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戴2D眼鏡去3D影廳看電影 把原本的3D電影當成2D看

戴2D眼鏡去3D影廳看電影 把原本的3D電影當成2D看

今年春節檔的兩部國產特效大片,《西遊記女兒國》選擇3D版,《捉妖記2》選擇了2D版。

外觀上2D眼鏡和3D眼鏡沒什麼區別記者宋贇攝

第一次聽說2D眼鏡時,我懷疑自己聽錯了——戴2D眼鏡去3D影廳看電影,把原本的3D電影當成2D看?

聽起來有點繞口,而且事情有點離譜。所謂的2D眼鏡就是3D轉2D眼鏡,聽起來像個笑話,直接看2D電影不就行了,幹嗎多此一舉?

仔細想想,也不完全是搞笑。現在的電影院大都新開沒幾年,影廳都可以放映3D影片,而現在的電影市場,又以3D電影居多。許多國外大片,哪怕原本是2D格式,也要轉成3D——因為票價高啊,反正有的是3D影廳,幹嗎不放3D?

但偏偏有一些觀眾喜歡看2D的,在他們眼裡,原因有兩點:很多電影沒必要做成3D,看2D效果更佳;「暈3D」,就是觀看3D電影有不適感。

這樣看來,2D眼鏡似乎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我去網上搜了一下,還真有一家賣3D轉2D眼鏡的店,20元一副,去年9月開賣,不過銷量不佳,只賣出200多副。這種眼鏡到底效果如何?真的有必要買一副嗎?

3D轉2D眼鏡還真有效果

有觀眾說有興趣試一試

懷著一顆好奇心,我特意買了一副3D轉2D眼鏡回來。前幾天收到了貨,看上去跟普通的3D眼鏡差不多,就是眼鏡中間印了個「2D」字樣。

有效果嗎?當天下午,我就戴上眼鏡去奧斯卡電影大世界測試了一下。

影院經理林煒艷正好在,聽說還有「3D轉2D眼鏡」這種東西,跟我一樣,也是大吃了一驚,而後很有興趣地戴著去放映廳里,看了一下正在上映的3D電影《移動迷宮3》,過了5分鐘之後,她出來跟我說:「還真有2D效果。」

我借了一副3D眼鏡,比較了一下觀影效果,戴著3D眼鏡看,畫面會有很明顯的立體進深感,而戴上3D轉2D眼鏡之後,這種立體感就消失了。不過,2D眼鏡也有兩個明顯缺點:畫面並沒有因此變明亮;只適合普通3D廳,不適用於IMAX廳。

3D轉2D眼鏡說來也不是什麼黑科技。在3D影廳尚不如中國普及的美國電影市場,也有商家賣這種這種特殊的2D眼鏡,2014年就出現了,有報道稱超過1萬美國人在使用,適合厭煩3D電影卻不得不陪朋友看3D電影的觀眾。

這種眼鏡是什麼原理?果殼網曾經科普過「當你看3D電影的時候,投影在銀幕上的畫面其實由兩幅組成,3D眼鏡通過阻擋光線,使你的左右眼分別看到這兩幅不同的畫面,然後在你的大腦中產生3D影像。2D眼鏡則通過阻擋同一幅畫面,使你的左右眼看到相同的場景,還你一個舒適的觀影體驗。」

儘管有效果,但觀眾普遍對這種眼鏡不太感興趣,「為什麼要花3D的錢看2D電影,還要額外花錢?」「不喜歡3D電影就不要看了。」不過,也有人願意試一試,「有時候,真的不想看3D版,但沒有2D場次啊!」

《阿凡達》引發3D電影狂潮

很多「偽3D」讓觀眾怨聲載道

在那家賣3D轉2D眼鏡店鋪的商品評論里,我就看到一位網友留言:「小城市沒有2D場次,這眼鏡很舒服,以後再也不用看3D了!」

跟朋友聊天,也有人吐槽現在的3D眼鏡:「現在好多3D影片做得太差了,效果就跟2D直接轉3D似的(很多影片確實就是轉的)。看電影的時候,會覺得裡面的人物都是紙片人,還能看出皮影戲的效果,真是無語了……」

2009年年底,《阿凡達》在國內上映,中國電影市場颳起了一陣3D風。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8月,中國內地只有300多塊3D銀幕,而到2016年12月20日,中國內地40917塊電影銀幕中,3D

