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徽宗趙佶《千字文》傳世瘦金體真跡,讓你大飽眼福!

宋徽宗趙佶《千字文》傳世瘦金體真跡,讓你大飽眼福!

宋徽宗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亡國之君。但趙佶卻是位藝術家,他自創了一種書法字體"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趙佶《千字文》賞析

▲宋徽宗趙佶《千字文》,楷書,卷,早期(傳22歲時)作品,上海博物館藏。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千字文卷,為趙佶於崇寧三年二十二歲時書賜童貫的。其字大寸許,每行十字,前後百行。他真書學唐代薛曜,並且青出於藍,間架開闊,筆劃勁利,清逸潤朗,別具一格。將「瘦金體」書法藝術推向極致。誠如當代著名書畫鑒定家楊仁愷先生所云:「其結體疏朗端正,下筆尖而重,行筆細而勁,撇捺出筆鋒而利,橫堅收筆頓而鈞,整體道麗瘦硬。」

徽宗趙佶詩,書,畫三絕。書法別成一體,自稱「瘦金書」,後人有稱「瘦金體」或「瘦筋體」,傳世書畫手跡數量不多,主要典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和遼寧博物館,國外有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院、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

徽宗趙佶瘦金體特徵:結字至瘦而頗具筋力。運筆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流暢勁逸。筆道細瘦峭硬,挺勁犀利,無滯澀現象。起筆收筆轉折提頓處痕迹十分誇張強化,撇捺豎彎勾與黃庭堅長畫外送極為相似,末端鋒利如刀尖。小字突顯蘭竹之韻。筆劃之間呈現遊絲,但初期不如後期的明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徽宗 的精彩文章:

故宮打臉宋徽宗:你的5個字誤導了我們900年!
游於藝、耽於樂:"社交控"宋徽宗如何迎春節

TAG:宋徽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