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帥初(Patrick Dai),2017年《福布斯》中國 30 under 30、中國科學院博士輟學、Qtum量子鏈創始人兼CEO,過去5年一直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使區塊鏈技術早日走向主流商業社會,並通過技術創新引領社會發展。

Qtum量子鏈的市值,最高時在全球所有虛擬貨幣排名13,預計排名將仍保持向上的趨勢;其交易量也一直排名靠前,2017年10月曾多次排名全球第三,單日交易量峰值曾一度達到37億美金,僅次於比特幣,展示出良好的流通性。作為一個底層應用,目前已有超過50個去中心化的應用(Dapps)基於Qtum量子鏈搭建。

以下內容綜合整理自帥初於 1 月 26 日舊金山 Blockchain Connect Conference 大會上的演講,以及對他的個人訪談。為方便讀者閱讀,以 Q&A 的問答形式展開。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帥初在 Blockchain Connect Conference 演講的現場圖

Q:你是12年進入區塊鏈行業的,當時這尚屬乏人問津的地帶,甚至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是騙局。你為什麼關注並加入了該領域?

A:2012年左右,當時國內區塊鏈從業人數確實很少,從業者會說英語的都極為難得,大部分參與者是「土豪」。當時我去參加上海的分享會,現場也就二十來人;對比今天,動輒超過 2000 人,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當時大家最常一起聊的話題就是挖礦和比特幣的交易,「區塊鏈」這個概念還沒有傳開。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但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點,就是那時候無論技術人員還是土豪,大家和今天不太一樣的一個特點,就是都還蠻單純和理想主義的,討論的都是比特幣很牛逼,以及我要進入這個行業。

我自己是計算機背景,讀 CS 讀到博士,看了比特幣的代碼就認為,它的未來會非常有潛力。周圍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個「騙人東西」,那時我在默默想:他們是錯過了又一波財富浪潮。這也給我一個警醒:就是聽到新生事物時,最應該持有的態度,是全面細緻地去了解;而非依靠道聽途說的消息做判斷。

Q:從學習、了解、到親自下場,做量子鏈這麼一個區塊鏈,你的心路歷程有何改變?

A:我讀書期間,每天花很多時間泡在 Bitcointalk 這些論壇里,老師也沒管過我,那是學習的黃金時間。然後從理論、到實踐、再到今天帶領 Qtum 團隊,確實是個積累的過程,也走了很多彎路。

自己開始創業做項目後,我的感觸就是,如果有志於成為區塊鏈行業的頂尖開發者,而不只做一個 Application 應用,那一定要在編程的基礎知識、演算法設計和數學方面下很多功夫。區塊鏈的程序化開發,不是前端實現這麼簡單的事情。它做到上層是很本質的,比如閃電網路的協議,就有很多數學理論在裡面。

很多人以為編程是一個工具,其實你能打造自己更好的一個編程體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另外,要對最新的行業進展保持關注。這個行業變革速度很快,原本我以為能 follow 所有技術進展;現在,我可能只會follow一個領域的技術進展。這樣,你就要先選擇一個自己的方向,比如是做可規模化的擴容,包括實現更高的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還是關於 privacy 的研究?這涉及密碼學理論;還有一個方向比如工業級產品,你想做一個全世界最棒的錢包;還可以嘗試如何把區塊鏈和其它領域,比如 IOT 做結合。

Q:你現在做的量子鏈,是把比特幣和以太坊結合在一起。從你的角度看,這兩個區塊鏈有何異同?量子鏈為什麼要把它們結合?

A:比特幣,某種意義上是全球化的電子貨幣,這是不爭的事實。每一天,近40億美元的交易在發生;它已經成為一個全球結算網路,很難被替代。並且,很多死忠粉對它有宗教般的信仰,長期持有甚至加持。但是比特幣的局限性在於:它未來很難成為一個基礎性平台。

而以太坊,某種意義上,EVM 也好,智能合約也好,都拓展了比特幣有限的腳本語言處理能力。當然,比特幣也能做一些簡單的 contract,可以實現一些簡單的邏輯。但是,以太坊實現了極大的拓展,從腳本語言變為一個圖靈完備的虛擬機,能支持更複雜的商業邏輯。總結而言,以太坊主要亮點就是,smart contract 能力強大,構建了一個全局的狀態機,來處理很多商業上的邏輯。

