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生攻略:立春防病護口鼻 調脾胃

養生攻略:立春防病護口鼻 調脾胃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預示著春季的開始。立春在每年陽曆2月4日前後,由於這時處於臘月,氣候仍未回暖,強冷空氣從北方襲來,本地昨天的立春日,寒冷天氣警告持續,醫院診所皆以感冒病人為多。

  此刻正逢冬春交替之際,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起伏較大,人們一旦疏於防範,除了容易感受風寒之邪得了感冒,也易受到多種疾病的侵襲。因此,更要把好健康養生這一關,才能保健防病。

  今年各地(包括台港澳地區)流感發病普遍較為明顯,很主要關係到氣候因素(嚴寒持續)。中醫稱流行性感冒為時行感冒,屬感冒病證範圍。流感的發生,多在氣候反常的情況下爆發和流行。所謂「氣候反常」,指「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諸病源候論》中提出:「因歲月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此而言。

  由此可見,中醫治病和養生遵循「天人合一」理論,是具有科學道理和現實需要的。觀天時氣候、觀察臨床癥狀、結合個人體質,辨證施治,才能藥到病除;或設定最適切的個人養生防病做法。這也說明了不是只注射同一疫苗就能解決的問題。

  尤其冬春交替之季,冬天寒邪與春季風邪夾擊,是感冒的高發季節。而經常患感冒的人,是免疫力低下的典型癥狀;感冒雖是常見病,但它卻是許多重大疾病的根源,還常常加重或促發慢性疾病癥狀,如哮喘、心血管病等。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一旦受寒染病要快速求醫,避免病情加深惡化,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和長者。

  初春時節,氣溫忽冷忽熱,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時期,常見流感、肺炎等,要特別小心。特別是寒流過後,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

  中醫典籍《內經》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是在寒邪盛行的冬天,若沒有妥善保養身體,例如不注意保暖、時常熬夜、過度勞累等,長期累積下來容易形成氣虛、陽虛體質。這時,抵抗力也隨之下降,到了春天(回暖),早晚溫差大,反而容易因為「溫邪」引發病徵。

  其中,氣虛體質的人多半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容易脹氣,當營養無法有效吸收,整個人就沒精神、常常會覺得很累,抗病能力亦較低,這類人若患上感冒,容易引發腹瀉癥狀。養生防病的方法是注意飲食,調理脾胃。若工作仍然過勞或經常熬夜、進食生冷,則更會演化為陽虛體質。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陽氣」是溫煦五臟六腑、維持身體機能運作的重要元素。體內陽氣不足、陽虛體質的人,通常代謝能力差、免疫力系統低下,容易受到病毒、細菌滋生侵犯,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冒。

  而且,這類體質的人除了容易感冒外,感冒的時間通常也會拖得比較長。

  上工治未病,比起亡羊補牢,我們更要注意未雨綢繆。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凝聚正氣,邪難侵正,自然能抵禦疾病的侵襲。作息規律,勞逸結合,飲食有節,少食辛辣,適當運動,都可以提高防禦感冒等疾病的能力。

  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病能力。

  此外,中醫強調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在感冒盛行的季節,避免到人多空氣不流通或是流行感冒頻發的地區,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最大程度降低感冒風險,保護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