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部落到大秦帝國商鞅之死,變法初顯威力

從部落到大秦帝國商鞅之死,變法初顯威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在河東岸門取得一場小勝之後,不久便離開人世,太子秦駟即位,是為秦惠文王。

秦孝公是一個標誌性人物,在他的堅持下,秦國實行了軍國奴隸主義,提高了軍力,走上一統天下的漫漫長路。

秦孝公去世了,有些事情必須重新洗牌,有些人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相國商鞅,無疑是首當其衝需要重新定位的人。

商鞅的封地是六百里商於之地,有十五座城邑。在俘虜魏國公子卬之後,商鞅得封商君,封地在商於之地,名至實歸。

商於之地由商密和於中兩個地塊組成,早在秦穆公時期,楚國就在商密築城,晉國在於中築城,針鋒相對。

到了邲之戰,楚莊王擊敗晉國稱霸,晉國將於中獻給楚國,六百里商於之地成了楚國一個整體地理單元。

後來楚國被吳國攻破國都,秦國派大軍幫助楚國復國,作為回報,楚國將商於之地贈給秦國。

商鞅的封地商於之地,號稱六百里之大,在秦嶺東部,位於秦、楚、魏三國交界地帶,戰略地位重要。

商於之地海拔很高,南北兩頭都依仗險要地形修築了要塞,如果有幾萬兵力鎮守,絕對可以自成一國。

不過戰國時期各國變法,封地不如春秋時期有完整的自主權。戰國的封地多是食邑,戰國早期封君可以掌控一些戍守軍隊,到後期完全與軍隊劃清界限。

商鞅擁有這麼廣大的一塊封地,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商鞅入秦這近二十年, 一直過得很辛苦。

商鞅入秦的前兩年,不得秦孝公重用,鬱郁不得志。等到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開始變法,商鞅手中有權了,卻發現變法的阻力非常大。

反對商鞅變法的秦人,除了秦孝公,自上而下,幾乎所有秦人,都囊括其中。

秦國的大臣當中,甘龍和杜摯是堅定反對商鞅變法的,他們的理由倒是比較高尚,認為商鞅的軍國奴隸主義是愚民苦民之策。

朝堂之上除了大臣,秦國宗室也極力反對商鞅變法,因為變法削弱了貴族的勢力。與其說他們反對商鞅變法,不如說他們反對變法,因為戰國時代的變法,首當其衝就是要削弱貴族的利益,將權力集中到國家和國君手中。

秦國朝堂大臣和宗室一直反對商鞅變法,若不是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變法隨時可能被叫停。

不光是上層,秦國的普通百姓,也對商鞅變法怨聲載道。因為商鞅變法剝奪了他們寧靜的生活,絕大多數秦國男丁被武裝到軍隊,造成無數家庭妻離子散。

商鞅在秦國的日子一直不好過,朝堂中的大臣沒有一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起初秦人只是排斥他,隨著變法的深入,想殺他的人越來越多。

商鞅是非常聰明的人,怎能不知很多人慾殺他。他的應對辦法,便是僱傭一批武力高強的勇士,貼身保護自己。

自從得封商於之地,有了自己的食邑,商鞅府中的金庫便非常充足,他出門總有幾輛高大戰車,數十勇士隨行保護。如果要離開商於之地,便有數十輛裹著鐵甲的戰車,數百勇士手持利刃,前呼後擁地保護。商鞅貌似威武,卻是心虛的表現。

秦國變法之後,貴族的權力被嚴重削弱,調動國家軍隊達到五十人以上,便需要秦國國君的虎符。因此只要秦孝公不殺商鞅,其他人要殺商鞅,只能動用自己的私人武裝,要在數百勇士嚴密保護下殺商鞅,幾乎是不可能的。

商鞅在秦國如此不受歡迎,人人想殺之而後快,秦孝公是否在去世之前,給商鞅安排好了一條生路呢?

答案是否定的,秦孝公不但沒有給商鞅留一條活路的打算,他甚至親手給商鞅安排了一條必死之路。

秦孝公與商鞅,這一對秦國變法的君臣,在外人看來,是雷打不動的最佳拍檔,秦孝公又怎麼會置商鞅於死地呢?