我個人來說,則是想把智能合約的能力注入到比特幣的整個生態系統裡面,並且真正實現區塊鏈的普及化應用。這是我做量子鏈這樣一個平台的原因。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說的更具體些,比特幣是一個很堅實的貨幣層協議,一個 currency protocol。基於這個 currency protocol,我能做一個通用型的 blockchain 協議,即把 EVM 部分加在 currency protocol 上面。在 Qtum量子鏈上,你既能看到像比特幣那樣堅實的貨幣層協議,也能看到以太坊上面非常靈活的這一層協議。我們一直將 Qtum 定義為價值傳輸協議,再加上 DAPP platform,即分散式應用平台。

Q:講講你創辦量子鏈的故事?

A:開發量子鏈的過程,確實有很多故事可聊。記得 2015 年我萌生這個 idea 時,還在擔任一個 startup 的 CTO。那時我們做基於以太坊的 supplychain 應用,所以就必須了解以太坊和智能合約的用途,怎麼和供應鏈金融做結合。使用過程中,我發現以太坊有很多局限性,就想著如何創造一個更有價值的平台,那麼第一步,是要找到一個切入點。

後來在國內參加 meetup 時,我發現兩撥人都不喜歡對方:一個稱對方為「比特神教」;一個斥對方為「以太坊騙局」。

然後我就思考:能不能搭建一個橋樑,把這兩個社區連接在一起?這是量子鏈誕生的初衷。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帥初在 Blockchain Connect Conference 演講的現場圖

Q:那你有沒有想到,有可能兩撥人共同將矛頭對準量子鏈?

A:有這種可能性啊。但是我覺得:隨著時間推移,一項事物才能被更多人更清晰地認知。其實到現在,很多人也不甚了解比特幣,所以我也不期望大家能短時間內 get 到我在做什麼,這個心理預期當初就建設完畢了。畢竟,如果你不太理解比特幣或以太坊,那肯定也不太理解 Qtum,因為它把這兩個你都不太理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認知的門檻就相對更高。

Q:現在,很多的 Token 根本不是 currency,更像 share(股票)。你覺得區塊鏈和 Token 之間是怎樣的關係?是否可能出現沒有 Token 的區塊鏈?

A:現在整個社區,也沒有對 token、currency 和 cryptocurrency(加密貨幣)給出清晰定義。至少這倆概念——token 和 cryptocurrency 難以區分。我的觀點裡,認為後者屬於前者的一部分。比特幣本身就是比特幣網路裡面的一個 token。Token 包含 cryptocurrency,也包含 crypto share。監管部門更想打擊的,屬於 crypto share。假如一家賣月餅的公司,發行 crypto token,用來買月餅,那它某種意義上就是預付費,和 cryptocurrency 沒有太多本質上關係。

我認為公有鏈裡面 cryptocurrency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公有鏈必須有內置的貨幣體系,否則一來沒有內在的激勵性系統,二來沒有門檻——這會造成巨大的 ddos威脅。比特幣,某種程度就是你參與系統的門檻。而以太幣更定義成一種燃料,你跑任何 DAPP 必須支付以太幣作為費用消耗掉。

Qtum coin 則有兩層定義:一層偏向 currency 部分,類似比特幣;另一層則是像以太幣這樣的燃料,你跑 DAPP 所需要消耗的燃料。

Q:五年十年後區塊鏈可能帶來什麼 Killer APP(形容極其成功的殺手級應用)?

