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明清瓷器款識的特點介紹與識別(上篇)

明清瓷器款識的特點介紹與識別(上篇)

明清瓷器款識的特點介紹與識別(上篇)

永樂年款以現有實物來說,只見到半脫胎圓器(甜白釉壓手杯)上有四字篆款「永樂年制」,寫、刻或印在器里部的中心,其起落筆處尖細,畫筆折角處圓渾,接體嚴謹緊湊,剛勁挺拔。文獻上還有六字款的記載,但無實物,並且也未見過琢器上帶有年字款的器皿。不過仿品卻有四字或六字楷、篆書款寫在器里或底足,口邊的。同期民窯未見紀年款,只在器心處有「福」、「祿」、「壽」之類的字。

宣德時期盛行紀年款,有所謂「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說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圓器里心或口邊,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帶,甚至個別還有雙款(如合歡蓋里和底足均有年款)。這類款識有豎款也有橫款,多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書款,也有「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六字款多,四字款少。宣德官窯款由名字書寫,頗有晉唐筆意,渾厚拙樸。同期民窯款識較為草率。

成化官窯年款多為青花楷書六字款,多有圓圈或方框束緊。其字體皮有意思:圓頭圓腦,排列不甚整齊,但書寫嫻熟,大巧若拙。多收於器底。鬥彩蓋罐底部只書青花「天」字。同時期民窯器有「大成明化年造」款,也有銀錠或方勝形圖記款。

明清瓷器款識的特點介紹與識別(上篇)

明嘉靖、萬曆仿成化瓷,款識近似成化官器。 天啟、崇禎時的仿品,款識文字多不規整。康熙瓷仿款,文字纖細軟弱。雍正、道光朝有仿款。

弘治官窯款基本上都是「大明弘治年制」青花楷書款,字體清秀,筆力瘦勁,筆畫纖細,頓捺明顯。款識外加雙圈,同期民窯器發現「壬子年造」方款和「大明年造」方款。

嘉靖年款的排列較前更為複雜,除了單行橫款,雙行直款外,還有環形款,十字款(即上下左右寫)等。官窯款以「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書款為多見,也有個別六字礬紅款。還有用「福壽康寧」等吉語青花楷書款和「典膳所」、「上用」等礬紅寫款,其字體剛勁有力。同期民窯款有吉語,如「上品佳器」、「富貴佳器」、「萬福攸同」等。

明清瓷器款識的特點介紹與識別(上篇)

隆慶朝官窯款以「大明隆慶年造」六字青花楷書款為主,其少用「制」而用「造」字,比較特殊。其字體頓挫有力,筆畫勁拔。同期民窯款剛多用「大明隆慶年制」、「隆慶年制」等紀年款,以及「福壽康字」、「長春佳器」、「永保長春」等吉語款。

萬曆官窯多用六字青花楷書款,字形早期消瘦,晚期肥胖;晚期字體生硬有力,近似顏體。偶有四字篆書青花款。同期民窯款識眾多,除本朝款。堂名款之外,還常見偽托宣德,成化的年款,也有「長命富貴".「萬福攸同」和各種「佳器」款。

明清瓷器款識的特點介紹與識別(上篇)

天啟官窯款以「天啟年制」、「天啟年早」四字青花款為主,也有六字款。字體扁而寬,筆畫剛硬似顏體,但較潦草。同期民窯多為偽托款,有永樂、宣德、成化、天順、正德、嘉靖等朝;也有吉語款,如「玉堂佳器」、「富貴佳器」等。

崇禎難見官窯器,有六字青花楷書款。同期民窯款眾多,多為花押款,也有堂名款,如「雨香齋」、「白玉齋」等。

明清瓷器款識的特點介紹與識別(上篇)

清朝官窯款、民窯款基本情況如下:

康熙官窯瓷多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三行青花楷書款,晚期有少量篆書款,琺琅彩為「康熙御制」四字楷書堆料款,其字體前期寬大,筆畫粗重挺拔,頓捺明顯;後期字體清秀。款外有雙圈,單圈或方框包圍。康熙前期還有干支紀年款,如「大清丁未年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同期民窯款多種多樣,有圖記款,如秋葉、角、爵、雜寶、方勝,還有寓意性圖案,如一枝筆、銀錠、如意組成合「必定如意」的含義,有「若深珍藏」、「益友堂」等私家款。

(由於篇幅有限,先寫到康熙年,下面更新雍正、乾隆時期款識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