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運路上的健康指南?——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為您支招

春運路上的健康指南?——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為您支招

亞心網訊(通訊員 劉倩) 2018年春運已經於2月1日(農曆臘月十六),現在很多人已經開開心心地準備或已經踏上回家團圓的路途了。

春運人潮湧動,舟車勞苦,再加上在密封的空間里空氣不暢,難免會有各種不適。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自治區第二濟困醫院)專家提醒,春運途中要警惕各種健康隱患,保證健康歸家

一、暈車怎麼辦?

對於暈車的朋友來說,暈車的感覺真是生不如死,因此做好防暈車工作顯得格外地重要。

「暈車是我們常常遇到的情況,不管是火車還是飛機、汽車,長時間的旅途對於身體來說是個考驗。即使身體再好,也會感覺到眩暈。這是由於長時間的顛簸、心情緊張,身體不適、過度疲勞等原因造成的。」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自治區第二濟困醫院)兒科主任劉雲琴說。

兒科主任劉雲琴告訴初為人母的黃女士在旅途中如何照顧小寶寶。

據劉雲琴介紹,暈車不是病,而是一種應激反應,不用過分緊張。經常暈車者出發前的頭天晚上應保證充足睡眠,別吃得太飽,別吃油膩食物,可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在必要的情況下,提前半小時服用防暈車藥或者切片生薑貼在肚臍眼上,也可以聞橘子皮或服用新鮮薑汁。

長途旅行,有的人途中不吃不喝;也有的人一路上嘴不閑著。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前者可能導致低血糖,後者易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春運路上體力消耗大,合理搭配飲食才能護好腸胃。

吃點咸,少吃甜。出發前,建議買點燒餅、麵包、壽司、餡餅、三明治、漢堡包等便於攜帶的主食,再少量地準備點醬牛肉、豆腐乾、滷蛋等有鹹味的副食,這會讓人在旅途中更有食慾。此外,帶些清洗過的新鮮蔬果,比如小番茄、黃瓜、梨、橙子等,開胃又補水。用堅果做零食,正點進餐,控制食量。

二、流感腹瀉怎麼辦?

春運期間,人群密度大、密切接觸頻率增加、通風和衛生條件較差,再加上天氣又寒冷,旅途疲勞,抵抗力下降,這些都增加了流感感染風險。

劉雲琴建議乘客在車上要多喝水,也可佩戴口罩積極預防;中途靠站可以下車通風;盡量避免用手接觸眼、鼻及口等。旅途中可以帶上感冒藥,如出發前出現了感冒等不適癥狀,應推遲出行,不要強行出門。

婦產科主任醫師孫煒提示孕媽媽在春運期間的注意事項。

另外,在長途汽車和火車上,由於車上設施不足,許多乘客忽視洗手飲食衛生要求,或者在車上食用了冷食物,引發消化道疾病的發作,極易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

劉雲琴建議乘客要注意飲食衛生,盡量規律飲食,避免胃腸道疾病。在列車上吃飯前也應用香皂洗手,如果怕用水不方便,上車前最好準備消毒濕紙巾,吃飯前用濕紙巾擦手。不隨意用手直接接觸食物,盡量使用一次性杯子和碗筷。

三、特殊人群怎麼辦?

春運過程中,回家團聚、探親訪友,總是希望能帶上剛出生的小寶寶和老人團聚,希望久別的親人歡聚一堂,因此嬰幼兒、孕婦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就成了旅途中的特殊人群。

「准媽媽出行前要諮詢專科醫生。」 自治區第二濟困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孫煒說,「孕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原則上孕婦如果沒有什麼孕期併發症的話,是可以乘坐飛機、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民航、鐵路部門也有孕婦坐乘的相關規定。但是孕婦如果要出行,應該提前進行身體檢查,並諮詢產科醫生的意見,根據醫生的建議來選擇是否出行。」

另外,劉雲琴主任強調,乘客要帶小寶寶出門時,一定要準備充足的衣服,防止氣溫上的差異。要多備些寶寶日用品,一次性紙尿褲、濕紙巾都要帶足,給寶寶帶點水,因為到了異地,有的寶寶會換水土拉肚子,等到了家以後先一半一半地換水比較好。寶寶容易感冒,受涼腹瀉,出發前應準備治腹瀉的肚臍貼之類的藥物,還要隨身攜帶一瓶退燒的葯。

眼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吳天宇提醒這位患者,再愛美也要注意用眼衛生,旅途中盡量佩戴框架眼鏡,而不要佩戴隱形眼鏡。

對於心腦系統等疾病患者,劉雲琴建議在春運期間應盡量避免出行,如不得不外出,則要學會自救,冠心病、心梗患者出行除了要帶好平時的用藥,還要帶上一些急救藥,如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以防萬一。用藥物控制血糖、血壓升高;當出現頭暈乏力、心悸時要開窗通風透氣,應向就近的親友求救,隨身攜帶急救藥品。長途旅行時還應多喝水,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避免血液過於黏稠形成血栓。補充水分相當重要,但應盡量少喝咖啡、酒、果汁,開水才是最佳的選擇,最好能每小時補充250毫升左右的水。

四、科學用眼、安全用耳怎麼做?

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眼耳鼻喉科吳天宇副主任醫師強調建議,乘客乘車時盡量減少頭部活動,避免看窗外移動的景物。由於現在移動設備的普及,很多人在乘車或坐飛機時,都會在手機、平板電腦中下好電影、電視劇來消磨時間,這樣長時間用眼,會給眼睛帶來傷害,造成眼乾、眼澀、眼疲勞等不適,特別是坐夜車的人,車廂中光線較暗,再長時間對著書籍或屏幕,傷害更大。另外,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長時間盯著屏幕,會讓眼睛感覺不舒服,導致眼花、頭暈等不適。用眼遵循5:1原則,每用眼5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休息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遠眺、做眼保健操、按摩太陽穴等。備瓶滴眼露。如果有眼病或近視的人,建議隨身攜帶一小瓶滴眼露,在眼睛乾澀、脹痛時,滴兩滴,閉目養神5~10分鐘即可。光線不好切勿看書和電子屏幕。如果是夜間坐車,盡量不要在光線暗的環境下看書或看電子屏幕。還需提醒的是,乘坐汽車或火車時,要盡量避免看窗外快速移動的景物,比如樹木、樓房等,一是容易暈車,二是會讓眼睛感覺不舒服,導致眼花、頭暈等不適。

寒假了,急診科醫護人員為即將回家的女大學生送上健康貼士,提醒她注意保暖。

此外,很多人還會靠聽音樂來打發時間,他們戴上耳機,將音量調大,摒棄車廂中的嘈雜聲音,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尤其是高分貝下聽勁爆音樂,會導致耳鳴、耳朵脹痛、頭昏頭疼等癥狀。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眼耳鼻喉課吳天宇副主任醫師建議,車廂中多聽輕緩、柔和的音樂,聽半小時後最好取下耳機休息10分鐘。盡量佩戴頭戴式耳機,因為頭戴式耳機佩戴時不用入耳,不會直接對外耳道造成傷害,同時也不會封閉外耳道,對鼓膜的壓力相對較小。相比之下,耳掛式、入耳式耳機會封閉外耳道,對鼓膜損傷較大。音量要適度。在嘈雜的環境下,音量更不能過大,不然會給耳朵造成疊加傷害,聽歌時音量調節以還能聽到外面的講話聲為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心網 的精彩文章:

猛禽禍害家鴿頭卡籠中被救出 竟是國家保護動物
北疆日最低氣溫將降至-25℃以下

TAG:亞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