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盛頓郵報:特朗普政府擴大核武計劃弊大於利

華盛頓郵報:特朗普政府擴大核武計劃弊大於利

華爾街日報

·

中國對美國高粱展開反傾銷調查

中國商務部2月4日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商務部表示,初步證據和信息顯示,受美國政府補貼提振,大量低價美國進口高粱損害了中國高粱種植戶的利益。商務部在宣布這項行動時,並未提及特朗普政府近期作出的對進口太陽能板徵收關稅的決定。中國官員曾向美國企業代表表示,如果貿易受到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影響,中國將會採取相應的報復措施。美國官員和企業高管表示,美國農產品可能成為中國政府反擊的目標,因為農業州被視為特朗普政治基礎的一部分。據美全國高粱生產者協會的數據,中國已成為美國高粱的主要市場,自2013年以來美國對華高粱出口超過2700萬噸。

華盛頓郵報

·

特朗普政府擴大核武計劃弊大於利

《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稱,特朗普政府最新的核態勢評估報告認為,美國需要更多更「靈活」選項來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而這些「量身定做」的選項將增強美國的核威懾力。對美國國家安全而言,保持一個安全有效的核威懾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將來也是如此。但報告建議增加低當量核武器,這並非良策。這一建議的問題在於,美核威懾的弱點可由這樣的低當量核武器來彌補,但這是沒有證據的。事實上,對手都明白美國有能力在30分鐘內對世界任何地方實施精準打擊,我們的威懾力已足夠強大,要做的就是保持這一態勢。而開發和增加新一代低當量核武器數量並不會有什麼好處。美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騰表示,「我對我們各種反應選項的靈活度感到滿意。」

新聞

【路透社】環保部長稱2020年前解決農田土壤污染問題

【福布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仍有數千萬貧困人口

【彭博社】北京首都機場或成為世界最繁忙機場

【金融時報】京東將進軍歐洲市場挑戰亞馬遜

【金融時報】中國產業政策助力工業特色小鎮發展

【金融時報】中國加強對科技公司信用評分系統的監管

【路透社】斯里蘭卡將與中國談自貿協定

【Fox News】山東化工廠爆炸事故致4人死亡

【CNN】漢班托塔港:中國港口鏈上的又一明珠

【華盛頓郵報】英首相梅結束訪華,媒體就其溫和對華態度發難

【財富雜誌】海航集團:一頭受傷的犀牛

評論

【彭博社】美國是如何向中國讓出亞洲的領導地位的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微信ID:chinausfoc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美聚焦 的精彩文章:

金融時報:谷歌悄悄在華設立第三家辦事處

TAG:中美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