原因不外乎兩條,一是商鞅的封地與郡縣制背道而馳,二是商鞅必須作為變法的替罪羊。

商鞅的封地,地方六百里,商鞅入秦以來,秦國總共也沒有擴張六百里地,然而商鞅卻獲得六百里商於之地。

歷史發展表明,秦國最終是要實現國君直轄的郡縣制,商鞅的封地,與秦國的郡縣制背道相馳,這是商鞅最大的死因。

秦國在統一過程中,不僅商鞅有封地,另有幾個大佬的封地,都不比商鞅的差多少。

魏冉,秦昭襄王的舅舅,封在當時天下最富裕的地方陶郡。這是原宋國一個郡,各路諸侯都想得到這個富甲天下的地方,齊國、魏國、秦國為了爭奪陶郡,都付出過慘重代價。

不過魏冉最後沒有善終,他的陶郡被秦昭襄王收歸國有。

秦國歷史上得到最多封地的是呂不韋,他的功績不用多言,可以說沒有呂不韋就沒有秦莊襄王,更沒有秦始皇。呂不韋的封地有三大塊,第一塊在洛陽盆地,十萬戶,人口不下七十萬。第二塊在關中的藍田,號稱十二個縣。第三塊在東部的河間,由燕國贈送的十個城和趙國贈送的五個城組成。

呂不韋封地廣,最終的命運也不過如此,流放到四川,封地充公。

嫪毐,秦始皇母親趙姬的男寵,獲封太原郡。嫪毐最後的下場與商鞅一樣,車裂而死,封地充公。

魏冉、呂不韋、嫪毐等人,作為商鞅的後來人,即便知道封地與時代格格不入,還是阻止不了內心的貪慾,抱有僥倖心理,當然也保不住他們的封地。

商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有資格得到封地,卻不能阻擋歷史發展的車輪。

秦國獲得封地的人遠不止以上這些,若所有人的封地得以保留,那麼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秦朝會變成第二個周朝,秦人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最後還是會被林立的諸侯所瓜分。

這種局面是秦孝公絕不願意看到的,只有收回商鞅的封地,秦國的郡縣制才能執行下去,否則削弱老貴族,又扶持一批商鞅這樣的新貴族,秦人的努力就白費了。

商鞅毫不客氣地受封商於之地,這是他必須死的第一個原因,而秦孝公要殺他的第二個原因,是責罵聲一片的變法,需要一個替罪羊。

在軍國奴隸主義之下,商鞅將秦國的百姓,全部武裝成了國家的奴隸,男人負責打仗,女人負責農業生產。稍有怠慢或不滿,殺之。

商鞅曾經在渭水河畔,一次性處決七百多「犯法」的百姓,當時渭水盡赤,罪犯家屬的號哭之聲動於天地。

商鞅的刑法,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披著法律外衣的屠殺借口!如此好殺,商鞅在秦國不得民心,人人喊打,就屬正常了。

不但秦國的百姓,秦國的舊貴族,也對商鞅恨之入骨。秦國的變法,除了商鞅自己發明的這部分軍國奴隸主義,其實很大一部分內容是照搬魏國的變法,限制貴族的力量,將權利集中到魏王手上。

自魏國率先變法之後,春秋時期那種公卿勢力龐大威脅到國君的事情,幾乎就不存在了,包括封君和封地,也逐漸不再世襲。這限制了貴族的權利,對國君是好事。

秦國變法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在商鞅的嚴格執行下,舊貴族遭到嚴厲的打壓,商鞅也得罪了一大批權貴,包括被他削掉鼻子的公子虔。

