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昌黎的舊石器時代、遼金、等古文化遺址……

昌黎的舊石器時代、遼金、等古文化遺址……

1、汀泗澗舊石器遺址:

1990年3月16日,河北省文物普查隊舊石器調查小組。王峰、王恩霖等一行四人在汀泗澗村西北晌楊樹溝,找到66件石製品,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森水、時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長謝飛鑒定認為應儘快對其發掘。1991年10月,省文物研究所會同市縣文物部門對這一地點進行了第一次發掘。1992年10月和1993年3月分兩段時間進行了第二次發掘。發掘探方面積分別為25平方米和12.5平方米,發現石製品數共計726件,包括石核、細石核、石片、細石葉、碎屑和刮削器、凹缺刮器、尖狀器、雕刻器、琢背小刀等。汀泗澗舊石器地點的發現與發掘,填補了秦皇島市舊石器發掘的空白,為我國華北特別是冀東地區細石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使人們普遍相信至少在一萬年之前我們這裡就有了人類活動。此外,石製品的原料主要是燧石而無一件是花崗岩製成的,這一事實改變了人們過去以為這一帶的古人類製造石器只能以花崗岩為原料的傳統認識。

2、杏黃山新石器地點:

位於昌黎縣兩山鄉後兩山村東北1000米處。其東南靠撫昌公路,西南是一條幹沙河,西面依山,面積約15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2—0.4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這裡採集有石斧5個,夾砂紅陶片13片,火候不高,胎型厚薄不一,有的器物有紋飾,但模糊不清。遺址現以破壞,1986年及2003年再次調查均無任何發現。

3.西張各庄商代遺址:

位於昌黎縣十里鋪鄉西張各庄村東北1000米處。1955年河北省文物考古隊在山崗下小黃峪溝南北兩旁的葡萄園裡,發現石刀、石斧等四件。均為磨製,陶片12片為夾砂褐色陶,胎厚素麵,為商代晚期文化特點。遺址現以破環,其文化層深度和遺址範圍不清。

4.小庄古文化遺址:

2002年5月20日縣文物保管所有關人員根據泥井鎮小庄村民楊玉華先生提供的線索,在其村東北約1.5公里處發現一處古文化遺址。遺址為粉砂質高地,面積近百畝。遺物主要是石製品和陶器。石製品為石斧、石錛、石鐮、石鑿等,原料多為灰綠石。另有灰綠石網墜。陶器分為紅陶和灰陶兩大類。其中紅陶多灰陶少,器表多素麵,少量飾弦紋、繩紋、堆劃紋。可辨器型有罐、瓮、盆、鼎、甑、豆、紡輪、彈丸等。絕大部分石製品應屬於新石器。陶器年代跨度較大,但主要是戰國和秦漢遺物。小庄古文化遺址的發現,為考證西漢時期壘縣故城位置及對於灤河衝擊扇的形成年代,古河道的去向、變遷,碣石文化等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5.邵念坨戰漢遺址:

位於昌黎縣邵念坨村西50米處,西邊有一條小河。1969年當地農民平整土地時,發現刀幣400多斤,同時還發現石斧1件,夾砂紅陶片10片,其中有陶鬲口沿殘片。遺址現以蓋民房,其文化層深度和面積不詳。

6.陸庄戰漢遺址:

2005年3月,昌黎縣兩會期間葛條港鄉政府的王景寬委員向參加會議的王恩霖先生提供了一考古線索。介紹了其二十多年前在陸庄村參加工作隊期間,曾發現該村西北1公里處的沙土崗上到處是碎陶片,幾乎不能耕種。3月21日,文保所組織專業人員前往陸庄實地勘察。遺址位於陸庄村西北約1公里,南踞泥井溝1.5公里,分布面積約1萬餘平方米,粉砂質土壤,地勢較高,耕種玉米。從地表採集陶器殘片標本幾十件,其中大部分為繩紋夾砂紅陶,少量素麵夾砂紅陶片,另有一部分劃紋及素麵灰陶片。陶片年代應屬戰漢時期。

7.裴家堡遼金遺址:

2005年4月21日河北省文研所沿海高速公路考古調查隊在裴家堡村南100米處的高速公路路基上發現泥質灰陶殘盆、罐等古文化遺存。6月14日省文研所沿海公路考古隊抵達昌黎,15日對裴家堡遼金遺址進行勘探,21日考古隊進駐裴家堡村。27日開始布方,28日正式發掘,至8月29日發掘工作結束。共布探方56個,發掘面積1400平方米。遺址地層堆積共有四層:①耕土層;②明清文化層;③遼金文化層;④沖積層。第④層出土戰國繩紋夾砂紅陶釜口沿殘片等,表面磨損較重且無稜角,應屬洪水搬運所至。裴家堡遼金遺址共發掘清理圓形、長方形、橢圓形,不規則形灰坑36座,溝4條,半地穴房址6座,露炊遺迹6處,土路2條。出土有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遺物。陶器有盆、罐、瓮、缸、碗、盞、甑等。紋飾多素麵,少量飾弦紋和附加堆紋,個別有刻畫魚紋。瓷器多仿定窯白瓷碗、盞、盤、盂、杯等,有少量醬鈾瓷,雞腿瓶等。另出土淳化元寶、咸豐元寶、祥符通寶、熙寧重寶、嘉佑通寶、元祐通寶、元豐通寶、政和通寶等宋錢及鐵塊、礦渣等。

昌黎資訊 微信公眾平台

GIF

關注昌黎事,做昌黎最好最具影響力的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黎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昌黎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