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吃成瀕危?一碗鰻魚飯,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被吃成瀕危?一碗鰻魚飯,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作者 魏婉琳

近日這條微博火了

心目中非常隨意的一道美食居然已經是瀕危物種。是不是再也吃不到一碗由日本鰻製作的鰻魚飯了?

這到底是真是假?要先從鰻魚的秘密說起

無骨無肉的魚

這是一張清代康熙年間的古畫

出自《海錯圖》,作者將它稱為「水沫魚」,在旁邊只寫了96個字的說明。

他不會想到,這條魚的故事,在未來會如何跌宕起伏。

配文說,這是一種福建海里的魚,「柔軟而明澈」。而且這魚 「不但無骨,而且無肉。就陽曦一照,則竟干如薄紙如無矣」。太陽一照,就像消失了一樣!

那水沫魚的身體是什麼材料的呢?作者認為,它一定是由水沫凝結而成的生物。所以叫「水沫魚」。他寫道:

柔如敗絮,

透若水晶。

就日則枯,

在水無痕。

事實上,這種神奇的生物就是我們熟悉的鰻魚

原來,鰻魚小時候都要經過「柳葉狀幼體期」,或稱「柳葉鰻期」。

是不是和《海錯圖》的描述很像?

穿越地球四分之一的距離來走完一生

鰻魚有很多不可思議之處。

高壽:最長壽的鰻魚可以活到九十歲

複雜的進化階段:一生要經歷六大形態

浪漫悲傷的命運:一輩子只產卵一次,產前絕食洄遊,產後即葬身海底

最早人們並不知道淡水鰻是在海里產卵,第一位發現這一奧秘的科學家是丹麥的約翰尼·施密特,他曾在1923年寫下「穿越地球四分之一的距離來走完一生的魚,只有鰻魚了。」

這一發現引發了日本近60年來探索日本鰻產卵場的熱潮,並最終於2008年確認日本鰻的產卵場位於馬里亞納海島西方海域,稍往南就是全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深度超過一萬兩千公尺

鰻魚為什麼要到這裡產卵,如何產卵,至今依然是個迷。

參與調查的塚本勝巳副教授為了捕捉到鰻魚產卵的瞬間還在繼續著遠洋的調查。他深感遺憾,每次出海調查,都會因為遇到颱風而不得不改變航線。就像海神波塞冬在有意幫助鰻魚守護著這個秘密一樣。

無法人工繁殖的魚

現在,日本鰻鱺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了瀕危物種,歐洲鰻鱺更慘,極危物種。極危的下一個級別就是野外滅絕。

其原因就在於現在市面上的烤鰻魚,大多是從野外撈來小苗子,再養大。所以我們雖然名義上吃的是養殖鰻魚,其實它們依然來自野生

大肆捕撈帶來的後果就是野生鰻魚的減少。日本鰻的情況尤其嚴重,今年的捕撈量只有去年同期的1%!

所以,鰻魚確實被吃到瀕危了。

既然都可以把鰻苗養大,為什麼不能人工繁殖呢?

這就要怪它們詭異的食譜了。

成年鰻倒是會在人工水池裡產卵,可是剛孵出來的小魚無論喂什麼,它都不吃,20多天後就死了。

為了研製飼料,日本科學家就去海里撈柳葉鰻,解剖它的消化道,看看裡面有啥?什麼都沒有!

還好科學家沒有放棄,最終找到了一點東西

海雪

海里的有機物碎屑黏在一起,形成的黏液團,就是海雪。這和《海錯圖》的猜測有了巧妙的相似,鰻魚真得是吃海里的「水沫」長大的

2010年,日本學者研究出一種鰻苗願意吃的鯊魚卵膏飼料,終於做到了完全人工養殖鰻魚。然而成功只限於實驗室,人工繁殖的鰻魚大量上市,還遙遙無期。

吃還是不吃?

歐洲人來到北美大陸之前,北美有多達50億隻旅鴿。

17世紀,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沒多久,旅鴿因為肉味鮮美,成為這些開拓者的食物,每天有5萬隻旅鴿被打死,最終徹底滅絕。

從穿山甲,禾花雀,到今天日本鰻鱺,舌尖上消失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

幸好,現在日本鰻鱺還沒有陷入不可挽回的末日,它應該依然有足以自我維持的野外種群。

網路上很多人感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認為人類應當滅絕,與那些覺得沒吃鰻魚或者沒捕撈所以不用負責的人爭得不可開交。可是一時口舌之快,並不能挽回已經造成的危害。與其說,不如做,勸誡別人不要甚至做出「趕在滅絕之前吃一口」這樣的舉動。

別忘了,禾花雀從「只是開始漲價」到徹底崩潰,也就是十多年。

不要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慾,而讓一個物種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報刊文摘 的精彩文章:

即使落在無望時代,也要做好準備相信未來

TAG:報刊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