在民憤洶洶之下,秦國變法必須有一個替罪羊,這個替罪羊不可能是秦孝公本人,他只能是商鞅。也就是說,殺了商鞅,秦人對變法的抵觸情緒將大為降低。

可是秦孝公不能殺商鞅,至少他自己死之前不能,因為他當年寫的招賢書上明確有這四個字:「與之分土。」秦孝公招攬東方人才入秦,如果他殺了商鞅,誰還敢到秦國來效力。

秦孝公不能給後來即位的秦惠文王留一個大難題,他必須為秦惠文王繼續變法減輕壓力,但必須等自己過世之後再殺商鞅。

那麼殺商鞅的重任,就落到了秦惠文王的肩膀上。果然秦孝公剛過世,秦惠文王第一件事情就是準備剷除商鞅。

秦國咸陽,王宮之內的密室。

秦惠文王與幾個秦國宗室重要成員,商議用什麼理由處死商鞅。秦惠文王還沒有正式即位,他高鼻深目,臉如冠玉,站在密室之中。

一位秦國宗室成員道:「衛鞅割據六百里地,僱傭勇士,心懷不軌,不如治其謀反之罪!」

謀反?就憑商鞅那幾百個僱傭兵,簡直就是笑話。

又一人建議道:「衛鞅割據六百里地,造成國貧民困,不如治其貪賄之罪!」

商鞅的封地是秦孝公封的,雖然並非心甘情願,若以這個作為理由,日後怕是沒人敢來秦國了。

其他人也陸續發表意見,但他們提出的罪名,都令人覺得有些牽強,這些罪名不足以給商鞅治罪。

秦惠文王有個異母弟弟,叫公子疾,智計多端,人稱智囊。此人與惠文王從小一起長大,哥兩親密無間,他年少老成,深有城府。

等眾人發表完看法,都沒了主意,公子疾不慌不忙道:「主公,可曾記得太傅所受之刑?」

幾年前秦惠文王當太子的時候,犯了一些小錯誤,按照秦法應該受到懲罰,結果商鞅給太子免罪,卻把他的太子太傅,也就是叔父公子虔的鼻子給削了。

秦惠文王咬咬牙道:「怎敢忘記,太傅此後再未出過府門!」

公子疾問道:「以此為理由殺商鞅如何?」

密室中立即炸開了鍋,眾人本來很有秩序,輪番表達意見,公子疾一說完,眾人議論紛紛,難道秦惠文王還沒有正式即位,就要背一個公報私仇的黑鍋嗎?

秦惠文王卻沒有說話,若有所思的樣子。

等局面稍微平靜下來,公子疾接著道:「以國讎而治商鞅之罪,列國人才必遠遁。以私仇而治罪商鞅,只損一時之名聲爾。」

話說的很有見地,如果秦國以任何國家罪名來給商鞅定罪,比如謀反,比如割據封地,那麼列國的人才都不敢再來秦國任職,害怕最終得到同樣的結果。如果以秦惠文王公報私仇作為殺商鞅的理由,那就好多了,誰讓商鞅曾得罪太子呢?列國的人才只會認為給商鞅治罪是偶然,而不是必然。

一陣躁動之後,密室當中每一個人,都在細細品味公子疾的話,若秦惠文王肯背上一個公報私仇的黑鍋,確實是給商鞅定罪的一個好辦法。

秦惠文王也是這麼想的,他嘴角斬釘截鐵地說出一番話:「此事就如公子疾所言去辦,眾卿一定謹守消息,待國喪完畢,即可發兵捉拿商鞅!」

商鞅留在自己的封地,秦孝公去世,他不敢去咸陽弔喪。

商鞅通過各種途徑,收到秦惠文王要對付自己的消息,他不知秦惠文王會以何種罪名給自己治罪,但他還是害怕了,恐懼了,於是決定逃亡。

商鞅究竟犯了什麼罪,導致他放棄封地,遠走逃亡呢?要說商鞅犯了什麼具體的罪,誰也說不上來,或許商鞅犯的罪就是:犯眾怒,得罪了秦國所有人。

既然決定要跑路,商鞅絕不坐以待斃,他一直做著死裡逃生,或者勝利大逃亡的嘗試。

商鞅的封地商於之地,地方不小,處於秦、楚、魏三國的交界上。商於之地西北是秦國的關中,東南是楚國的南陽,東北是魏國的上洛,西南是秦嶺。

商鞅如果逃跑,似乎只有楚國方向和魏國方向兩條路。

向楚國方向逃跑,是最先被商鞅否決的方案,因為在商於之地和楚國南陽之間,有一座秦國的要塞武關,商鞅以他幾百僱傭軍,再加上戍守的一千多軍隊,到了武關這種要塞,毫無疑問只能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即使商鞅僥倖通過武關,又還要通過楚國的方城(長城),如果沒有楚國駐軍的同意,越過方城的難度不小。

