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垂不朽諸葛亮

永垂不朽諸葛亮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他也是一個很神的人,他雖身在草廬之中 ,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同時,我覺得他還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致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粹、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諸葛亮的非凡之智、濟世之才、忠誠之心、報國之情,為世人所仰慕,為後人所讚頌,成為人民心中的偶像。正如閃爍著他的才華和智慧的不朽之作《隆中對》、《出師表》,是出自肺腑的、感人的深情篇章,一直在歷史的風中不停地奏鳴,在思想的時空中久久回蕩。千百年來,以至於歷代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市井百姓,都對他是一番深情,褒揚備至,賦予了無數動人的傳說,作下了無數讚美的詩篇。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諸葛精神永存,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永遠展現出聖潔的光輝。 千秋諸葛我評說 諸葛亮,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為了蜀國的大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他的這種付出真的有價值嗎? 如果說,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和執著感動了諸葛亮,使諸葛亮效力於他,這尚且是情理之中,況且劉備畢竟也是一代明君,運用賢才,有膽有謀,諸葛亮效力於他,也施展了自己的抱負。他們這一絕配的搭檔,創下了「火燒赤壁」、「佔領荊州」 等不朽的功績,建立了蜀國的江山。我想這些,與劉備和諸葛亮的才能、謀略是分不開的。

諸葛亮

諸葛亮雲遮暗月,星星依舊,仰望夜空,穿越千年的歷史蒼桑,遂想起那一段馳騁在人間大地的凜然正氣,看到先生那手持羽毛扇時的焦思憂慮……而立未至才鋒露,撫琴弄瑟閑唱吟東漢末年,軍閥爭鋒,實力消退,唯剩曹操與孫策之兩大勢力。雲遮暗月,星星依舊,仰望夜空,穿越千年的歷史蒼桑,遂想起那一段馳騁在人間大地的凜然正氣,看到先生那手持羽毛扇時的焦思憂慮……而立未至才鋒露,撫琴弄瑟閑唱吟東漢末年,軍閥爭鋒,實力消退,唯剩曹操與孫策之兩大勢力。後曹操攻打劉備,劉備因徐庶相助才得以取勝,但徐庶終被曹操誘騙。臨走前曾推舉先生:「諸葛先生,乃潛於地下之卧龍,如能請到,就可平定天下!」

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聽了徐庶的話,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卧龍崗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彼時,先生雖隱於山林,然其心中已有恢復漢室之志。其後劉備三顧茅廬,終感動先生,使之放棄了「儉以養德,靜以修身」的寧靜生活,提三分天下之計,侃鼎立天下之勢,手握羽扇,高談闊論:「人和者,得天下也。」三顧茅廬的佳話造就了蜀國日後的輝煌。

三顧茅廬

隆中對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駐守。他聽到曹操大軍南下,決定把人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荊州的百姓聽說劉備待人好,都寧願跟著他一塊撤退。

曹操趕到襄陽,聽說劉備向江陵撤退,又打聽到劉表在江陵積了大批軍糧,怕被劉備佔去,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兵追趕劉備。劉備的人馬帶了兵器、裝備,還有十幾萬百姓跟著他,每天只能行軍十幾里。曹操的騎兵一天一夜就趕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縣東北)追上了劉備。劉備的人馬,被曹操的騎兵衝殺得七零八亂,還虧得張飛在長坂坡抵擋了一陣。劉備、諸葛亮才帶著少數人馬擺脫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經被曹軍截斷,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漢市)。

曹操佔領了江陵,繼續沿江向東進軍,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緊急,我們只有向孫權求救一條路了。」正好孫權怕荊州被曹操佔領,派魯肅來找劉備,勸說他和孫權聯合抵抗曹軍。諸葛亮就跟魯肅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見孫權。諸葛亮見了孫權,說:「現在曹操攻下了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將軍如果決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斷絕關係,跟我們一起抵抗;要不然,乾脆向他們投降,如果再猶豫不決,禍到臨頭就來不及了。」孫權反問說:「那麼,劉將軍為什麼不投降曹操呢?」諸葛亮嚴肅地說:「劉將軍是皇室後代,才能蓋世,怎麼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孫權聽諸葛亮這麼一說,也激動地說:「我也不能象江東土地和十萬人馬白白地送人。不過劉將軍剛打了敗仗,怎麼還能抵抗曹軍呢?」諸葛亮說:「您放心吧,劉將軍雖然敗了一陣,但是還有水軍二萬。曹操兵馬雖然多,遠道追來,兵士也已經精疲力盡。再說,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只要我們協力同心,一定能夠打敗曹軍。」孫權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裡挺高興,就立刻召集部下將領,討論抵抗曹操的辦法。正在這時候,曹操派兵士下戰書來了。那信上說:「我奉大漢皇帝的命令,領兵南征。現在我準備了水軍八十萬,願意和將軍較量一番。」

孫權把這封信遞給部下看,大伙兒看了都刷地變了臉色,說不出話來。張昭是東吳官員中資格最老的。他說:「曹操用天子的名義來征討,我們要抵抗他,道理上輸了一著。再說,我們本來想靠長江天險,現在也靠不住了。曹軍佔領了荊州,又有上千艘戰船,他們水陸兩路一起下來,我們怎麼也抵擋不了,我看只好投降。」張昭這一說,馬上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魯肅在旁邊冷眼旁觀,一聲不吭。孫權聽著聽著,覺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魯肅也跟著出來。孫權拉著魯肅的手,說:「你說說,該怎麼辦呢?」魯肅說:「剛才張昭他們說的話全聽不得。要說投降,我魯肅可以投降,將軍就不可以。

