出的是武器選擇旋鈕,左到右依次為「小鬥犬」空地導彈、凝固汽油彈、「響尾蛇」格鬥導彈(GAR-8為舊型號)及火箭彈。

終於到了重頭戲,本館的頂級藏品,諾斯羅普YF-23隱身戰機二號原型機(PAV-2),單機綽號「灰色幽靈」。

YF-23由原諾斯羅普與原麥道(已併入波音)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末研發,首架原型機於1990年8月首飛,僅製造了2架原型機。這張珍貴的試飛資料圖中,近處的這架即為PAV-2原型機,遠處的為PAV-1。

YF-23全機長20.6米,翼展13.3米,機高4.3米,最大起飛重量29噸,最大平飛速度2.2馬赫(可以1.6馬赫超音速巡航),最大作戰半徑1480千米,固定武器為一門20毫米六管「火神」加特林航炮,內置彈艙可掛4枚AIM-120中距空空導彈和2枚AIM-9格鬥導彈。圖為YF-23彩色剖面圖。

20世紀90年代初, 與當時洛克希德的YF-22競標ATF(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時,實際YF-23在超音速巡航、隱身性能等多項性能指標上均優於YF-22,但因其採用了包括蝶形垂尾在內的多項超前新技術,最終美空軍出於穩健考慮,選擇了YF-22。圖為二號機的蝶形垂尾和「海狸尾」特寫。

YF-23的雙發尾噴口特寫,原先安裝有2台YF-120變循環渦扇發動機。可見獨特的梯形截面,由於尾噴口布置在機身上方,隱身性能要強於常規布局戰機。

圖為YF-23的其中一個梯形尾特寫,遮蓋板上標有「引擎啟動前取下」的警示語。

圖為YF-23的腹部進氣道特寫,採用固定式結構設計,不僅能夠減輕重量,也能減少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外側還有通用電氣(GE)公司的徽標。

YF-23的前起落架艙門特寫,可見菱形鋸齒狀隱身設計,內側還標有「蜘蛛」的昵稱。

圖為YF-23的空調進氣口,採用了可開閉式設計,也是為了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

圖為從側後方拍攝的YF-23二號機資料圖。

圖中的這架是該館的鎮館級藏品之一,諾斯羅普YF-17「眼鏡蛇」的首架原型機,該機曾於1974年6月,創下美國第一種平飛時不需要啟動後燃器就能超音速飛行的戰鬥機紀錄。雖然在與F-16的競爭中落敗,但後來又被美海軍相中,作為F-18艦載戰機再度復活。

該機的垂尾上也標出了其後來的地位,大字NAVY「美海軍」,小字譯為「F-18原型機」。

圖為YF-17原型機翼尖掛載的「響尾蛇」模型彈。

人氣頗高的F-14「雄貓」艦載重型戰鬥機幾乎是美國各大航博的標配,這裡也不例外,展出的是原屬於VF-2「賞金獵人」中隊的F-14A,可見其標誌性的中隊塗裝。

F-14A前機身特寫,座艙蓋進行了模糊化處理。

除F-5A外,機庫里還有一架北美F-86「佩刀」戰鬥機,作為20世紀50年代戰爭中的兩大名機之一可謂是家喻戶曉,這裡不再詳細介紹。

機庫內的藏品還包括一架英國「鷂」式T4雙座教練型短垂戰機。值得一提的是,這架單機編號XZ145的T4型還原的還是另一架編號ZD993的T8型塗裝,也是有些戲劇性。小圖為該機原來的塗裝。

「鷂」式T4雙座教練機的垂尾,還有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的「飛拳」徽標。

此外,還有原屬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諾斯羅普T-38C教練機。

T-38C尾噴口特寫。

這架外形奇特的飛行器是現存唯一一架載人版的JB-1「蝙蝠」滑翔飛行器,從飛翼外形可看出也是出自諾斯羅普之手。

機庫內還有張難得一見的F-5出口國展示板,F-5「虎「式戰鬥機曾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對其第三世界盟國進行軍火傾銷的主力機種,由於該機經歷過實戰考驗並有維護方便等特點,使其在問世後的10年內,被銷售至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

機庫內還有台頗有歷史滄桑感的早期地面模擬飛行訓練器,可以追溯至二戰或更早之前。

左為諾斯羅普JSF項目原型機模型,右為YF-23隱身戰機模型。

諾斯羅普F-20「虎鯊」戰機模型和諾格X-47項目徽標。

(2017-05-11 08:37:00)

除彈艙外,按原設計,B-1B在機身上實際還有6個外掛點,載彈量達23噸。圖為B-1B掛載ACM巡航導彈外掛架進行飛行測試。但後來由於美蘇《削減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相關規定,B-1B取消了外掛能力,但隨時可恢復。

波音公司曾於2014年提出為B-1B加裝最新式的SABR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更強的空空探測能力),並配備射程超過120千米的AIM-120D遠程空空導彈(雙向數據鏈+GPS衛星制導),後者還是第一種具備「他機制導」(本機發射導彈後,可交由另一架戰機或預警機制導)的空空彈。由於AIM-120D尺寸較小,一架B-1B可掛百枚以上。圖為F-22隱身戰機發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

但「武庫機」面臨的最大難題仍是數據鏈系統,對此,美軍已在F-15C等三代戰機上開始試驗「禽爪」HATE通信吊艙,可實現與F-22、F-35隱身戰機的通信能力,這種長5.18米、重0.8噸的大型吊艙裝有空對空、空對地和衛星數據鏈,能把多種來源的數據,特別是F-22獲得的情報融合進統一的戰場態勢圖景,再發給友軍機,未來B-1B也可試驗性掛載。圖為F-15C機背掛載HATE數據交換吊艙試飛。

按「武庫機」設想,實戰中,F-22和F-35隱身戰鬥機將利用自身的隱身優勢在前方充當「先導」任務,一旦發現敵方戰機群,將利用機載保密衛星數據鏈將目標數據傳送給在後方飛行的「武庫機」群。搭載有大量遠程空空導彈的轟炸機將在先導戰機的「引導和指揮」下,從敵方戰機群的射程外,進行飽和式空空打擊。圖為F-22與F-35聯合編隊飛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曉林接受組織審查
日媒:安倍施政演說向中國「靠攏」 暗示與「一帶一路」合作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