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春周:用赤誠匠心琢城市靈魂

王春周:用赤誠匠心琢城市靈魂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河北省滄州市引進壁畫藝術,創建特色藝術產業,更衍生出龐大文化創意產業鏈:繪畫、雕塑、陶藝、漆畫、工藝品研發、藝術交流、旅遊休閑等。滄州諸多知名景點和標誌建築的壁畫都出自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王春周之手,如滄州市會展中心的《穆如清風》、滄州市迎賓館的《中華紋飾》等。

王春周的壁畫作品,多是鍛銅浮雕,也有彩畫、木雕、砂岩、真石漆、玻璃鋼等不同材質工藝。王春周用匠人之心要求自己,在藝術上千錘百鍊、精益求精、修行自我、執著創新,這是他對匠人精神的解讀,也是他對待作品的態度。

中央美術學院的「老留級生」

1986年,王春周在河北師範學院美術專業學習,1988年考入河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裝潢美術專業,1994年成立滄州市雕塑壁畫工作室。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王春周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運用木雕、鍛銅、砂岩、玻璃鋼、泥塑、陶藝等多種材料及表現形式,設計製作雕塑壁畫作品。

2011年,40歲的王春周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到了中央美術學院,王春周發現自己變成了「小螞蟻」。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班上了一年課,王春周渴望學到更多東西。他想上高級研修班,可進不去,於是他旁聽了一年,第二年被正式招入。也就是這一年,他拿出了原創作品《吳橋雜技》,作品參評十二屆美展,初選、複選全部通過,評委認為,作品用創新的工藝、樸實的形象表現了雜技之鄉的特色和雜技人祖祖輩輩的追求。

作為中國壁畫學會名譽會長、美術家,侯一民曾參與第三、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最終成為王春周的授業恩師。王春周從侯一民身上汲取了豐厚的營養,懂得了作為一名藝術家要有關注社會、服務人民、放歌時代的責任。壁畫創作是王春周的愛好,在壁畫面前,一根筋到底的王春周像頭犟驢。這個中央美術學院出名的「老留級生」,卻頗得侯一民喜愛。

在中央美術學院,優越的環境讓王春周受益無窮、快速進步。他「賴」在中央美術學院不想走。他在學習中不斷審視自己。王春周的造型、油畫寫實、工筆都不是最好的,但綜合能力比較強,工藝性技法較高。

高級研修班畢業後,中國壁畫學會在中央美術學院辦中國壁畫研修班,實行導師提名邀請制,在中央美術學院及全國各大美術院校挑了22個學員,王春周名列其中。學得越深,越覺熱愛。王春周深知壁畫藝術要有藝術性、工藝性、思想性,要有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要有社會責任、天地大愛,才能成就精品。

城市壁畫的追夢人

王春周對藝術的追求是一種夢想,他享受創作的過程,也享受作品給他帶來的喜悅,壁畫的美賦予城市生命與靈魂,是城市生命的源泉,也是城市人的一種人生境界。王春周為滄州香濤公園創作大型銅雕壁畫《張之洞》時,設計方案已通過,工程也已進行大半,當他拿出設計稿求教時,侯一民提了許多意見,讓他幾天睡不香、吃不下,最終以自己承擔幾十萬元工程款的代價,提出重新修改方案。對方被王春周深深打動,同意重來。如今,這個長達70多米的巨制,成為滄州一道有震撼力的人文景觀。

5年時間耗資百萬元辛苦求學,這就是匠人的執著。這犟勁感動了老師們,用心指導提攜王春周,給了他藝術的精進、開闊的思維。他是滄州第一個作品入選全國壁畫展的,中國美術館「繼絕向壁」展覽一次入選兩幅王春周的壁畫作品。

2015年12月2日,「繼絕向壁——壁畫藝術求索展」開幕式在滄州舉行,同時,中國壁畫學會創作研習基地揭牌,落戶滄州。這是王春周的一個大手筆——繼「武術之鄉」「雜技之鄉」「工筆畫之城」,滄州再獲殊榮。

滄州、北京來回跑,馬不停蹄。「雙城記」的辛苦也曾讓王春周糾結,可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他覺得值。愛說笑的王春周耐得住寂寞,在藝風堂,他可以幾天不出門潛心創作。

落地為兄弟 同有匠人心

藝術的自由境界,要有技術打底,然後蛻變、涅槃。許多大家都曾是匠人,齊白石就曾經是木匠。王春周兄弟三人被當地人譽為「匠人兄弟組合」。二弟王春友、三弟王春港中學畢業後就跟隨著王春周學藝術,上陣親兄弟,木雕砂岩玻璃鋼製陶上釉,啥事都難不倒他們。老二擅長鍛銅,老三擅長陶藝。王春港20年前就在陶吧里守店,這些年對制陶的各種工藝,練泥、拉坯、盤條等,都駕輕就熟。

在王春周的老家南皮,他們弟兄建了一口烤窯,從河北邯鄲拉來10噸陶土做高溫釉料,新上了拉坯機,自己動手設計雕刻、翻模具,煙熏火燎地當燒窯工,只為了燒制出滿意的作品。

王春友痴迷鏨銅工藝,平時創作時沉靜執著、少言寡語,而創作出來的作品卻工藝精湛、氣韻生動、超凡脫俗。很難想像,那些立體感十足、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花鳥景緻,用手工一點點敲出來該是怎樣的細緻用心。紫銅軟,好鑿一些,黃銅、白銅硬,工藝難度大,這樣的「硬骨頭」也都被啃下來了。慢工出細活,一件工藝品需要10多道工藝流程。

兄弟三人的曾祖父是手藝人,王春友從小給白鐵匠的伯父當跟班,對金屬材料天生熱愛;又跟著大哥上中央美術學院,也常得到大師指點。王春周在中央美術學院上漆畫泥塑課,王春友打下手,老師指導講評,王春友盡可分享,技藝自然精進。兄弟三人創作時,一般作品多是王春周設計指導,兩個弟弟上手製作,共同創作。5年一次的大展,從材料、創意、設計到工藝都要求有創新,哥兒仨翻來覆去地試驗、研究。兄弟三人,同為匠人,「犟」心同源,但匠「位」不同,王春周是畫匠,而兩位弟弟要完成從民間匠人到手工藝人的涅槃,他們兄弟三人身上體現了具有時代感的匠人精神。

最近,王春周想以現實生活中的工藝匠人為主題,創作「工藝奇葩 民間巨匠」系列雕塑。他說,童年的記憶中,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藝人,憑藉各式各樣的絕活吸引孩子們,但如今這些民間絕活漸行漸遠。現在,國家倡導文化大發展,拯救即將消失的傳統工藝,重新喚醒塵封的記憶,喚起匠人精神。開拓創新,是藝術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更是對民族工藝及中華文化的弘揚與溯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畫出如此精美圖案的藝術家,竟然是色盲
文物藏品走出「深宮」「活」在當下——從故宮將在北京市東城區建宮外新展館說開來

TAG:中國美術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