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以林雕塑的創新特點

劉以林雕塑的創新特點

最近,在北京、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和河南三地,我專門看了雕塑家劉以林的幾個雕塑群作品,小者1米,大者12米,共114件,震撼不已,欣喜不已,也感慨不已,心中徘徊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橫空出世」。劉以林的雕塑直到2016年2月才在法國尼斯第一次正式面世,然而,短短一年多,這些青銅質地的雕塑群就擺在了面前。

中國許多城市有大型雕塑,但原創的很少。不但中國如此,世界各國也同樣如此。雕塑在法國人羅丹和英國人亨利·摩爾分別在具象和抽象上達到極致以後,就一直處於徘徊狀態,不少當代雕塑為了突破陳規,向破壞和醜陋的方向推進,公眾難以接受;而墨守成規的雕塑,也因其缺少創新因素不受歡迎。劉以林的雕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橫空出世的。

雕塑藝術的審美一般分3個層次:第一是外行說好,內行不說好;第二是內行說好,外行不說好;第三是超越爭論,外行內行都說好。劉以林的雕塑,應該是超越爭論的,其作品在法國展覽,因受歡迎,時間從計劃的1個月延長到13個月;在第23屆美國洛杉磯藝術博覽會舉辦的中國國家展上,其作品因鮮明的東方原創特點被選為主力展品;在國內,僅在作品面世的一年多,就有幾個雕塑群建成和在建,同時為張家口冬奧會試點村武家莊設計了吉祥物等。

劉以林雕塑的具體藝術特點,突出的有以下幾個:

一是全面創新。現在雕塑之所以出新困難,主要是3個方面束縛:第一是具象,作品具象,很難突破羅丹達到的高度;第二是「歐美式抽象」,只要是這種抽象,就很難突破亨利·摩爾的高度;第三是卡通,卡通作品的境界,很難使此一作品與彼一作品鮮明區別開來。而劉以林的雕塑,對這三個區域都進行了明確迴避,他的雕塑是直取事物最後存在形式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本質主義」的,任何事物都有最後存在形式,這個形式是哲學形式,這個哲學形式的「象」用雕塑展現,就是空前的,它抽象、飽含具體事物特點、變化隨心、大開大合而不離作品主旨半步。例如他的雕塑《蛇》,蛇的精神上的陰森和形體上的細圓都是不能改變的,改變一個就不是蛇了。然而,劉以林拿掉了蛇的陰森感,賦予了蛇吉祥愉悅的神情;同時也改變了身體的細圓,把它變成扁的了。按說這不應是一條蛇了,但它更是。這就是此前所有雕塑理論都不能解釋的,這就是全新的「本質主義」的雕塑。

二是簡明奇特。劉以林雕塑的簡的藝術特點是強烈的,目前落地的114件雕塑,無一不飽含這一特點。他的雕塑《青蛙》,損掉了青蛙的四肢、身體和所有的一切,只留一張鳴叫的大嘴和一雙突出的大眼睛,讓人看了,只能說是「妙手偶得」;他的人體《中國武術》,身體和四肢簡化成兩條線條,連人的五官都損掉了,但氣韻飛揚,境界全出。當然,簡,騰挪的空間就少,如果「簡」不在「大道至簡」的境界,就會出現枯燥和單一。劉以林的雕塑是大道至簡,其作品無一不奇特,他的雕塑《雲客》,感覺就是一個外星生物,8米高,人在其下,又覺得是中國傳統的涼亭;他的《長脖鳥》,脖子長出了人能想像的極限,卻又自然天成;他的《猴》,把猴子的身體四肢簡成了一條曲線,視覺審美上,卻又能做到「什麼都不少」。

三是內涵豐富。當代雕塑的內涵平庸是難以突破的瓶頸。雕塑內涵豐富,它發自自身,不是觀念的強行植入。當下許多雕塑作品,作者說有許多內涵,但觀眾看不出,它的內涵一則不存在,二則雖然存在卻只是作者的私家經驗,三則以犧牲作品美感為代價讓人難以接受其為藝術品。劉以林雕塑內涵的豐富性,是從作品內部散發而出的,他的作品都是「活」的,是生命體,與天地通,言之不盡。比如他的作品《知天者》,其腹其足如上古之鬲,亦如萬物之根,豐盈壯碩,厚德以載,而其身其首正如浩氣升空,蔚然柔然,呈最美之S形,含無極之太極圖,括中外古今之美而出新意,如果要說它的內涵,無論怎麼說,都不顯得過分。

四是契合環境。雕塑所對應的環境,可以說是自然和建築兩種。許多雕塑,放在環境中顯得生硬,簡單地說是不美,它為什麼不美?原因就是它的創作不是天人合一,不是心靈神性的自然流露。劉以林的雕塑,是天人合一,是心靈神性的自然流露,所以他的雕塑有巨大的彈性和張力。劉以林的雕塑在自然環境中,不管是大小和顏色如何,都天然和諧,這是無庸再說的,難得的是對於一些體量巨大的宏偉建築,劉以林的雕塑同樣有不可思議的彈性,放在面前,有天衣無縫的感覺。北京房山的萊恩堡酒庄,其建築體量大,上面有歐式的金色尖頂,且建築南側有待建的大型酒店,這個雕塑,要契合現有建築,還要回應待建建築,它要「兩邊都能看」,也就是說,它的「背面與正面一樣」。劉以林的雕塑《莊嚴界》,以太陽放射和正反為一的莊嚴明亮境界,恰到好處地做到了這一點,一眼看上去,雕塑就像建築的有機部分。

五是合乎大道。雕塑的大道,即天然、無功利、精進、圓融。劉以林沒有任何雕塑訓練,兩年做了6202件雕塑,這顯然有違現實規律。但到他的工作地看,所有雕塑都在眼前,經驗中的所有不可能都被挑戰。這裡不討論劉以林雕塑生成的神奇性,此中三昧,自有奧妙。筆者留心的是落地的114件雕塑小樣,它們小在手掌之中,淹在6202件雕塑小樣中,一點區別也沒有。這些雕塑放大,放到建築和自然中,自信樂觀,陽光向上,生意盎然,幾乎是漢唐境界的再現,也幾乎是唐詩宋詞的再現,其美好難言,引發著人們心中自豪、愉悅和明媚的情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畫余隨筆五個關鍵詞
走在藝術之前的美術館論壇

TAG:中國美術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