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仁煥法師:事業如何才能做強做大?

仁煥法師:事業如何才能做強做大?

仁煥法師

人人都想找好的事業來做,而有智慧的人認為,哪一種事業都是好事業。

因為智慧的人可以把小事做成大事;沒有智慧的人反過來就把大事做成小事,更嚴重是把大事做成倒閉的事。

世間上,沒有哪一種事業是最好的事業,唯有熱愛事業,事業就好了。不熱愛事業的時候,哪一件事業好呢?

事業要想做強做大,必須具備福德因緣和福報因緣。福德因緣影響決策,福報因緣影響緣份。沒有福德、福報,永遠做不了大事。

而且,沒有福德的人,首先就不願做事;沒有福報的人,雖然也想做事,始終受到障礙。有福德的人就非常願意做事,有福報的人就處處有好的緣份。

福德就是修養。你有一分修養,就有一分福德;你有十分修養,就有十分福德。

什麼是福報?人有整體觀就是福報。有整體觀是大福報;有局部觀是小福報;光有個體觀沒有福報。什麼叫整體觀呢?做一件事業為十方想,這就是整體觀。

願意做十方的事業,你就擁有十方的財富;你為局部做事業,所以才擁有局部的財富;你為個人做事業,所以你只擁有個人的財富;不願意做事業,那就沒有財富了。

在事業的道上,大的整體觀是為整個世界;中等的整體觀是為國家;局部觀是為自己的家庭和所有員工;個體觀的就是沒有修養,多給員工一分錢都不願意,但是拿錢去賭去嫖都沒問題,這樣做不行啊!

為什麼大慈善家做的事業,越做越大?不是大慈善家的,有的越做越大以後,就被勞改了,或者丟命了?慈善家做事業,他把利潤分為三成:一成回報社會做慈善事業;一成用於發展生產;一成用在生活和培養人才,用於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投入。這樣做就越做越大。

那麼,福德福報怎麼修成呢?

「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是福德;「捨得捨得,不捨不得」是福報。能舍,才結下廣大的良好的緣份。

所以佛教以慈悲為懷,慈悲就是無條件地和十方結緣,反過來十方也和你結緣,所以慈悲就有遍覆十方的緣份。想修福報就要修慈悲心。

於難忍能忍上,才能感動天地;於難行能行上,才能感召十方。這是福德修養。所以也有一句話:忍得忍得,不忍不得,有忍必有得。

因為人的福德沒有了,就沒有地方裝錢了。大家理解嗎?我們經常見到,有的人非常努力,賺到了很多錢,最後還是一分錢都沒有,那就是有福報沒有福德。

所以當你們沒有明白的時候,以為去寺廟上兩支香就發達了。其實佛是福德和福報都修到圓滿的人,你不修福德和福報,怎能發達呢?

企業的管理,目標要明確,方案要明朗。在運作的過程中,要有時間觀念、環境觀念、人和觀念、安全觀念和質量觀念。質量觀念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信用,讓你們的客戶捨不得你們的產品,相信你們的產品。

那在什麼地方賺錢呢?投入技術改造,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就是於降低成本和提高產量這個層次上賺錢。

不少老闆喜歡做很多的事,卻沒有完善一件事。不是事業多能賺錢,是管理好能賺錢,一個事業能管理好就賺錢了。因為事業越多,於投入上,人力、財力、技術都會有障礙,所以寧可做一件事,重點搞技術改造,提高技術管理,這才是賺錢的方法。

社會上經常有關於企業管理的培訓,但是他們缺少職業道德教育,所講的企業管理都是模仿西方國家。西方國家的管理也很好,但是我們中國人和西方國家在管理上有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中國人是重於感情,西方是重於管理,重於技術,不重於感情,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許在自己的公司做事,全部到其他公司給別的老闆打工。

因為一些人認為用自己的小孩,如果他不願意做,跟你作對的時候,你也沒有辦法,奈何不了他。而別人不聽話,就可以炒魷魚。所以有些人寧可把孩子送去其他公司鍛煉多年,到自己不能做了,直接把產業讓給孩子。

什麼叫做職業道德呢?願力一致、觀念一致、步調一致。不要在一個公司裡面,父親發話,兒子發話,老婆也發話,那不對。只有董事長發話,下面不管你是兒子也好,老婆也好,都要一層一層去落實完善,沒有話說。這樣做就做得好了。

有一個老闆來問我,他說:「我的事業為什麼敗?」

我說:「應該敗。」

他講:「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就笑了:「那你要我怎麼說啊?」我說:「你做人做不對了,它不敗嗎?敗你的事業是小事,敗你的命是大事。」

如果做事業的人,得到利潤以後,用來敗壞祖宗,做違背社會良心的事,那就準備進牢獄或者進醫院了。

有些老闆剛做事業的時候,兩夫妻共同努力,配合非常好。事業成功之後,就看老婆不順眼了,開始找二奶了。不相信因果,這在天地上是違背良心,大大消損人的福德福報。

所以,做事業的人要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個人修養,事業應該以整體為光明,以無私為永恆。

來源:禪者Chang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是什麼牽引我們進入未來世?
所有的法門都是成佛的資糧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