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抑鬱,我想分享一些心得

關於抑鬱,我想分享一些心得

我是YS,一名康復中的躁鬱症患者。

這是一個關於患病與反抗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我將告訴大家何為抑鬱,如何反抗,以及普通人要如何跟一個抑鬱症患者相處。

在講述我的故事之前,我想分享另一段故事。

那時我還讀高三,一個迎考廣一模數學的中午,有一個孩子,像翅膀被雨水沾濕的蝴蝶一樣,從樓頂起飛,墜落……

家人們泣不成聲,同學朋友淚流不止。

我雖不認識他,但我也很心痛。我還記得當時大家紛紛討論為何平常那麼積極的孩子會輕生,也有老師禁不住用「惋惜」等字眼表達自己的心情,語氣里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嗔怪。

當時的我不是身邊人,無法理解也沒有途徑理解。

直到2017年11月20日,我被確診為抑鬱症伴隨焦慮,中度發作。

再後來,謹遵醫囑的我卻經歷了又一次嚴重的複發。

那時我覺得我無法被治癒,為何還要堅持?

覺得自己的診斷像是一紙死亡宣告,失去了求生的慾望。於是我擅自停了兩天葯,做好了如何離開這個世界的準備。那時我甚至連遺書也寫好了。

也許上天認為我命不該絕,那天本該回家的舍友留在了學校。我想著不能死在她面前,不能死在宿舍里,會嚇到她們的;然後想起我父親的笑臉;想起刀割或墜地可能帶來的疼痛,我退縮了。

現在想起來我在疼痛面前那麼不勇敢,真好。(笑

這次的複發讓我警醒,並在ZS三院掛了專家號,於2018年1月2日重新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中度抑鬱發作

所以現在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我,雖然依舊承受著病痛的折磨和煎熬,但因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比一個月前要好上不少。

關於抑鬱症和精神類疾病

許多學校、單位都開始注重心理健康,許多學生都要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可為何依舊有人頻繁輕生?

或許,大多數人還沒能分清心境障礙和精神類疾病的區別。

心理學研究很廣泛,包括人格、社會、行為甚至犯罪等。臨床心理學還要區分心境障礙和精神疾病。就是說精神類疾病僅是臨床心理學裡的一個範疇。

心境障礙誰都可能遇上,如考試失利,失業危機,戀愛危機等都可能導致心境障礙。遇上心境障礙的人們可通過向家人、親朋好友傾訴解決,問題嚴峻者通過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治療解決。

但精神類疾病不一樣,那是一種生理性兼心理性的病變。

精神疾病,是神經遞質分泌紊亂,是腦機能活動發生率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發生不同程度障礙。抑鬱症和躁鬱症便屬於這類疾病的範疇。當然,精神類疾病遠不止這兩種,還包括狂躁、精神分裂、焦慮、恐懼甚至影響到生活的嚴重強迫症等。

所以,對於我們這些抑鬱症患者來說,並不是心情不好,而是生病了。

我曾以為我是因為秋招壓力,怕找不到工作而心情不好,但其實不是。秋招的壓力只是應激事件,我確定工作單位後依舊會因為誤診複發,且癥狀比以前更加嚴重。我們這類患者確確實實就是大腦發生了病變,我生病了,就像患了癌症的癌症患者一樣。

當然,我們幸運一些。如果得到及時治療,我們可以康復。但我們又更加不幸,因為認識不周,我們不一定能獲得及時治療,而這種對身體和精神雙重的折磨,會扼殺我們的求生欲,讓我們比起康復,更想要離開這個令我們痛苦的世界。

大家總以為抑鬱的程度越重,自殺可能性越大,其實不然。自殺風險最高的時候是在兩個節點,一是輕度轉向中度,二是重度轉向中度,關於詳細原因,大家若有意了解可閱讀相關書籍,這裡不作太多闡述了。

抑鬱症與性格無關,不論內向還是外向的性格都可能發病。需要注意的是,許多病友,往往是外人眼中陽光,向上,好相處的人。因為這類人大多有很強的自制力,慣於克己,自責,包容他人,因此容易長期壓抑。

