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載】——少則得 多則惑(2018年第4期)

【連載】——少則得 多則惑(2018年第4期)

【連載】

旭宇書跡

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讀後悟道之四:書畫創作要有精品意識

□郗吉堂旭宇

齊白石畫蝦,構圖簡練到極點,筆法簡潔到極點,於是才有他的絕代蝦舞,一點也不次於莊子的蝶舞,甚至在味道上還有過之,比蝶舞更能讓人浮想聯翩,遐想無限。其妙處所在,是前邊有種種的少,後邊才有種種的多。高妙的藝術就是這樣,一如老子所說:「少則得。」(《老子》第二十二章)這句話的背後,是誠戒之語:「多則惑。」不要畫蛇添足啊,不要弄巧成拙啊。畫論中有「一以當十」說,文論中有「畫眼睛」說,就是要知道怎樣避「多」就「少」。這是講創作。

但《老子》講的是哲學,語意很寬,在創作思想上,我們也可以受啟發,有所悟。筆者(旭宇)作《寄給歷史的手札》,曾借談孔子「述而不作」,批評現代人的某種時時企求「著作等身」思想,希望作家、書畫家,不要以「創作豐富自樂」,要多來一點沉甸甸的東西,也就是要多一點「精品意識」。老子的美學思想中,就有出精品的要求,雖然語言表達方式與現在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

創作一千幅普通作品,不如一幅傳世之作。中國文化幾千年,該有多少人,該寫下多少書,能傳下來的有多少?能否傳,除歷史特別原因,如水、火、戰亂之外,質量也是大問題。傳世之作,一定是用心之作,越少越精。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思想沒新意,內容沒新意,形式沒新意,不是模仿別人,就是照搬自己,人變成了機器手,圖多圖快圖省勁,這除了應付市場,謀點功利,還有什麼藝術可言?

學習的道理也是如此,人需要博學,但博亦要有約。只博學而不能簡約,那這人只能做書櫥,不能做思想者。對讀書,既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深知生活,深知社會,深知民情。年輕人看得太多,腦子反而亂,理不出頭緒。以自己之昏昏,怎麼能使別人昭昭?所以魯迅說,浪費別人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這話說得深刻,使人心驚,但很對。社會正在進入網路時代,上網逐漸成為人們求知的一種方式,只是要選擇,要從能提高自己思想境界方面多考慮。只有這樣,才能集中精力,寫出精品。人說,十年磨一戲,人生能有幾個十年?曹雪芹一生就是半部《紅樓夢》。這確實少,但他得到的卻又很多。

書畫也是這樣,跑集團、跑沙龍、跑展覽,該浪費多少時間。這是一種迎合市場的方式,是鑽空子,鑽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空子,尋的是時尚。這樣的東西多了,藝術家也會迷失藝術方向。1980年代,西方文藝思潮、美學思潮猛吹,再過幾年,中國的文藝理論界竟啞然失語。為什麼?沒有了主見,沒有了自己。用老子的話講,這就叫「多則惑」。夏天,雨下多了,叫「淫雨天氣」。人間交往,有「升恩斗仇」之說。這都可算作是「多」得出了格,越了位,讓事物的性質起了變化,造成不好的效果。所以,人遇到事情,理想也罷,不理想也罷,都要「吾日三省吾身」。尤其不理想的,更要多從自己方面想一想。不要只想往客觀方面推,那個沒用,有用的是自己要明白。這話說一說容易,真做到也很不容易。明白不是聰明,是真正的大智慧。《水滸傳》中的白衣秀士王倫是個聰明人,但決不是個明白人。做明白人要讀《老子》,學《老子》,可為當為,不可為則不為。在這一點上,不必學習諸葛亮。人都希望有成就,取得成就既容易也不容易。說容易是只要思想對路,認識對路,行為對路,就能做到。說不容易是人人都會以為自己對路,不對路也會覺得對路。所以要去掉心頭魔障,去掉無窮無盡的欲帶來的無窮無盡的惑,更多的是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寫出精品力作,甚至是傳世之作。這是「少」,卻勝於「多」。它因「少」而「得」,遠比那雖然「多」卻是一堆渾渾沌沌的「惑」更有意思,更有味道。

書法家、畫家,不要整天忙著去賺錢。多出作品固然好,但濫出就不可取了。從學習方面講,時下網路興盛,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與其佔用很多時間,倒不如靜下心來,學習經典,提高水平,多創得意之作。不要千張廢紙,願得精品一張。

「少則得,多則惑」,老子的話在理,對藝術創作有指導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個人喜好不能代替歷史評判、探尋一個清晰的多維坐標系
趙社英、倪進祥、韓戾軍、鑄公、翟萬益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