即使最後到達楚國,被楚國遣返的概率還非常大。新即位的秦惠文王,早在為太子的時候,就定下兩門列國聯姻之親。其一是楚國公主羋八子,此女後來一直為秦惠文王寵幸,生了三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秦、楚關係自春秋以來就很不錯,現在又有共同的敵人魏國,商鞅被遣返的概率真不低。

於是魏國的上洛方向,成了商鞅重點考慮的方向。可惜當商鞅派人到魏國,魏惠王卻並不願意接納商鞅,上洛的守將堅決遵從王命,不放商鞅進上洛。

上洛也是處在險峻的秦嶺之上,雖然守軍不多,但魏軍專門選擇險要的地方修築堡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上洛的守軍不配合,山高水險之下,商鞅縱然能逃出去,其萬貫家財絕對要留在秦嶺之中,當然是不能走這條路了。

那麼商鞅還有第三條逃跑路線嗎?商鞅是絕頂聰明的人,軍國奴隸主義這種極端戰略都能發掘並加以實施,構思一條新的逃跑路線,並帶走大部分家產,自不在話下。

商鞅規劃的路線是這樣的:從商於之地北上進入關中,然後向東到達黃河,再走水路通過「1崤函通道」,到達韓國境內。

當時的「1崤函通道」為魏國控制,走陸路是不行的,只有沿著黃河東下才是唯一出路。雖然那裡黃河水流湍急,自然環境非常不妙,但逃跑哪能沒有危險呢,何況當年晉國公子重耳流亡,也正是走的這條水路。

商鞅如果到了韓國,既可以選擇留下,也能以韓國四通八達的交通,走水路到故國衛國,或去楚國、趙國甚至齊國。

雖然東方六國對商鞅變法不能完全認同,也不想模仿,但是天下之大,相信還是有商鞅的容身之地的。

商鞅規劃的逃跑路線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封地「商於之地」到關中;第二階段是向東到達黃河;第三階段走水路到韓國。

規劃好了逃跑路線,商鞅率領他的數百僱傭軍,外加一千多商於之地的戍守軍,總兵力兩千餘人,開始了逃亡之旅。

圖-前338年商鞅逃跑路線

商鞅親自創造和實施了軍國奴隸主義,秦國的青壯年都被拉到軍隊中,商於之地的青壯年也是如此,因此商鞅只能組織一千多老弱病殘的當地戍守軍,跟隨他一起逃亡。

由於商鞅的逃跑路線設計的反常,只要速度足夠快,咸陽來不及派追兵,他就能迅速到達「1崤函通道」,秦軍是絕對不敢進入追擊的(當年崤之戰全軍覆沒的慘痛代價,秦人不會忘記)。

商鞅只要進入了魏國的「1崤函通道」,製造木筏沿著黃河而下,理論上魏軍攻擊他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魏惠王只是不願接納商鞅,如果魏惠王有心害死商鞅,肯定早就把商鞅忽悠到上洛動手了。「1崤函通道」的魏國守軍,在沒有獲得魏惠王明確截殺商鞅的命令前,絕不會貿然動手。

只要魏軍不攻擊商鞅,商鞅就能進入韓國境內,選擇就很多了,肯定可以逃出生天。

商鞅的豪華車隊,載著幾十車財物輜重,以他們能夠做到的最快速度,北上到達關中後,立即轉向東,馬不停蹄行進。

當時普通的戰車,一輛車為四匹馬配置,唯獨商鞅的馬車,全部由八批高頭大馬拉著,駿馬不時發出「倖幸」的昂首短嘶。車隊的車身,也比普通的馬車更高更寬,車輪是紅色,車架和車帷卻是黑色,紅黑相映,顯得極其威武。