因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樣跟名士們交往,有機會還可以當個州郡官員。將軍如果投降,那麼江東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裡,您上哪兒去?」孫權嘆了口氣說:「剛剛大家說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說的才合我的心意。」散會以後,魯肅勸孫權趕快把正在鄱陽的大將周瑜召回來商量。周瑜一到柴桑,孫權又召集文武官員討論。周瑜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曹操名為漢朝丞相,其實是漢室奸賊。這次他自己來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給大家分析了曹操許多不利條件,認為北方兵士不會水戰,而且老遠趕到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會生病。兵馬再多,也沒有用。孫權聽了周瑜的話,膽也壯了。他站起來拔出寶劍,「豁」的一聲,把案幾砍去一角。他嚴厲地說:「誰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這案桌一樣。」當天晚上,周瑜又單獨去找孫權,說:「我已經打聽清楚。曹操兵馬號稱八十萬,這是虛張聲勢,其實只不過二十幾萬,其中還有不少是荊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您只要給我五萬精兵,我保管把他打敗。」

第二天,孫權任命周瑜為都督,撥給他三萬水軍,叫他同劉備協力抵抗曹操。周瑜領兵進軍,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和曹軍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軍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經得了疫病。雙方一交鋒,曹軍就打了敗仗,被迫撤退到長江的北岸。周瑜率領水軍進駐南岸,和曹軍隔江遙遙相對。正像周瑜預料的那樣,曹操的北方來的兵士不會水戰,他們在戰船上,遇到風浪顛簸就受不了。後來,他們把戰船用鐵索拴在一起,船果然平穩不少。周瑜的部將黃蓋看到這個情況,向周瑜獻個計策,說:「敵人兵多,我們兵少,拖下去對我們不利。現在曹軍把戰船都連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辦法來打敗他們。」

周瑜覺得黃蓋的主意好,兩人還商量好,讓黃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曹操,表示要脫離東吳,投降曹操。曹操以為東吳將領害怕他,對黃蓋的假投降,一點也沒懷疑。黃蓋叫兵士偷偷地準備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裝著枯枝,澆足了油,外面裹著布幕,插著旗幟,另外又準備一批輕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準備在大船起火時轉移。隆冬的十一月,天氣突然回暖,颳起了東南風。當天晚上,黃蓋帶領一批兵士分乘十條大船,駛在前面,後面跟隨著一批船隻。船隊到了江心,扯滿了風帆,像箭一樣駛向江北。曹軍水寨的將士聽說東吳的大將來投降,正紛紛擠到船頭看熱鬧。沒想到東吳船隊離開北岸約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條大船突然同時起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十條火船,好比十條火龍一樣,闖進曹軍水寨。那裡的船艦,都擠在一起,又躲不開,很快地都延燒起來。一眨眼工夫,已經燒成一片火海。水寨燒了不算,岸上的營寨也著了火,曹軍一大批兵士被燒死了;還有不少人被擠在江里,不會泅水,馬上淹死了。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馬上帶領精兵渡江進攻。他們把戰鼓擂得震天響。北岸的曹軍不知道後面有多少人馬進攻,嚇得全部崩潰。

曹操拖著殘兵敗將向華容的小路上逃跑。那條小路全是水窪泥坑,騎兵沒法通過。曹操趕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鋪路。他帶著騎兵好容易才通過,可是那些填鋪稻草的兵士,卻被人馬踩死了不少。劉備和周瑜一起,分水陸兩路緊緊追趕,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曹操的幾十萬大軍戰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損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將曹仁、徐晃、樂進分別留守江陵和襄陽,自己帶兵回到北方去了。

赤壁決策震孫曹,華容道上放曹操話說曹操率兵百餘萬,蜀吳兩國僅萬餘人,孔明火燒曹營,向天借東風,終有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火燒赤壁

此外,先生調兵遣將,知人善用。此戰役中,亦派關羽扼守其道,可關羽念舊恩,放行曹操。想必這也是預料之中,若曹亡,孫權勢必崛起,此之勁敵,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蜀必難與之抗衡。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勢,蜀可趁此機會在夾縫中求生存,固糧倉,保留實力,方可破敵。而雲長經此一戰,必更忠心效蜀,實屬一舉兩得!由此可見,放走曹操並非偶然,實是情勢所迫。世事洞明,先生令後生感嘆不已!鞠躬盡瘁傳千古,功績顯赫鑄汗青杜甫有詩:「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先生之忠貞感天動地。劉備為報弟之冤讎,斷然出兵,先生雖一再跪求,請其以國家為重,也於事無補。劉備戰敗,退至白帝城,臨終時,曾謂先生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看當時,蜀之威望唯先生一人,完全可以遵照先帝遺詔取而代之,但為報先帝知遇之恩,完先帝之遺願,以自己的殘生出師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留兩篇凄凄出師表,字如血淚,頂天立地。試問,如此赤誠之士有幾人?先生「山河分劃布八陣,羽扇搖曳點萬兵」的神機妙算;「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的大義正氣;「白髮漁樵江諸上,一壺濁酒談笑中」的悠閑自在;「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淡泊之志;「鞠躬盡瘁雕枯朽,志決身殲軍務勞」的忠貞之誓都吹散在歷史的神話之中,幻化、定格,感染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中華兒女!我低下頭望水中暗月,寂靜的月色下卻只剩我一人,我不禁發笑。論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有點萌886 的精彩文章:

項羽雖是英雄,但終究失敗,為什麼會自刎烏江?
關於拿破崙一生的功與過,讓小編來評說

TAG:寶寶有點萌8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