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世上看似無用的,恰是大用

這世上看似無用的,恰是大用

每天一本書

一年多讀365本書

《無用之美:豐子愷聊繪畫

每天一本書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無用之美:豐子愷聊繪畫》

在紛繁的世界裡,為何我總是生活得不夠好?這想必是當下快節奏生活中很多人的困惑,為何那些美好永遠是別人眼中的美好。

豐子愷告訴我們:於日常有用的東西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必須和享樂,生活才會有意思。

沒錯,這世界上真正漂亮的,恰是那些無用之美。

《無用之美:豐子愷聊繪畫》是豐子愷先生經典散文插畫選集。首度將「漫談繪畫」的文章集結一冊,以饗讀者。

眾所周知,豐子愷先生是卓有成就的漫畫家、散文家。師從弘一法師,學貫中西,朱自清、郁達夫、巴金等人,均對其文章讚譽有加,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純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

而他的漫畫幽默風趣,流傳廣泛,深受大眾的喜愛,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仍是收藏界翹首以盼的珍品。

讀豐子愷,讀這本書,你會從中得到生活的啟示,錘鍊自我的修養,用無畏的勇氣和生命中的真善美去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無盡磨難。

本書共有六個章節的內容,豐子愷先生站在中西方文化之間,以散文家的文筆、藝術家的眼光,不失偏頗又滿富情懷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正美麗的藝術世界。

獨一無二的輕鬆視角,信手拈來的大師典故,如數家珍的中西名畫,都在這本書中一一呈現。

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須有其意義,

會讓人喘不過氣來的

豐子愷在《繪畫美術是人生的必修課》一節中,講了兩個故事:

一個是英國的大詩人拜倫的葬禮在倫敦舉行的時候,倫敦街上的商人們望見了這大出喪的威儀,驚嘆之餘,私下相問:「詩人到底是做什麼生意的人?」

另外一個故事是:日本有一個名畫家,畫一幅立軸,定價六十元,畫中只是疏朗朗地描了三粒豆子。有一個商人看見了,驚嘆道:「一粒豆子就值二十元?」

詩人不是做生意的人,畫中的豆子與糧食店內的豆子不同,這是誰也不會弄錯的。不過,「詩到底有什麼用?」「畫到底有什麼用?」也許是一般人心中常有的疑問。

對於這般疑問,豐子愷坦然回答:「繪畫,其本質是「美」的。除了表現與欣賞之外,沒有別的實際的目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繪畫。無用便是大用。」

這一席話不禁讓人想起,莊子在《人世間》里講的一個故事:

石木匠帶徒弟們去齊國,路過曲轅時看見一棵碩大的櫟樹,其樹蔭就可以卧牛數千頭。

徒弟們蜂擁過去觀看,但石木匠卻頭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們氣喘吁吁追上來說:「師父,自從我拿斧頭以來,就沒見過如此大樹,你怎麼看都不看一眼。」

石木匠說:「用這棵樹做的船會沉,做的傢具會腐,做的棺材會爛……毫無用處,看它幹嘛。」

這晚,大櫟樹給石木匠投夢說:「你說的那些有用的樹,都因為有用而被砍伐了。我之所以能存活萬年,恰恰正是因為我的無用。」

這便是莊子所說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這早就被人推崇的智慧和道理在現今也同樣適用。

在一個有用的世界裡,隱含著目的和得失,依附著成敗和糾結,而在一個無用的世界裡,你只需要專註於一個內向的源泉,追求一種無利害的自由的愉悅,你便可以最大程度享受這份快樂。

我們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東西——自由、尊嚴、愛情、正義、文明、夢想,對很多人來講,都是沒有什麼用的,可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

