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元匯率走勢之展望

美元匯率走勢之展望

最近的市場,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美元匯率,就是美元在2017這一整年中從102.3826貶值到了92.2574,年度貶值9.89%。然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的1月,美元指數從開年的92.2574貶值到了1.31號的89.1201,月貶-3.4%。美元指數由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加權得到,其中歐元權重最大,達57.6%;日元權重次之,佔13.6%。因此,美元指數的變化主要反映了美元兌歐元和美元兌日元的匯率變化。查了數據,歐元兌美元由2017.1.1的1.0520上升到2017.12.31的1.2001,漲幅14.08%,美元兌日元由2017.1.1的116.73跌到2017.12.31的112.69,跌幅3.4%。由此可以看到,本輪美元貶值最大的潛在因素其實也是歐元的升值。用人民幣作為媒介可以更好地體現這一現象,歐元兌人民幣從2017.1.1的7.2871漲到了2017.12.31的7.7931,年漲幅6.9%。而美元兌人民幣從2017.1.1的6.9540,跌到2017.12.31的6.5120,年跌幅6.36%。

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在2017年的跌幅只有6.36%,美元指數的波動卻有9.89%,這個9.89%並不是只反應了美元匯率背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還反映了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實力,因為歐元兌美元的匯率漲了14.08%。如果我們只按照匯率來理解匯率背後代表的國家的經濟實力的話,那麼會覺得2017年,歐元區國家的經濟最好,事實上也是這樣,中國次之,美國最弱,日本沒有考慮在內是因為日元是避險貨幣,常年低利率,貨幣無法表現經濟狀況。然而通過之前一系列的經濟數據其實我們可以知道,2017年美國的經濟增長還是很不錯的,應該其實比中國要好,製造業指數什麼的都很好,美聯儲加息,美股也是牛的不行,歐元區也是製造業指數一直創新高,形成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而中國的經濟是受制於歐盟和美國的,因為中國的經濟靠製造業拉動,而歐美的經濟是靠消費拉動,所以我們常年的貿易順差,其實就是因為我們製造的東西,需求其實是在歐美。也就是說,在經濟產業鏈中,歐美國家在中國的上游,當歐美經濟復甦的時候,自然會對我們製造的商品有需求支撐,從而支撐著中國經濟,這也是全球化下所有的國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體現。

之前看到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涵先生的一個數據,就是如果在2017年的GDP剔除出口之後的數據,其實2017年的經濟是要比2016年差的。這一點我也有同感,2016年才是中國經濟較全球經濟領先復甦的一年。這一年既有房地產大力發展的因素,也有2015.8.18匯改之後,刺激了進出口的因素,所有有利的條件加起來,促成了2016年2月到2017年9月,中國經歷的這一輪第三庫存周期上行的經濟表現。但是2015.8.18匯改其實是超預期地把人民幣匯率往下貶值,以促成這一輪經濟的增長,所以現在看來,匯率只是從超預期貶值回歸了正常應有的水平,而2015.8.18匯改時的6.20的位置,會是一個非常強的阻力位。

而美元指數,從技術層面來看,87左右也是一個非常強勁的支撐位,由於美聯儲還在縮表和加息的緊縮政策之中,從商品的角度來看,如果把貨幣當作商品,供應收縮時,價格必然會漲,而且利率也在走高,也並沒有發生金融危機,所以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中,我不認為,在現有的基礎上,美元還會有像2017年如此大幅度的貶值。而歐元兌美元,由於歐洲現在的經濟形勢,仍然時全球環境中最好的,但是從周線的指標來看,歐元兌美元也依然處於高風險區域,並不認為歐元還會有較大的漲幅,回撤的可能性會更大些。

