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千源:不瘋魔,不成活

王千源:不瘋魔,不成活

BY:

羋 豐

人 物

從出道到現在,他接的每部戲,哪怕只是客串,從不應付。

他說:觀眾買了票,我不允許他們看到只有60分的王千源。

期號:20180203

Part1

1972年出生的王千源中考失利後,

學了三年裁縫,

考服裝設計落榜了。

他就去考父母的老本行表演,

考上戲,考中戲,考電影學院,

考表演系,考導演系,

美術班,燈光班也考。

幸虧老天爺給口飯吃,

王千源被招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Part2

因為得來不易,所以倍加珍惜。

每到寒暑假,

他都要把下一學期的作業先找出來。

第一年觀察生活,

第二年是小說片段,

別人看小說,都是翻一遍就過了。

而他在看小說時都找一個片段出來,

去琢磨人物的性格和語言。

最後再把自己變成一個這樣小人物。

小說里人物的喜怒哀樂,

他都自己試著去感受。

每年過年放假的時候,

王千源一定要找全兩個作業,

踏實揣兜兒里了才回家。

等開學同學找第一個作業的時候,

他已經開始找第三個了。

憑著自己走火入魔般的努力,

這個沒有人願意要的差生,

最終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

Part3

從中戲畢業那年,

原本成績優異的王千源,

不料想被分配到北京兒童藝術學院,

由於多是兒童劇,

王千源就經常被要求扮演動物:

比如一些狐狸啊,狼啊,

有時候還要演風,演太陽,演石頭。

當時的王千源年少氣盛,

一來覺得自己科班學了4年怎麼演人,

末了畢業竟然去演動物。

二來看著原本不如他的同學,

紛紛排除了屬於自己的電影。

心中難免不平衡。

他與自己賭氣,也一度懷疑自己,

在那段時間的他一直很迷茫,找不到方向。

Part4

直到有一天,

在一次給公立學校的智障兒童演出時,

將近一個多小時的戲,

底下的孩子們一直在咿呀學語,

演完之後王千源去他們的水房打水的時候,

有個孩子哭著就跑過來了,

有些呆傻地喊著:爺爺,貓頭鷹爺爺。

這件事情深深地觸動了王千源,

自己用不敬業的精神去演戲,

結果世界上最單純的觀眾用最炙熱的心在觀看。

從那以後王千源改變了演戲的態度。

不是因為想要領獎,才要去表演,

而是因為熱愛表演,才努力去做這件事。

Part5

在解救吾先生的新聞發布會上,

主演劉德華、劉燁、王千源被「押送」上場,

一場關於「誰是嫌疑人」的調查由此展開:

劉德華說自己最近很忙,

也不缺錢,不會做綁匪。

劉燁則開玩笑說:

「一看我就是玉樹臨風,儀錶堂堂,大義凜然。」

王千源緊接著說:

「別看我『賊眉鼠眼』的,但我也不是壞人!」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

王千源就是那個「壞人」,

為了看起來更像壞人,

他不得不讓自己走火入魔。

在拍審訊戲的時候,

為了表現囚犯邋裡邋遢的狀態,

他堅持七天沒洗頭。

為了表現營造綁匪和人質之間的距離感。

他堅持一個多月不回家,

因為不想家裡溫馨的的感覺,

破壞綁匪那種無處可依,喪家之犬的感覺。

為了在30秒的鏡頭中,

表現角色骨瘦如柴的感覺,

他硬是堅持三天沒喝水,

還在開拍十小時前去桑拿房蒸桑拿體驗脫水感。

有人說他瘋了,

他卻稱這是一個演員最基本素養。

最後那場他和母親的訣別戲,

他故意熬了一個晚上沒睡覺,

跑去找人喝酒,

又在去片場的路上聽了首悲愴的歌,

才會讓我們看到令人心酸的那場告別。

有人就問王千源:

演戲而已,何必給自己較勁呢,

王千源笑一笑,摸著頭說:

「二十多年你都靠它過來了,你不可能改行,

這就是一門手藝,我就是一個要靠表演吃飯的手藝人。

Part6

2009年,王千源終於等到了出演主角的機會,

他等到了電影《鋼的琴》。

這部戲中,王千源的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電影講述的是他東北老家的故事,

演起來自然格外動情,

為了演好《鋼的琴》里的下崗偽文青,

王千源穿著條綠毛褲滿工廠溜達,

去找排隊打飯的工人聊天,

尋找下崗工人的感覺。

王千源很成功的塑造早了這樣一個形象:

帶著市井和缺點的小人物,

愛吹牛,死要面子,膨脹虛榮,無賴,

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還對前期滿嘴謊言。

但是他同樣善良,樂觀,堅韌,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女兒創造好的環境。

憑藉《鋼的琴》,

這個表演不為領獎的男人,

在東京電影節獲得2010年最佳男演員。

我不是有靈性的那種人,

我就是屬於那種必須得是把功課做足了」

面對採訪,王千源如是說。

王千源踐行著「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時刻準備偷換角色靈魂到自己軀殼裡。

正如金星所說,

演員這個詞,不是什麼人都能擔的起的。

Part6

從《解救吾先生》里的悍匪華子,

到《鋼的琴》里的市井父親

從《健忘村》的田貴,

到《綉春刀》里的大哥盧劍星,

再到《破局》里的「出櫃」王昌民。

可能有很多人沒有記住他的名字,

但是他卻靠著和自己死磕到底的精神。

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憑著自己對角色不計成本的琢磨,

他從「一場戲演員」到不知名「配角」,

又從不知名「配角」到知名「主角」,

最後拿下東京電影節影帝。

這個影帝,實至名歸。

他用自己行動告訴我們,

不瘋魔,不成活。

亦正亦邪的王千源,

永遠不知道他的下一角色是什麼。

—end—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有一種守護叫關注

有一種熱愛叫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羋豐 的精彩文章:

TAG:羋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