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手在民間 失傳一千多年的木牛流馬被民間百姓還原出來了!

高手在民間 失傳一千多年的木牛流馬被民間百姓還原出來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不僅懂天文地理,更為難得的是對蜀漢王朝忠心耿耿,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流傳千古,讓諸葛亮成為了後世忠臣的楷模,《三國演義》對諸葛亮雖然有所神化,但是卻使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三國演義》中描寫了諸葛亮很多神機妙算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成語和故事,比如空城計、借東風、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但是正史中的諸葛亮遠遠沒有這麼神機妙算,甚至在戰略制定方面出現了很多失誤,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崇高形象。

諸葛亮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發明了木牛流馬,《三國演義》中對其有過詳細的描述,而陳壽的《三國志》中對木牛流馬也有所提及,可見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亮發明出來的,而且在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都提到木牛流馬的主要作用是給蜀軍運送糧草,相當於現代的機器人,在冷兵器時代,這種發明無疑是非常先進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木牛流馬的製作工藝也已經失傳,甚至有很多專家對當年諸葛亮的「木牛流馬」提出了否定質疑的觀點,認為當年的木牛流馬根本不存在,或者僅僅是手推車之類的簡易工具,但是很多民間高手卻用實踐證明木牛流馬確實是存在的!

家住烏魯木齊市的王立江對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就非常的好奇,於是近六十歲的他天天在家鼓搗他心中的「木牛流馬」,一頭扎進古人的世界,想要從三國史料中查出關於木牛流馬的蛛絲馬跡。王立江告訴記者,木牛流馬在史料中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建興九年到十二年,其載重可達到四百多斤,所以當年蜀軍北伐,用木牛流馬運送糧草可以說是綽綽有餘,王立江經過幾年的研究終於將木牛流馬製造出來了,王立江的木牛流馬是黑底白斑,看著就好像是一頭奶牛,牛頭是用防水布塑型而成,而身體則是由木板拼湊而成,而在身體後方則有兩條尾巴,而這兩條尾巴則是控制木牛流馬行走的。

經過王立江的演示,我們發現木牛流馬的四條腿真的擺動了起來,而王立江發明的木牛流馬走路確實非常快,經過現場演示,發現70多米的距離,僅僅用了半分鐘,而牛前進的過程中,並不需要耗費人力,只需要握緊牛尾巴上下擺動就可以了。

王立江發明的木牛流馬充分利用了連桿槓桿的原理,而對於內部的構造,王立江則神秘一笑,說要保密,從設計圖紙到最後做成,王立江前後僅僅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查閱史料上了,因為他想做出一個最貼近歷史史實的木牛流馬,王立江個人認為自己製作的木牛流馬最貼近諸葛亮的發明,但是專家卻對此持否定態度,專家認為王立江所發明的木牛流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木牛流馬,因為他製造時所用的防水布、空心鐵杆等等在三國時期都不存在,雖然沒有得到專家的肯定,但是王立江的發明對木牛流馬研究已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其實諸葛亮當年發明的木牛流馬也是充分利用了連桿槓桿原理,雖然行動自如,但是也必須要藉助外力,遠遠沒有達到自動行走的神話般的效果,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今天的我們仍然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創造智慧,雖然很多工藝已經失傳,但是卻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和創造的空間,同樣讓人覺得意義非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談歷史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代10首經典古詩詞,你心目中最愛是哪首?
張郃怎麼死的?是因為司馬懿失策還是陰謀?

TAG:譚談歷史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