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國的大學林林總總幾千所,類型和目標各不相同。相應的,教授的任務和待遇也會不同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本文先大致介紹下美國的教職體系,然後介紹教授們需要做什麼。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美國大學的教職體系: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

美國大學教職體系的核心是 Tenure 制,即「終身制」:一般來說正教授(Full Professor)和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都是所謂的「終身教授」。取得終身教授職位後,除非刑事犯罪、嚴重的學術不端,或學校遭遇財政危機、不得不對終身教授做出裁員(縱觀美國高校歷史,這樣的例子比較少見),教授們可以一直干到退休。

教授終身制是為了保護學術自由,他們獲得「鐵飯碗」後無須為五斗米而折腰,可以自由思考而無所顧忌,從長遠來講有益於學術和社會。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要取得終身教授的身份,需要先從「具有獲評終身教授資格」的助理教授做起,即 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一般來說,在助理教授的崗位上干5-6年,系裡和學校會對該助理教授做一次全面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學、科研和服務三個部分。如果考核通過,助理教授可晉陞副教授。在美國,除了哈佛、斯坦福這類頂級的學校會有更高的要求,絕大多數學校的副教授具有終身教授的身份。

需要說明的是,在美國的大學,助理教授可以獨立指導博士或者碩士,也就是說助理教授可以是博士生導師或碩士生導師,只要系裡開設相應的博士點或碩士點即可。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訪問教授、講師和研究教授

在 Tenure 體系以外,美國的大學還有其他類別的教授,他們沒有獲評終身教授的資格。

博士畢業後我曾做過一年訪問助理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主要負責教授本科生課程,一學期3-4門課。與助理教授不同,訪問教授是個臨時職位,對科研無明確要求,並且職位的期限通常較短,比如1-2年。

講師(Lecturer)與訪問助理教授類似,也主要負責教授本科課程。講師的職位通常可以續約,有些學校的講師在服務滿一定年限後,可晉陞到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但是,高級講師仍然不是終身教職,期滿需要續約。

與教課對應,美國高校還有一類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這類教授只負責研究,並且經費來自於科研基金,而不是學校的常規預算,所以一旦申請不到科研經費就需要另謀出路。研究助理教授通過科研成績可晉陞為研究副教授、研究正教授,但仍然不是終身教授。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附屬教授(代課教授)

最後,在當今的美國高校有一類教授的需求量很大,就是 Adjunct Professor;直譯「附屬教授」,但更準確的表達是代課教授。前面提到的教授職位,無論是否終身,都是全職,享受年薪及福利,比如退休金和醫療保險。相比之下,代課教授的薪水取決於教授幾門課,並且通常無福利。

為什麼代課教授的需求量在增加呢?因為他們的成本比全職教授低很多。大部分學校支付給代課教授的薪水為一門課三到六千左右,而全職教授不管教幾門課,一年的薪水至少四萬以上,如果算上福利,一年的成本還會增加至少一萬。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每年學校為全職教工支付的醫療保險超過一萬五千美金,養老金超過五千美金。

在美國目前的背景下,大部分學校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公立學校面臨著州政府撥款的減少的問題,而很多私立學校,特別是偏遠地區規模較小的私立學校,面臨著生源短缺。因此,為了節省成本,代課教授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如果代課教授過多,會影響學生的體驗甚至學校聲譽。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全職教授通常不用趕場子,會更樂於在課內課外與學生互動。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教授們的職責

我這裡主要描述終身體系內教授們的職責。雖然每個學校的定位不同,但是教授們的工作可分為三類:教課(Teaching),科研(Research or Scholarly Work),以及服務(Services)。

教課

基於學校定位,每個學校以及每個系對教授的教課量會有不同要求

很多定位於教課為主的學校,一學期的指標通常是3-4門。而對於以研究為主的學校,每學期通常是1-2門。此外,在那些研究為主的學校中,如果教授有足夠的科研經費,可以用經費去買斷(buy out)教課任務。相應的,不同學校對於教課的考核也會不一樣。比如我所在的學校以教課為主,因此學生對老師的評價,以及系裡資深老師的對聽課評價至關重要。學校規定,在評審終身教授時,如果教學不過關,一票否決,無論科研實力如何。