綜上所述,從我的觀點來看,中國從2016年開啟的短周期上行告一段落(由PMI製造業指數顯現溫和回落態勢),而美國經濟也逐漸開始顯現上漲乏力的態勢(美國4季度GDP不及預期),歐洲因為本輪短周期開啟的較晚,因而還會有上升空間,預計到2018年的二季度。在2018年經濟穩定溫和回落(這應該也是好多經濟學家的共識),並未發生金融危機與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短期內,美元兌人民幣在會在6.30左右的位置穩定,也許會有向6.20升值的可能性(但是穩定在6.30附近的可能性更大),6.20是非常強勁的阻力位,並不認為在現有條件下,美元兌人民幣會超過6.20。歐元兌美元價格在1.30左右會有非常強勁的壓力位,同時美元指數在87-88附近也會有強阻力位。所以,雖然2018年的1月,外匯的變動讓整個市場都惶恐不安,但是並不覺得這個主題會一直延續下去,而傾向於認為,匯率的大幅變動會告一段落,而接下來外匯市場更有可能演變為歐元、美元、人民幣在現有價格上小幅波動盤整。

促使我研究匯率的原因,當然是由於匯率的變動帶給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波動。因為市場的情緒非常容易傳染和被放大,所以常常美元指數有1%的波動,商品市場就會帶來5%的起伏。從上述的論述中,得出美元並不會在現有基礎上再大幅貶值,那麼相對來說,由美元大幅貶值帶給商品市場的壓力就不會顯現。而這一判斷,我覺得,這個由上周五商品市場的大幅下跌可以印證(上周五,布油收盤跌-2.04%,整一周跌-2.74%;LME鎳,周五跌-3.22%,整一周跌-3.22%)。

在美元穩定的前提下,先不論外需,內需逐漸走低(由剔除出口的2017年GDP低於2016年論證),那麼國內黑色系商品唯一的支撐力,就是供給側改革。在整個2017年,由於市場尚未適應供給側改革,從而導致了大量商品價格的不斷攀升。然而市場對於政策一定是有吸收和適應的過程,而政府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市場,所以,如果2018年的供給側改革力度與2017年持平的話,在需求下降的基礎上,商品是沒有像2017年一樣的上漲空間的。而商品價格的回落,有助於緩解通脹壓力,也是政府所願意看到的,因此,並不認為,政府會超預期地強力推動供給側改革,從而推高物價,特別是在匯率升值,出口已經危危可及的時候。

市場方面,期貨市場上周螺紋鋼漲0.33%,最高觸及3988,在4000壓力位下盤整;鐵礦石跌-1.53%,最低觸及503.5,收513.5。現貨市場,螺紋鋼現貨上周五報價3900,鐵礦石現貨上周五報價525。

產業庫存方面,螺紋鋼廠內庫存201.18萬噸,較上周增21.33萬噸;社會庫存518.19萬噸,較上周增69.93萬噸。鐵礦石,2.2進口礦港口庫存15143,比上周減少39萬噸;2.1鋼廠鐵礦石平均使用天數35天,比上期增長1天。

股票市場:A股上周大幅下跌,滬指跌-2.70%,收盤3462;深指跌-5.47%,收盤10925.16。美股也是暴跌,道指跌-4.12%,納指跌-3.53%,標普500跌-3.85%。

債券市場:國內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漲0.08%,國內10年期國債期貨收益3.9092%,美國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跌-1.02%,美國10年期國債期貨收益2.84%。

商品市場:國內方面,南華商品指數周跌-0.89%,有色金屬SHHE鎳周漲0.14%,LME鎳周跌0.95%;SHFE銅周漲0.22%,LME銅周漲0.65%;SHFE鋅周漲2.50%,LME鋅周漲0.79%;SHFE鋁周跌-2.11%,LME鋁周跌-2.01%。DCE焦煤周漲1.60%、DCE焦炭周跌-0.20%。DCE熱軋周漲1.77%。國際市場,紐油周跌-1.63%,ICE布油周跌-2.74%。

外匯市場:美元指數周線收紅十字線,有在89附近企穩的跡象;澳元兌美元周跌-2.31%,終結漲勢;澳元兌人民幣周跌-1.65%,美元兌人民幣周跌-0.3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端小雪的 的精彩文章:

TAG:端小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