這些一再救贖本我、對抗利害的無用珍寶,正是我們詩意棲居的良藥。

生活不可或缺的是柴米油鹽,

而滋養人心的則是無用之美

在我的漫畫創作二十年一節中,豐子愷講述了自己的二十年漫畫生涯。

起初不過是寥寥幾筆,記錄生活日常瑣事。後來初嘗世味,看見了所謂「社會」里的虛偽,覺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是真正的「人」。於是變成了兒童崇拜者,在隨筆漫畫中,處處讚揚兒童。

後來上海的友人辦起了《文學周報》,周報的編輯常來豐子愷家中做客,一旦看到隨筆小畫便拿去刊登,久而久之,編者代為定名的「子愷漫畫」開始廣泛流傳起來。

「子愷漫畫」線條簡單,看起來畫得隨意,深究細節卻回味無窮。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彷彿畫中之人便是你的鄰居、你的朋友、你的孩子,生活之美與人性之惡無不被他畫進日常生活之間。

藝術,可以離我們很遠,也可以很近。

老先生為了說明這一點,在書中用了兩個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大致意思如下:

兩個母親,一窮一富,都要給孩子買布料做衣服。

有錢的母親買的是昂貴的綾羅綢緞,可是她不會裁剪,做完的衣服給孩子們穿上後顯得非常難看。

貧窮的母親只買了粗糙的布料,但她熟知服裝樣式的美醜,又很會裁剪衣料,孩子們穿在身上顯得漂亮又可愛。

另一個例子是有兩家飯店。

一家的食材是山珍海味,但是味道搭配得很差,餐具和座位也粗污不堪。

另一個家食材相對簡單,只有蔬菜,但滋味調得正好,用餐環境清潔美觀,讓人感覺輕鬆舒適。

看到這兩個例子,我們無一例外的都喜歡後者,都喜歡這快美之感。而造就這樣不同結果就是對生活中藝術的應用。

大家都知道,最好的記憶方法就是圖像記憶法。圖像記憶法的關鍵就是設法對神經進行刺激,那些給我們帶來快美之感的事物就能夠達到這個效果。

而藝術正是可以讓我們達到快美之感。之所以讓大家學圖畫,是因為大家是人,凡人的生活都要求快感之美,故大家要辨別形色的惡美。

無獨有偶,馬雲先生在貴州的大數據峰會上提出,不讓孩子學藝術,未來30年你的孩子將找不到工作!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

藝術對於培養孩子想像和創造思維、增加對生命感的體驗的重要性,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

沒有人可以阻礙藝術,學習藝術不能當飯吃,但是它卻是陽光、空氣和水。

人類倘若沒有了感情,世界將變成何等機械、冷酷而荒涼的生存競爭的戰場!世界倘沒有了藝術,人生將何等寂寥而枯燥!

年輕人,值得花費一點時間去欣賞藝術。只要不是無聊的筆墨遊戲,而含有一點「人生」的意味,都有存在的價值。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年,逛過的每一間博物館,聽過的每一場沙龍,買過的每一件或大或小的藝術品,經年累月之後,都慢慢地沉潛到心靈深處,最終成為你的眼光——發現美、欣賞美、在最世俗、最不安的生活里找到喜悅與寧靜的眼光。——藝術,從來都是無用之美。

生活的有趣,

就在於把時間浪費在無用而美好的事物上

在《生活中的美術》這一節中,豐子愷用自己的實例為我們講述了美術在生活當中的應用。

世間一切美術的建設與企圖,無非為了追求視覺的慰藉。視覺需要慰藉,就如同我們的嘴需要食物一樣,因此美術可以說是視覺的糧食。

人類溫飽得到滿足,自然會進而追求精神的美感和舒適。所以豐子愷先生將人類定義為「飽暖思美術」的動物。

而他本人就恰好是這一說法最好的佐證。

豐子愷喜歡把房間看作一幅畫,布置房間也就相當於繪畫中的置陳。大到整體布局,小到每一個器具的擺放,都會精心謀劃,然後付諸行動。

因此,房間雖然簡陋,但他仍在一個月之內便要把其中的傢具搬來搬去好幾次;還會把牆壁上的自鳴鐘取下來,先用油畫顏料將鐘面塗成天藍色,然後在上面畫上數根楊柳枝,最後用黑色的硬紙板剪出兩隻燕子,粘在針尖上。這小小改動後的妥帖,總是給他帶來身心的放鬆和歡愉,因為他從中感受到了藝術之美。

可放在今天來看,大多數人是不是會覺得這些行為超級無聊呢?

