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歷史對王安石的褒貶不一?

為了歷史對王安石的褒貶不一?

本文為今日頭條特約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煮酒君

王安石的改革從啟動便步履維艱,外,有朝中保守勢力所反對。內有改革派的分歧。而且起到最關鍵推動作用的宋神宗,並不是一個意志堅定的皇帝,他雖有「富國強兵」的想法,但是涉及到具體改革過程中,態度卻左右搖擺,使得王安石註定了在改革的過程中承受到遠超商鞅改革時期的政治阻力。

為了歷史對王安石的褒貶不一?

當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變法時,也同時將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馬光提拔為翰林學士。司馬光雖然也認為當時朝廷國庫空虛,經費超支,是急需解決的大問題。他開出的「藥方」是節流。他說:「國用所以不足者,在於用度太奢、賞賜不節、宗室繁多、官職冗濫、軍旅不精」。他的看法很有道理,所以,宋神宗聽完後,很是贊同,第二天,就設置了「裁減局」,任命司馬光為長官,對於國家經費的開支進行改革。但是這時,司馬光卻並沒有承擔這項工作。而是以正在纂修《資治通鑒》的理由,辭而不就。其實司馬光在給宋神宗的建議里就說過,這樣的改革「非愚臣一朝一夕所能裁減」,這實際就等於說,他辦不到。

熙寧元年的八月,宋神宗召見司馬光和王安石討論國政,談到理財時,司馬光與王安石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王安石提出「國用不足」,關鍵不僅僅在節流,更主要是因為「未得善理財之人故也。」並且提出「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司馬光反駁,這種善於理財的做法,其實只不過是被修飾的搜刮民財。天下萬物所產生的的財富只有那麼多,不在民戶手中,則必然在國家的國庫之中。不增加民間賦稅,而能使國家經費富裕,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欺世之談。

王安石與司馬光之間的爭論,讓宋神宗本來還在搖擺的改革態度立即轉變,決定開始推行王安石的變法。其實,就事論事,司馬光和王安石之間的分歧並不是特別嚴重。司馬光的節流,其實並不影響王安石的理財帶來的開源。二者如果適當配合,完全可以產生極大的效益。但是,官場自古以來,一旦陷入黨爭,就很難用理性來調和,最後只會走向無謂的鬥爭,從而導致兩敗俱傷的結局。

為了歷史對王安石的褒貶不一?

當王安石大刀闊斧的進行推行並營裁減軍隊,以節流辦法緩解國家財政困難的時候,反對王安石的司馬光,卻給皇帝上奏章,大力反對。他說,這會導致「諸軍之內,沙汰太多,必恐人情惶恐,大致愁怨」,所以,「故臣願朝廷更當深思熟議,未遽下此詔也。」這已經不是國事之爭,分明是意氣之爭、朋黨之爭了。

同時,王安石內部改革派也在分裂。曾經一直支持改革的蘇轍,力主改革「三冗」問題,即:「冗吏、冗兵、冗費」,但是看到,王安石主張理財為治國先務與自己倡導的建議截然不同後,蘇轍退出了改革派的行列,反而倒向了反對改革的保守派陣營,這對於王安石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其實,王安石具體的改革步驟里,除了主要倡導理財,也在改革「三冗」問題。在理財之中發展生產,增加百姓的信心,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最後所有問題,在改革的進程中一一化解。可是,保守派的官員,除了黨爭的對抗,還有其個人利益在改革中不保的反抗,以至於王安石提出改革,已經不再為理性探討的範圍之內,遑論其對與錯的判斷。

雖然王安石對於社會的反對意見,用「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來對抗,但是,隨著背後最大的支持力量——宋神宗的態度搖擺,愈來愈受到挑戰。甚至連交趾軍為了正當化自己的入侵,也打出了發對王安石改革的口號。熙寧八年,交趾軍進攻廣南西路的萬古寨,十一月,正式出兵攻擊宋朝。號稱八萬軍隊,水陸並發,於同月下旬攻佔了現在的廣西欽州,廣西合浦。陸路攻佔了廣西崇左、廣西寧明,十二月,交趾軍進攻邕州,也就是現在廣西南寧。邕州知州蘇緘率領城中的二千八百人軍隊固守待援。交趾軍隊每到一處,便張榜宣稱:「中國作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濟。」簡直是後來越南侵略柬埔寨的翻版。

交趾軍隊這種直接干預宋朝內政的做法,尤其讓王安石憤怒。朝廷派遣趙卨為統、燕達為副帥,率軍南下抗擊交趾入侵軍。王安石親自撰寫了《討交趾敕榜》。宋朝組建了南征軍開始討伐交趾軍隊。但是沒等到援軍來到,邕州便已經失陷,知州蘇緘戰敗自殺。熙寧九年的八月南征軍到達桂林,隨即收復失地,交趾戰敗退卻。十二月初,南征軍攻佔了越南的同登,到了十二月中旬,南征軍已經進入交趾首都交州,距今天的越南河內只有三十里了。十二月下旬,交趾稱臣割地求和。這一場持續了一年的戰爭,雖然以宋軍勝利而告終,但是由於北方軍隊不適應南方氣候,宋軍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在交趾戰爭的勝利的前兩月,王安石已經被罷免相位。

為了歷史對王安石的褒貶不一?

這一次的罷相是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最後一次露面。接著他辭去江寧府的官職,退休江寧,一直到去世。其後,隨著宋神宗的去世,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就此煙消雲散。王安石的變法最終失敗,除了宋神宗優柔寡斷、左右搖擺,遇到保守勢力反對,便立即退讓;為了緩和朝廷內部的紛爭,只得閹割其中抑制豪強的內容,結果使得王安石在實施改革過程中,動則得咎,難以實現自己的想法。也有朝廷的官員只看派系,不問是非的黨爭,讓王安石改革處處受到牽制。但是,即便在如此多的困難之下,經過一些列的變法,宋朝的稅賦相比未改革之前有大幅度的增長。按照《宋史》記載,不僅宋朝土地面積擴大,而且手工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銅、鉛、錫的產量為唐朝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軍隊的馬匹供應更是大幅度的增長,在改革前,如果一次調撥六千匹馬,需要蓄養的時間差不多要二十年,而改革後,只需要四五年的時間。

不過,對於他的評價,不僅當時,在後世觀點中,也一直有分歧,有人批評他是個說大話的人,不符合實際;也有人說他是個真正的改革家。俱往矣!「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這幾句他寫的詩,其實比任何蓋棺定論更有說服力。

本文為歷史作家,歷史研究者,頭條號簽約作家煮酒君,首發頭條號。

看完朋友,記得關注隨手煮酒君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內容等著你~~~

本文為今日頭條特約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