這一豪華車隊,像是現代版的「加長林肯」車隊,只不過不是用來辦喜事,而是用來逃命。車隊承載著商鞅畢生的財富,也裝載著商於之地十五個城邑多年的稅收,無論是實際重量還是心理分量都不輕。

商鞅逃跑的第一步,從商於之地北上進入關中,由於來的突然,秦惠文王這邊毫無準備,商鞅成功了。接下來是第二步,從關中抵達魏國的「1崤函通道」。

從關中進入魏國,商鞅會路過一座重要的城池,叫鄭城,過了此處不遠就是魏國境內。

鄭城是西周時期鄭國的都城,鄭國東遷之後,秦國在春秋時期佔領關中,在這裡設置了鄭縣。鄭縣在秦魏的交界線附近,離魏國的軍事重鎮陰晉不遠,雖然秦國的主力部署在重泉,但鄭城這個地方的兵力,也不下五千,商鞅必須高度重視這裡。

現在的懸念有兩個,一是肩負抵禦魏軍的鄭城守軍,會不會突然忘記主要職責,而多管閑事來阻止商鞅逃出秦國?二是如果鄭城的守軍出城阻止,商鞅該如何應對?

第一個懸念很快就解開了,商鞅的軍隊到達了鄭城附近,按照商鞅的軍國奴隸主義,禁止任何人隨意離開自己的居住地,商鞅沒有秦王頒發的調動文書,鄭城守軍不放商鞅車隊過境。

商鞅是聰明人,也是有計劃的人,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迅速啟動了B計劃,強行通過鄭地。

商鞅判斷,鄭城的守將,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敢將五千兵力全部調到城外,讓鄭城成為一座空城,給不遠處的魏軍撿便宜。

商鞅斷定,能夠阻止自己車隊的秦軍,可能只是執行檢查任務的寥寥數十人,即使有幾百人,也問題不大。商鞅目的並不是打敗秦軍,而是向東走,因此強行通過這裡,既是唯一的選擇,也是正確的選擇。

鄭城外的檢驗軍士,一開始的確只有數十人,但是當商鞅的車隊強行通過,鄭城守將立即調動城內守軍前來攔截。而且鄭城守將調動的軍隊,多達兩千餘人,幾乎是半個城的守軍,可見攔截的決心之大。

要說鄭城這個地方的守軍,一直以講原則而著稱,幾十年前秦獻公從魏國歸來,想從這裡進入秦國,爭奪國君之位,就被這裡的守軍拒之國門之外。

現在商鞅想走,雖然鄭城守將早已更換,但是傳統沒有丟,沒有秦王的文書,蒼蠅都別想從這裡飛走!

商鞅的軍國奴隸主義中規定,調動秦國的軍隊,超過五十個人,就必須要秦王的虎符。此時秦惠文王可能還不知道商鞅逃跑了,自然來不及調動鄭城守軍阻擊商鞅。

阻擋商鞅的這支鄭軍,也冒了一定的風險,他們錨定商鞅這是犯法,這才不顧一切要阻止商鞅逃跑。於是鄭城的守軍,鐵了心對商鞅的車隊進行攔截,並與商鞅的軍隊正面交鋒了。

雙方兵力對比,秦軍出城阻截的兵力約為兩千餘人,商鞅總兵力兩千餘人,其中僱傭兵數百,商於之地的戍守軍隊一千多人。

表面看來雙方的實力其實旗鼓相當,秦軍要阻止商鞅車隊突圍,當不在話下,但是要將商鞅個人攔下,卻很難做到。

軍國奴隸主義中的軍功爵位制規定,殺敵有巨大的封賞,鄭軍因此奮不顧身,全力阻擊,絕不放走商鞅這塊肥肉。

而商鞅這邊的僱傭軍,是拿錢辦事的,平日可以狐假虎威,真到拚命的時候積極性遠不如對方高,此刻並不想成為商鞅的犧牲品,他們四散開溜。商於之地戍守的軍隊,本身就是正規軍淘汰下來的產物,老弱病殘。

這場小規模戰爭的結果,軍國奴隸主義下的軍隊大勝僱傭軍!這個結果似乎也昭示著,日後秦軍能夠依靠軍國奴隸主義下的軍隊橫掃東方。

商鞅卻臨危不亂,他還有B計劃的續集,一旦不能全車隊而退,那就自己突圍,留得青山在即可!

