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實力到底有多大
原標題:二戰時,美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實力到底有多大
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一向文雅的羅斯福總統在講壇上罵出了粗話:「婊子養的日本鬼子!」頓時國家團結對外,只想狠揍小日本鬼。
佔全世界40%以上工業生產能力的國家終於啟動了世界最大的戰爭生產機器,福特、凱迪拉克公司轉產坦克,波音公司全面轉產戰機,摩托羅拉全面轉產軍用步話機……
戰爭爆發後,各船廠加緊造船且不求奢華只求實用,原先建造一艘萬噸貨輪需半年工期,凱澤造船廠將則將建造速度縮短到了不到3個月。該廠的新生產方式是將預製件進行流水線生產,再送到船廠總裝車間,由數千鉚工不分晝夜輪班將預製部件鉚在一起。
1943年10月創造了「羅伯特·皮爾里」號萬噸輪僅用了4天15個小時就建成下水的紀錄,此時船身油漆都沒幹,這一記錄直至今日都未被打破過。
在3年多時間裡,美國18個造船廠建造了2751艘「自由輪」,最快平均7天下水一艘。這種「自由輪」成為運送軍隊和物資的主力,也是「二戰」中美國工業實力的一種象徵。
1943年秋季,美國最高月造船噸位達130萬噸,年造船量超過1500萬噸,超過德、意、日三國造船量總和的十幾倍。
美國在彌補海運損失的前提下還能大量擴充船隊。因德國、日本的海上攻擊,戰時美國船舶損失約1000萬噸,補充量卻達5600萬噸,因而在保持3000萬噸民用船舶、1300萬噸海軍艦艇後,還以租借方式將大量船舶提供給英國、蘇聯等盟國。
在大量生產艦船、軍用車輛的需求刺激下,美國鋼鐵工業在戰時也得到迅速發展,戰前十年間的鋼產量總徘徊在每年5000萬噸上下,戰時一舉躍升到年產8000萬噸。
當時德國年度鋼產量不過2000萬噸,日本年鋼產量最多不過700多萬噸,英國和蘇聯的年鋼產量都在1000萬噸左右,美國的鋼產量比它的敵國和盟國加在一起的總量還要多。
美國還以租借等方式提供了大量武器給盟國,被稱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
二戰結束前,美國一共造了147艘航母,其中有113艘是輕型的護航航母,這個數字是所有國家無法比擬的。
戰爭拼的不僅是勇氣、意志,還有國家實力,工業、科技能力。實現中華的強國夢,就得實現我們的強軍夢,強國必先強軍,強軍才能安邦。
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祝願祖國越來越強大。


※國家都滅亡了,此城卻依然獨立,東方小城,竟改變了歐洲的發展史
※「特工王」戴笠殞命之謎,一把絕世寶劍引發的陰謀
TAG:歷史好望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