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書拾遺20:最早的藝術家皇帝居然是他

漢書拾遺20:最早的藝術家皇帝居然是他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中國歷史上多才多藝的皇帝不少,本來做個藝術家挺好,非要當皇帝,結果大多是禍國殃民,所以說,文藝范不是放在誰身上都好的。

大家隨口就能說出的文藝范皇帝至少有三個:唐玄宗李隆基、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

唐玄宗李隆基「通音律、曆象之學」,在音樂方面的造詣極其深厚。在作曲方面,李隆基絕對是音樂學院博導的級別,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等百餘首樂曲,他還能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等多種樂器。

南唐後主李煜獨步詞壇,「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他流傳下來的詞作幾乎首首是精品。此外,李煜的書法、繪畫功夫也很厲害,在時尚領域更是大咖一樣的存在。

宋徽宗趙佶書畫雙絕,瘦金體、花鳥畫都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作品,花藝園藝、金石印章,甚至裁縫設計,趙佶都是箇中高手。

但是,從歷史上看,這三位卻不是最早的藝術家皇帝,這位最早的藝術家皇帝比三位中最早的唐玄宗李隆基還要早七、八百年。

這位最早的藝術家皇帝就是西漢元帝劉奭。

《漢書·元帝紀》的最後,有這樣一段評述「臣外祖兄弟為元帝侍中,語臣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度,窮極幼眇。」

這一段話是班固的爸爸班彪寫的,外祖指的是金日磾的侄孫金敞。

班彪從金敞的口中得知,漢元帝劉奭多才多藝,能寫一手漂亮的篆書,至於彈琴鼓瑟、吹簫度曲、辨音協律等等,無不窮極其妙,令人嘆為觀止。

藝術不是、也不應該是皇帝的主業,正史上只是那麼一提,漢朝的自媒體行業也沒有唐宋時期發達,所以,關於漢元帝的藝術家形象,並沒有什麼很強的故事性描述。

終於在《漢書·史丹傳》中找到這樣一段描寫,或許是正史中對漢元帝藝術造詣的唯一描述了。

「建昭之後,元帝被疾,不親政事,留好音樂。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後宮及左右習知音者莫能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數稱其材。」

漢元帝有藝術家氣質,也有著藝術家的身體,才人過中年就「發落齒脫」,但即使身體狀況不好,他依然有一手「飛丸投鼓」的絕活,他讓人將鼓放在宮殿下面,自己站在高處,遠距離投擲銅丸擊打鼓面,鼓聲能夠與莊嚴的鼓節音樂合拍,而且不差分毫。

這一高超演奏絕技,除了漢元帝的二兒子劉康之外,舉國上下誰都不能做到,連宮廷一流樂師都望塵莫及。

也正是這個原因,漢元帝曾經有過廢長立幼的念頭,把劉康立為太子,最終被大臣史丹阻止。

相比唐玄宗帶來安史之亂、李後主亡國、宋徽宗當俘虜,漢元帝的運氣要好的多,雖然在他軟綿綿的統治下,西漢王朝開始走下坡路,而且埋下了宦官專權、外戚干政的禍端,但畢竟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嚴重後果。

投胎投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一塌糊塗的漢初貨幣(漢書拾遺08)
霍去病:如流星般璀璨的史上最青春戰神(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