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新加坡偶遇「觸目驚心」的大寶森節,看著肉疼

在新加坡偶遇「觸目驚心」的大寶森節,看著肉疼

上午外出辦事,正好辦事的地方離「小印度」不遠,於是就順便去逛逛。

從小印度地鐵站出來,穿過竹腳中心市場,來到Serangoon Road,立刻覺得眼前畫風一變,路的兩旁全是五顏六色的二層小樓,都是騎樓式建築,沿街店鋪林立,金店很多,行人摩肩接踵,絕大部分是皮膚黝黑的印度人,加上耳邊不斷傳來的陣陣印度音樂,頓時有種穿越到了印度的感覺。

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本來不寬的四車道馬路,被兩排黃色柵欄隔了一條路出來,還有很多人,有男有女,趴在黃色欄杆旁眺望,好像在等待什麼?原來,今天是印度教的大寶森節(Thaipusam),白天有遊行表演,我正好趕上了。

參加遊行的印度人,穿著節日的盛裝,男女老少都有,能看得出來很多都是一大家子出行。有的人手拿樂器,有的人手托祭品,在行進的過程中會不時停下來載歌載舞。遊行隊伍中,最吸引眼球的,無疑是身背各種「卡瓦底(Kawadi)」的信徒。

大寶森節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特有的印度教風俗,是虔誠的印度教信徒懺悔、贖罪、奉獻及感恩和祈求願望實現的節日,據說現在在印度都已經看不到了。

在節日當天,印度教信徒會舉行盛大慶典並遊行慶祝,包括背負卡瓦底儀式。在儀式前,所有信徒都要接受祭司訓誡和24小時的齋戒以凈化肉體與靈魂。信徒們堅信,只有心靈不再受物質束縛、身體上脫離物質享受之時,才能履行神聖任務而不會感受任何痛苦。

節日當天凌晨,準備扛卡瓦第的信徒,洗浴身體後,在親友們的幫助下背負上卡瓦底。通常女性會頭頂一罐牛奶做為卡瓦底,而男性背負的卡瓦底則複雜沉重了許多(最沉的據說有40kg)。

最簡單的卡瓦底是肩扛一根扁擔,挑兩罐牛奶。複雜的卡瓦底,一種是一個倒扣的半圓形鋼架,上面裝飾有佛像、鮮花,羽毛和金飾等,固定在教徒的肩上,鋼架上會伸出許多細鋼釺,或連到教徒腰上的皮帶上,或直接連到教徒的身體上,沒錯,是穿透皮膚,連到身體上;另一種則是直接用穿透皮膚的大鋼鉤背負重物,重物可以是好幾個裝滿牛奶的鋼罐,也可以是拖行一個小祭台。

而背負卡瓦底的信徒,無論男女,很多人會用一個鋼釺橫著穿透嘴巴,或者臉上穿滿鉤子。

隨後,信徒們要赤足徒步走完遊行路線,親友們則伴隨在一旁吟唱聖歌和禱詞,給以支持和鼓勵。遊行路線全長4.5km,穿過市區,從一座印度神廟到另一座印度神廟。

路線中有三個樂隊現場演奏站,會有印度鼓樂隊守在那裡,背負卡瓦底的信徒來到時,明快的鼓聲響起,信徒們隨著節奏跳舞,或激烈旋轉,或搖擺身體,周圍的觀眾們也會隨著音樂拍手,吹口哨,很是熱鬧。

沿途另外還有19個音樂點,遊行隊伍也會在那裡稍作停留表演。這樣,整條路線走下來,估計至少要4、5個小時。

還是上照片吧。

跟隨著遊行隊伍,我穿行在印度人中間,像是體驗了一次觸動心靈的印度之旅。

觸動我的,首先是虔誠,除了虔誠的信仰,我無法解釋誰會在赤道正午的時候,身背重負、身穿百刺赤足走上4、5個小時,中間還會不斷表演激情投入的舞蹈。

其他參與遊行的信徒,有人一直在歌唱,歌聲委婉中似乎帶著哀傷;有人一直等在路邊,向每一個路過的卡瓦底信徒撒下黃色的花瓣,然後用清水沖洗他們的雙腳;還有很多的志願者,守在各個飲水點,為觀眾和遊行隊伍提供飲水和食物,而他們所在的位置是看不到遊行表演的。

除了虔誠,我感受更多的是整個遊行期間印度人之間的親切和友好,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切和友好,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在新加坡感受到了。參加活動的有不少婦女,老人和兒童,更多的是男性,年輕者居多,但身處其中,感受不到任何的緊張和防禦,身邊的人都很祥和,很放鬆,很快樂。

而且,無論是活動組織者,遊行隊伍,演奏者,還有觀眾,彼此都非常熟悉,時不時地互相舉手示意打招呼,好像大家都互相認識似的。我想起來了,這種感覺,就是久違的兒時過年的感覺,或者叫節日氣氛。

最後,我想說的,與政治無關,是第一次體驗到了「遊行」的快樂。在節日的時候,一起走上街頭,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一個個獨立的人,都參與其中,組成一個共同的整體,匯聚成快樂的海洋。

這,應該才是人類最初的樣子。

(文:票白齋主人)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加坡眼 的精彩文章:

馬雲爸爸請來新加坡最聰明的人,要干票大的……
細思極恐!新加坡女生在校門口被男子邀搭車,讓人想起章瑩穎

TAG:新加坡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