對於豐子愷來說,創作的最初目的也正是這樣的狀態。

三十年前還是孩子的他,喜歡背著父母捏紅泥人,畫油紙燈籠,為了這些不務正業的興趣愛好,甚至差點荒廢了學業。

當機械工業發達,玩具工廠林立的時候,豐子愷再次徘徊在各玩具店的陳列窗,卻覺得無比失望。

新式的玩具,不過質料比以前精緻些,形色比以前美麗些,在意境上,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進步,多數的新玩具,還是形狀固定,沒有變化,甚至缺乏美術意味的東西。想起舊日那種紅泥沙模型的絕跡,不覺深為惋惜。

藝術,是豐子愷看待問題的角度;美,是豐子愷對待生活的方式。

從現實的角度而言,這些舉動雖然沒有功利經世之用,不能當衣穿當飯吃,但它卻有著物質之上的滿足,精神需求的用途,即用美給人帶來情感的共鳴和精神上的愉悅——這便是豐子愷先生的生活不乏詩意的原因吧。

回想一下你曾經所沉迷的事,所迷戀的人,是否也愛得毫無理由?

對美的追求,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而這種美用在物質生活中,也會使衣食住行美化起來,應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豐富起來。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在有限的時空里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世人都愛豐子愷這句詩,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樸質和淡然,也迸發著無畏的勇氣與生命的激情。

我們在逐漸尋找人生的過程中,從滿足到不滿足,從尋找到創造,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為了在生活中能夠常常滿足視覺的需求,社會生存環境中無法提供的時候,便需要自己來創造。

這個創造、滿足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在這樣的艱辛過程中,豐子愷曾寫下:我是正在捨棄了目前的小慰藉而從事奮鬥,希望由此獲得更大的慰藉。

這是多麼深刻的領悟啊!我們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和事業,哪個不是在走這樣的路呢?

只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在辛苦奮鬥的過程間隙稍加思考,是否仍舊沿著當初的設想在前進,現在的痛苦是前進路上的必須,還是已經偏離航向?

而在豐老先生眼中,無功利之心,無世俗之憂,一切未知皆是新鮮。這個只生歡喜不生愁的世界,便是世界的本相。

看透世故,而堅持懷有純真的心,這是高級的智慧。對瑣碎和清苦的生活保持幽默感,對複雜的世界保持一種簡單,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

真智慧通透之人,多數能夠看透那些執迷不悟。不把當下的生活當作一種手段,不把它們當作通向未來的工具,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

願世人用一顆與人無爭、無所不愛、純潔無垢的赤子之心,來看待這個世界。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全部內容,這是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第六十四本書。

因書明理,以慈懷道,關注慈懷讀書會,每天讀完一本書,把自己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註:配圖來自豐子愷 繪畫

*文:顏若寒,圖書出版人。策划出版《孤獨是生命的禮物》《我把活著歡喜過了》

今日話題

總有人說,你那麼無趣,就是因為太有用,看完這篇文章,你對無用之美是不是有了新的看法,你如何看待無用的呢?

所有渴望堅持讀書改變自己的人

歡迎加入慈懷每天一本書交流群

長按以下助手二維碼

與百萬書友交流討論,組隊讀書

《無用之美:豐子愷聊繪畫》

本書是豐子愷先生經典散文插畫精選集。首度將「漫談繪畫」的文章集結一冊,以饗讀者。既是繪畫普及之作,又是提升美學修養的文學範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懷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把孩子交給這4種人帶,孩子就毀了
人活到極致,是一種素與簡

TAG:慈懷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