商鞅的十幾個死忠,將商鞅的戰馬團團圍住,力戰而向東撤退。像商鞅這種人物,絕對不缺崇拜者,這些死忠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力保偶像的安全。

然而戰爭進行到這裡,雙拳已經難敵四手,商鞅的死忠一個個倒下。這個時候商鞅終於意識到,自己一手創立的軍功爵位制,可以激發出多大的潛能。

鄭城的守軍明白,抓住商鞅,意味著功名利祿爵位田產即將到手,可以少奮鬥二十年。

商鞅被抓住那一刻,兩千多同來的軍隊,逃走數百,剩下一千多人被殺的一個不剩,現場還有許多秦軍士兵,在割取他們的頭顱,以便日後論功行賞。

商鞅嘴角露出一絲詭異的苦笑,自己設計的軍功爵位制,最終把自己給套進去了,而這種制度激發出的能量,讓商鞅堅信,秦國必將統一天下。

幾天後商鞅被帶到咸陽,在數萬圍觀者面前車裂,也就是俗話說的五馬分屍。這種酷刑因為刑具昂貴,費時費力,普通囚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只有地位特別而十惡不赦的人,才有資格獲得車裂之刑。

商鞅建立的功勛不必多言,秦人慾殺商鞅而後快的決心和憤怒也是同樣堅決。商鞅死了,他的家族也被屠了個乾淨,秦人對他的仇恨之深,難以用語言形容。

商鞅被車裂後,秦國百姓爭啖其肉,商鞅很快就屍骨無存,這些百姓中有不少人,就是當年商鞅一次性處決七百多人的家屬和朋友,商鞅的後果,報應使然。

商鞅死後,秦國百姓歌舞於道,如釋重負。六國聞之,亦皆相慶。商鞅之死,似乎是個普天同慶的局面。

商鞅之死,在秦國不是個別現象,在戰國最後一百多年,秦國的相國群,即使最後沒有被車裂,下場也好不到哪去。

商鞅是秦孝公的相國,商鞅之後縱橫家張儀擔任秦惠文王的相國,得封武信侯和五座城邑。然而張儀最終被迫逃離秦國,封地五座城邑當然也沒有帶走。

相國張儀的命運算不錯了,後面的秦國相國,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擔任相國期間戰功赫赫,培養了白起這樣的戰神,可最終還是與宣太后一起被秦昭襄王殘酷打壓,封地充公,人也不明不白地死去。

接下來的相國是范雎,范雎為打壓上一任相國魏冉功不可沒,他可能沒想到,自己的命運還不如魏冉,由於向秦昭襄王推薦幾個不給力的將軍,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之後的秦國相國呂不韋,指點江山,攻佔魏韓大片領土,激揚文字,寫下鴻篇巨著《呂氏春秋》,何其風光,最後的命運是顛沛流離地流放四川。

至於秦國最後一任相國李斯,是被腰斬的,並且夷三族,其結局與商鞅不相上下。

秦國第一個相國商鞅,最後一個相國李斯,濃縮了秦國相國這一群體悲壯的命運。商鞅之死,不僅是商鞅個人生命的終結,也是秦國相國這個群體的一種歸宿。

商鞅死後,他的封地商於之地回到秦國懷抱,還在發揮著自身的價值。二十多年後,縱橫家張儀,用六百里商於之地忽悠楚懷王。

楚懷王垂涎商於之地,引發秦楚之間的丹陽、藍田之戰。楚國的大軍,就是從商於之地攻入關中,與秦國進行藍田之戰。

到了秦漢之際,商於之地的戰略價值再次放大,劉邦正是攻克武關,從這裡率先進入關中的。

商鞅得到如此重要一塊戰略要地,自他得到商於之地,到家族被誅,短短三年,嗚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兵家必爭之地漢中,究竟有幾條路通往漢中?
兩國領導人下跪,一國贏得尊重,一國受到譴責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