A:比特幣本身就是區塊鏈行業的 Killer APP。它藉助區塊鏈,搭建全球的貨幣體系和清結算體系。而這個東西原本只有國家才能做到。現在,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這個影響力,是人類歷史上了不起的創新。

現在區塊鏈技術尚屬於早期階段。但它確實能創造 trust 和共識。在我的展望中,未來它會像水電煤氣、像血液一樣,貫穿全球商業世界;為每一筆交易行為提供大的小的 trust service(信用服務)。智能合約的邏輯已經在那裡,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慢慢會慢慢體驗到它的影響力。

我還考慮過一種場景。現在很多開發者開發應用程序,要選擇在 iOS 或安卓上開發。但假如未來五年十年,區塊鏈成為 global computer,那麼對開發者來說,開發流程會得到極大變革。我不會再說去 app store 開發應用程序;而是在平台上,比如以太坊或量子鏈寫幾行代碼和智能合約,想要的功能就能實現。我們要把區塊鏈的 protocol 當做一個巨大的服務平台去實現,到時候越來越多人會去區塊鏈開發 DAPP,而不再專為 app store開發應用。

到時候會有什麼變化?舉個例子,我對手機說句話,比如「幫我叫輛車」,然後手機就把信號發到雲端;後台開始計算數據尋找位置匹配司機;一句話說完五分鐘,車就到了跟前;乘車後這個結算也在區塊鏈上完成。

用戶需求的,不是林林總總的 APP,而是功能(function)。未來,我們只需要一個很大的 blockchain architecture,通過 blockchain service,就能實現你所有的需求。

Q:去中心化,可擴展和安全三方面的關係如何看待?能否找到一個三者統一的區塊鏈?

A:我個人認為作為公有鏈的本質,更要側重於去中心化,這是它所有的意義所在。

如果朝著可擴展(scalability)發展,某種意義上就難以避免中心化趨勢。這樣的話你的競爭對手就換了個維度,成了支付寶,Chase 銀行或者 Paypal。這也是為什麼 Qtum 上選了 classic proof of state的原因,就是讓每個人都有權利成為 full node,擁有100%的對等權利,從信息不對稱變成信息對稱。Full node 的意義是我有這個網路上所有信息,通過我的視角能夠看透這個網路。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量子鏈團隊

傳統的技術服務體系里,所有消費者都是處於最低端的。舉個例子,通過你的銀行賬戶,你是看不透 VISA 和銀行這些信息的,但是區塊鏈上你可以。這就帶來了巨大的商業維度變革——從中心化商業模式變成分散式商業模式。

公有鏈要更強調去中心化和 scalability,security 有時候要做一些妥協。其實某種意義上,從每個時間切片來看,比特幣網路都沒有共識——它犧牲了security的100%最終性,因為隨時存在一筆交易被逆轉的可能性;但因此帶來了去中心化和 scalability。

Q:歸根結底,整個行業是從比特幣開始的。現在大家更關心的,可能就是比特幣本身的擴容。長遠來看,這個事情會如何發展?

A:我覺得比特幣擴容有很多不確定性,我自己也做過比較多研究。無論是否擴容,比特幣都會長期存在(long live),但是擴容會給它帶來更多可能性。其實比特幣就可以作為 digital gold,做價值存儲。你看黃金,不可能一天交易幾百次,大家就是拿來存儲價值的。

對於其它區塊鏈,如果你是個平台型項目,那你最終的服務能力最重要;但作為 currency layer 來說,不擴容也能生存。只要有足夠的去中心化,別人就放心,因為不會被強制徵收,也能保護自己的隱私,它就有生存空間。但是作為 general platform,很多 performance 問題要解決:比如合約是否得到了加密?application 的 TPS 能做到多少?能服務於多少用戶,50 還是 50 萬?這是我們長期考慮 scalability 的原因。

我們可以分開來考慮:Currency layer 擴容與否都會存在;作為服務型平台,必須考慮scalability這個東西。

未來比特幣發展途徑和平台(platform)發展途徑不太一樣。比特幣可能會越來越滲透到支付體系中,可以拿來購買各種吃喝玩樂的東西。它的生態系統中,把擴容問題下放到第二層的處理商,比如 BitPay 這樣的交易所處理機構;鏈上擴容有需求,但不是那麼強烈的需求。因為比特幣中心化的服務商未來越來越多,不需要每筆交易都到鏈上走一遍。

最後,我的心得就是: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早期,我們的發展過程就是:遇到坑,填平坑,繼續往前走!

帥初:我為什麼要做量子鏈?

如果你想對帥初提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幫你問帥初!

想和探長聊一聊?來加探長個人微信號svinsigh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與互聯網相比,它會顛覆什麼?一
關於不法分子冒充UGC Network進行公募詐騙的公告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