抑鬱症的發病成因複雜,可能和基因、成長環境、惡性事件都有關係。

對抑鬱患者,我們的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我們因為大腦發生了病變,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我深刻地體會過那種發病的感覺,就好像經歷了一次山洪暴發,內心的一道道防線決了堤,絕望的洪水淹沒了整個身體,洪水退去後,卻發現自己沒有了生命的活力,找不到生存的意義,就好像山洪暴發後捲來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堵住了我體內活力的源泉。此後,我感覺我遊走在地獄和人間的邊緣,人是活的,靈魂卻是死了,宛如一具行屍走肉。我不敢往下看,我知道下面是什麼,抑鬱症,這個惡魔一直呼喚著我。我怕一旦我往下看,就會被拽入地獄之門,再也回不來了。我清楚地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生不如死」。

關於治療和癥狀

上文已說清楚這是一種病,那麼康復方法只有一種:求醫。

這裡的求醫指醫院精神心理科根據患者狀況諮詢並開出藥方的醫生,而非心理諮詢師

誠然,在與一些病友的交談中,我得知心理治療確實有很好的效果,但大多數時候只是一種輔助,更重要的是要接受藥物治療,且要做到足量足療程,萬不可因情緒好轉就擅自減葯、斷葯,這隻會迎來下一次複發,拖緩病程,讓疾病變得越發難以治癒。

這要追溯到我的病程。

回想起我的病程,其實已有五年之久。那時我在讀高二,經歷了一次應激事件。在同學和老師看來,我那段時間總是請假,那段時間我確實身體不好。腸胃總是不舒服,月經不調,更折磨我的是我的睡眠越來越淺,甚至難以入睡。那段時間我總是擔心焦慮,妄自菲薄,變得突然少言寡語,有時又會過於興奮,情緒十分不穩。我父親很擔心,陪我去掛了內科、婦科,又去陪我看了中醫,可這些都似乎毫無作用。在家的時候,我雖然會輕鬆一點,但還是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忍不住流淚,最嚴重的一次是大哭著砸了手機。當時父母建議我回學校去找心理諮詢中心做心理諮詢,可我很抗拒,我封閉著自己,不願對外交流。

這就是為什麼從我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輔助。對患者來說,對陌生人打開心扉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困難到甚至會讓我們崩潰。因此當意識到自己身陷絕境時,最重要的定是主動求醫問診,並且不能拖延。

同時,不要嘗試著讓自己熬過去後強行自愈,因為這不是痊癒,而是下一次爆發的醞釀,尤其是對像我一樣的雙相患者來說,只是進入下一次的循環,且循環的次數更加頻繁,也更加痛苦。

五年前的那一次爆發,我滿腦子都是關於死亡的東西,關於自己的死亡,關於他人的死亡,關於我如何能夠實施自我毀滅。在那時的我看來,死亡確實是一種解脫,是天堂。

可幸運的是我沒能實施,因為我還愛著這個世界上太多太多的人。我愛我的父母,我不想讓他們成為失獨父母,想到他們哭泣的臉只會讓我更痛苦不堪;我愛著我的男友(很不好意思地說,我並不是個好好遵循校規的乖孩子),他對我照顧有加,我無法忍受他因為我的死亡而自責……

於是我熬過去了,我的精神癥狀神奇地「自愈」了。

當時我以為我好了,其實不然。我高三期間也常有突然的情緒低落,突然從夜裡醒來哭泣,但我都把他們歸結為「高考壓力」,置之不理,再後來這種癥狀也消失了。可這種我自以為的「自愈」,卻只是一個軟性雙相患者轉相後,進入的下一次循環。

我回想起幾年前的心理狀態,由於我對治癒的拖延,我轉相的循環期越來越短,癥狀也越來越明顯。

2017年上半年,我迎來了我第一個明顯的躁期,我做了實習,過了三門專業資格證考試,參加了一個商業競賽並獲獎,拿了獎學金,我感覺我只要再進一步努力,就能迎來人生巔峰……

然而,我卻被秋招的壓力打倒了。每次面試前我都會哭。我想要退縮,因為我覺得我不可能成功,即便是我已過五關斬六將到達最後一步,我依舊覺得我會被淘汰出局,會最終失業在家,對不起父母多年的培養,也再沒有勇氣面對朋友們,我最終會成為廢人一個,生命變得毫無意義……我尤記得發作那個夜晚,我焦慮得無法入睡,想砸東西,抱著自己一直發抖,眼淚不住得往下掉,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已經廢了,抓著自己的頭髮哭著說我要怎麼辦,我怎麼會這樣,我害怕……我的父親見狀把我抱在懷裡,輕聲安慰我,說「你想去醫院嗎,下周我陪你去看醫生,沒事,爸爸在,爸爸陪你。」