銀幕達到了總數的85%。

隨著3D銀幕數的暴增,2013年、2014年兩年,一下子出現了多部中國「特供3D」電影,像《鋼鐵俠3》《環形使者》《超驗駭客》在北美上映都只上映2D版,但在中國上映時,卻以轉制3D的面目出現。國產3D電影也不斷出現,由於受限於3D攝影器材,大多也是2D拍攝,後期轉制3D。

3D轉制技術含量不高,容易操作,但也有缺陷。很多觀眾對影廳3D畫面怨聲載道,類似「只有字幕是3D的」吐槽不絕於耳。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做過一個調查,43%的觀眾認為3D電影名不副實,41.2%認為3D電影不值票價。

有些觀眾看3D電影有不適感。《變形金剛4》上映時,不少人反映看了會暈、想吐,當時我採訪了杭州紅十字會醫院眼科主任諸力偉。他給出的解釋是:「3D電影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偏振眼鏡,利用雙眼位差造成立體感。觀看時,需要雙眼對圖像不斷進行調節融合,連續觀看3D圖像1-2個小時後,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從而有頭暈、嘔吐感。」而在黑暗環境下,人的瞳孔會自然放鬆,持續變幻的光線刺激,本來就很容易導致視覺疲勞,所以與2D電影相比,看3D電影更容易犯暈。

林煒艷說,這也是老年觀眾不喜歡看好萊塢進口影片的原因之一:「幾乎都是3D電影,看著就暈!」

很多電影開始重視2D版

《捉妖記2》就沒有3D版

之所以有這麼多3D電影,除了票價比2D電影平均貴5元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2012年年底,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出台了一則《關於對國產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創作生產進行補貼的通知》,規定會對國產3D、巨幕等高新技術格式影片進行獎勵: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票房在1億到3億,獎勵200萬;3億到5億,獎勵500萬;5億以上重獎1000萬。因為這個政策,《畫皮2》上映後拿到了1000萬元獎勵。同樣是轉制3D的《太極》因為分上下兩部上映,分別獲得了200萬元。

從2016年1月1日開始,這個高新技術獎勵取消了。與此同時,電影公司也開始意識到「3D」並非票房靈藥。像《諜影重重5》,3D版上映第一天就遭到觀眾抵制,出品方環球國際影業中國公司第二天就發布了一條聲明,「爭取儘快為觀眾提供更豐富的2D觀影場次,滿足觀眾多元化的觀影需求。」

林煒艷告訴我:「這兩年,如果影片3D和2D版同時上映,考慮到觀眾的需求,我會排一定的2D場次。」

實際上,國產電影的3D狂潮已經在逐漸平息。因為影片拍攝需要一兩年的周期,2D電影的復甦從去年才慢慢開始有跡象。我查看了最近幾年的春節檔電影:2015年正月初一上映的五部電影中,只有綜藝電影《爸爸去哪兒2》是2D版, 《天將雄獅》《澳門風雲2》《鍾馗伏魔》《狼圖騰》都是3D版;2016年正月初一上映的三部國產大片《美人魚》《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全是3D版;2017年的正月初一,2D與3D電影是五五開;今年即將上映的四部新片中,《西遊記女兒國》《紅海行動》是3D版,《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都選擇了2D。

2015年《捉妖記》還是3D電影,為什麼《捉妖記2》僅提供2D版呢?我聯繫到了《捉妖記2》的片方,對方回復說:「《捉妖記》上映時,我們發現家庭觀眾占相當大的比例,第二集在春節檔上映,全家觀看的比例會更高。我們觀察到,家長對於未成年人、特別是學齡前兒童觀看3D電影,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擔憂。從國際市場來看,成年觀眾對3D電影的興趣度也在持續下降。所以這次《捉妖記2》選擇只發行2D版本。」

如果電影市場能夠在3D和2D中找準定位,適合3D的拍成3D,不適合3D的就出2D,同時3D電影也提供相應的2D場次。我想,大家也用不著這種「奇怪」的3D轉2D眼鏡了。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溫州市中心血站遷至甌江口新區
市區南下遇甬台溫堵車咋辦 三條線路給你指點迷津

TAG:溫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