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雜感 黃群:花兒

雜感 黃群:花兒

HAM

從2012年開始,藝術家黃群每年出一本自己的作品集,到今年已經是第六年了,打算先做十年,出一個合訂本,記錄一下自己的藝術成長軌跡,也是督促自己不斷深入探索的一種方式。是件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事兒吧。2018年年初,又一次出版了她的畫冊《水墨氤氳》。為了幫助更多讀者和觀眾透徹系統地了解藝術家有關繪畫的思考和探索……環翠樓美術館官方微信平台推出:「雜感 黃群:花兒」專題,更好地呈現出藝術家的狀態和心象。歡迎持續關注。

2017雜感

黃群文

1、真正具有生命智慧的人,能夠突破情感,看到一切的相關性,能夠看得透徹是很過癮的事。創作的潛能隨處可得,隨時而起,因為可能性都被打開了,可以清楚的知道哪些事物可以連結,具有連結的潛力,這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2、智慧就是理解複雜性,接受關係。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智慧,有些人可能運用自己藝術方面的才華畫出一些好看的畫,但力量與深度有限。有人可以畫出美麗的色彩與絕佳的構圖,但不可能在畫中注入強烈的生命力。所謂的「賞心悅目」,能令人悅目,未必能真正讓人賞心。

3、打破藝術分類,追溯到藝術語言的原始起點,推翻規則但保留傳統。

4、創新的重點不在新,而在真。純粹的真,自然就新;刻意求新,很難保真。

5、有人問金庸先生小說是怎麼寫的,他說他花非常多的時間建立角色,角色完整到已經完全有生命的地步。他說,只要角色到了這個地步,把他們放到任何的狀況里,他們自己就會跑,這就是戲劇裡面的導因不導果。寫字畫畫亦然,寫因不寫果,畫因不畫果,而果自成。

6、真正好的藝術作品,是把自己主觀的意識和認知融入到客體當中(主客觀的比例大約五五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並用技術把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而不是用技術手段去直接反映客觀事物或主觀感受。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人們的心越來越向外尋,迷戀外界,追求外在的一切,很少有人回歸內尋,認識自家寶貝。若想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需要逐漸認識和舍掉概念化的技法和關係,一層層剝去衣服,當事物赤裸裸的展現在面前時,我們可以運用奔放的想像力,任意連結,無窮無盡……搞藝術的人,「我」更難捨,一旦能舍,就是大藝,不追而得。

7、元以前的繪畫一般是客觀主觀化,元以後逐漸變為主觀客觀化。

8、畫兒的豐富性,應該反應在關係的緊密性上,而這種緊密性往往體現在精微當中。

9、台北故宮「菁華特展」看畫隨筆

(1)一進門就看到了五代《唐人宮樂圖》,眼前一亮,真是不錯啊!那種空間感、姿態感,完全是一體的,渾然度、虛實度也是相當高超和完美的。我覺得錢選有點兒學這個《唐人宮樂圖》,但是錢選畫的內勁兒不足,表面化了。《唐人宮樂圖》有點兒像打太極。那個勁兒是在內在的,很柔但又不是那種弱不禁風的感覺。有點兒像關良那個嘣噔倉,倉沒出來的那個感受度吧。醉酒,陶醉在音樂里,絲竹管樂之聲都聽到了。不像畫兒,象真人秀。

(2)文同《墨竹圖》虛實之間,由虛_實_實_虛,漸次變化,不留痕迹。虛實不能概念化,各個虛實之間的位置關係與宏觀的虛實把握到位,就是精微。竹葉空間變化多端,沒有定式,層層遞進深入,連風吹竹葉搖曳的響聲都可以聽見。文同《墨竹圖》與《唐人宮樂圖》的共同點,大關係把控的一致性。多層空間角度的變換,高度一致。宏觀把控到位,說明微觀,虛實之間的緊密與契合到位。抽離出來的高度契合。看畫兒的好壞,就是要有看出不同畫面高度契合的點,這樣才能擺脫個人好惡去鑒畫。

(3)五代《秋林群鹿圖》,大片色彩蘭和橙點染在樹杈中而不是樹頭,不用樹頭分割空間而是樹間點染起空間變化,同種樹木樹葉的變化翻雲覆雨,這樣空間就多,氣孔多,厚實而不死。蘭白色,橙白色,融合一起,色度很舒服。同種樹木枝葉色度變化豐富而後人畫樹確實簡單、概念化了,只用簡單的不同夾葉和點子來區分空間,層數就少多了,是單被,夾被,棉被,好的就是羽絨被。

《秋林群鹿圖》,枝幹的柔軟度,與渾然有關係,與《唐人宮樂圖》的契合,小條枝的動感構成空間變化。色彩蘭,紅,橙,綠,深淺棕色渾然一體。鹿,路,林染的契合。路面與樹林不分彼此,以後的人把不同的事物分割的太清楚了。大關係空間把控的圓融,像是藤球,處理方式不同但與《唐人宮樂圖》,《墨竹》高度一致。遠觀,側觀的空間感的變化,層層無盡。

(4)元高克恭《雲橫秀嶺圖》一般,雲畫的不錯與山石皴法一體。與吳鎮如出一轍,遠看比較好,空間非常大,畫面感很強。這種畫法感覺是雲實,山虛,也是與人的正常思維相反。亦有啟發。

(5)宋蘇漢臣《秋林戲嬰圖》,宋畫兒不同事物之間開始明顯主觀融合,五代是自然融合。畫的很好,殘破感幫助此畫兒上了一個檔次。假山石似枯樹,邊緣線可以用殘破的表現手法,增加柔合度和漸次的緊密感。左虛右實,豐富自然。

(6)宋人花鳥比山水還要做作一些,《匯帆山市圖》,構圖有意思,陰陽的空間構圖,關係緊密,雖然尺幅小,但小中見大。天空用淡蘭色染一下,與水天一融。畫得非常精微,市井活動豐富多彩,活靈活現,遠樹都姿態萬千。總體的渾然度和虛實關係的把控度,畫面位置的經營稍差一點點。

(7)元陳琳《溪鳧圖》,出世的禪宗鴨子,很喜歡。有點兒米芾的《春山瑞松圖》的感覺。把勁兒做出來,和把心畫出來是不一樣的,倪瓚和陳琳對比。

(8)王蒙《具區林屋圖》,山水動態的統一,豐富且渾然。倪瓚是要疏離的勁兒,而這張是自然而然的動態,山水合一。即有形式結構又渾然天成,跟陳琳的鴨子在一個層次上。山的動感和水的動感的一致與契合。可惜後人在畫面上一通亂蓋印章。

(9)實的地方空間轉換豐富,虛的地方要更豐富,只是處理成淡化融合。虛實關係的位置是精微的高超體現。

2017-11-29

01

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翠樓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環翠樓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