於是我踏出了重要的一步,便是求醫。雖然我曾被誤診,但這次求醫讓我自己意識到自己只是病了,我要好好治病。我開始搜尋相關的資料,並盡我所能配合治療。當我意識到情況不對,我便選擇了換一個醫生,現如今我的治療終於走上了正軌,雖然情緒容易波動難以平穩,但不再有強烈的輕生念頭了。

可若是五年前我第一次病發就有求醫的意識,我不至於拖到今天,吃著五六種藥物,忍受著抽搐、食慾極端等可怕的副作用,卻依舊看不到治療與疾病的盡頭……

關於理性認識精神類疾病

數據表明,當歐美國家的抑鬱症患者已有35%會主動尋求醫藥幫助的時候,中國只有5%。罹患抑鬱症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自愈,三分之一拖延成慢性,三分之一自殺。這個數據非常可怕。

在我看來,這與現在的人們不能理性看待精神類疾病有關。

我希望大家能夠樹立的意識是「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只是一種病,並且可以治癒。

我想對一些可能正在遭受這種病痛折磨的人說,你們無需有「病恥感」,無須覺得自己患上這種疾病是因為自己「脆弱」,「沒有責任心」。我們就像普通人突然患了急性腸胃炎一樣,就是生病了,只要我們去看醫生,遵醫囑好好吃藥,是可以康復的。

同時,我還想通過這些文字,為一些正遭受煎熬,卻因為缺乏疾病意識而沒有去正確求醫問葯的潛在患者們,普及精神類疾病知識。

你的身體也許出現一些癥狀,睡眠紊亂,頭疼,心慌,食慾劇烈變化,內心絕望而煎熬,卻找不到原因。你為此感到無助,困苦,找不到出路因而更加絕望。這時,我希望你不要害怕,去看醫生吧。

其實世上還有很多與你相似的病友正在為痊癒而努力,你不是一個人。把自己的情況告訴家人、摯友,讓他們陪伴你。相信我,只要去接受醫生的治療,在診斷正確的前提下,是會好起來的。

此外,我還想跟健康的人們說說話。

你們身邊也許有這樣的病人,他們情緒會一直低落。這種時候,請不要問他們「為什麼想不開」,也請不要隨便給他們灌太多的雞湯,講人生的大道理。

也許對於輕度患者而言,雞湯會有用。但是,像我這樣的中度及以上的患者,卻會經歷以下的心理活動:「道理我都懂,我就是開心不起來」,到「我怎麼那麼沒用」,繼而不斷責備自己,並且倍加痛苦。

即便是我,斷斷續續學習了不少疾病相關的知識,在清醒的時候聽到雞湯依舊會心煩意亂,繼而變得沉默寡言,心慌,胸悶,更何況是我因發病不清醒的時候呢。

我們需要的,不過是親朋好友的理解和陪伴。

理解我們時而毫無緣由掉的眼淚;理解我們突然而然的沉默寡言;理解我們因藥物的副作用而變得反常的身體狀況……其實我們這些患者,就像突然而然變成了一個大孩子,少了一些些社會功能,多了一些些對親人的依賴,更是多了一些些孩子氣。

我想起我有時候會鬧情緒,可能會發脾氣,也可能不想吃藥,我的舍友就會在時間到了的時候,倒好一杯水放在我面前,用命令的語氣說道「吃藥。」而我也竟會乖乖聽話。

在我看的一些書里,我得知其他病人也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甚至站在了樓頂,卻因為一條簡訊,命令他拿上病歷去找醫生的簡訊,就活了下來。

所以和我們相處,其實很容易,就像跟個大孩子相處一樣。

尾聲

我知道這個世界對我們有太多的偏見,他們說我們軟弱,想太多,富貴病,指責那些不幸的患者沒有責任心。所以發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為打破這種偏見出一分力。

總有人需要站出來發聲的, 不是嗎?

打破偏見,我對自己的這段經歷不感到羞恥,應該站出來。

因為我覺得我還能寫出這篇文章,真好,我很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台灣第一美,老公和閨蜜花一億去玩不帶她,43歲抑鬱去世豪車蒙灰
抑鬱症這種病,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該怎麼治?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