我讀博士時曾作為學生代表參與過系裡對助理教授的招聘。其中有一位申請者本來是一所名校的助理教授(US News 常年排名全美前30),但是終身教授評審未過,因此只能另尋出路、來這裡應聘。我發現這位申請者的科研實力非常強,文章發得如流水般,那為什麼沒評上終身教授呢?因為他所在的學校是私立名校,學費極其昂貴,因此要讓學生體會到物有所值、學校非常看重教課的評價;該助理教授科研出色,但因為教學達不到,所以仍然評不上終身教授。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如何才能獲得好的評價?在我看來,這很取決於學生的特點

我曾在一所 US News 常年排名前35的公立常青藤大學任教,學生位於全美前5%之列,有許多知名校友。這些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比如要去醫學院、法學院)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在授課時,我不僅講授了基本知識點,更帶著學生閱讀最新的科研文章,強調科研思路。

我目前任職於一所地區性的高校,這裡的學生更在乎大學體驗。因此,在授課時我常常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有趣的視頻來解釋知識點,並且時不時要講講段子來活躍下課堂氣氛。

對於中國人來說,在美國大學教課的一大挑戰是語言。我在美國任教已經五個年頭,收到了很多學生評價,涉及到語言的非常少。我認為口音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通過練習,可以做到溝通無障礙。另外,教課的核心在於內容,讓學生覺得他們學到了知識,而語言只是輔助工具。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科研

按照科研活動程度,美國對大學的分類有 R1 (最高程度的科研活動),R2(較高程度的科研活動),R3(中等程度的科研活動),以及其它學校。通常 R1 和 R2 被認為是科研為主的學校,教課任務並不重,但對科研的要求就高了。我在一所 R2 級別的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本系獲評終身教授需要每年至少2篇文章、以及在助理教授階段獲得重要的科研基金。

很多 R1 的學校,晉陞到終身教授不僅需要一定數量的文章和基金,還需要看科研貢獻:比如文章的被引用次數、是否有媒體報道、是否被圈內權威所認可、是否被邀請去重要的會議作報告等等。我曾遇到過一個未能在一所頂級公立高校晉陞到終身教授的學者,其原因便是最近兩年的文章未被圈內多次引用,因此缺乏足夠的「學術影響」。

我所在的學校,教學是最重要的任務,因此科研的考核指標相對寬鬆。我如果要從助理教授晉陞到終身教授,平均每年一篇文章就足夠了。在一些每學期需要教4門課的學校,整個助理教授階段只要產出2-3篇文章就行了。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服務

美國大學強調「教授治校」,很多決策由教授做出,這就需要教授們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委員會。

比如,系裡要招人了,就需要一些教授組成一個委員會篩選簡歷,確定面試人的名單並負責面試接待。當今助理教授的職位僧多粥少,一個職位往往能吸引上百甚至更多人應聘,因此甄別出合適的面試人選很費功夫。

又比如,學校打算課改,開設一些新的課程,這就需要從不同的學科中抽調教授來一起討論制定。此外,很多服務是與科研相關的。例如,給雜誌審稿,當編委,或者參與學術會議的組織,都既算科研也算服務

在晉陞考核中,服務的權重比教學和科研低,但也是必要的一項指標,需要體現出教授對學校以及社區的貢獻

結語

對於博士來說,在美國做大學教授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一個很現實的好處是,工作簽證不用參加抽籤。

另外,雖然大學教授的薪水不一定比得過公司,但是教授對自己的時間支配權更大,生活能更靈活一些。

本文內容a來自美國攻略,由海悅家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悅家 的精彩文章:

大陸買家毫無誠信?美國華人地產經紀人的憤怒咆哮!

TAG:海悅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