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事分享:和睦的家風來源於忍

故事分享:和睦的家風來源於忍

和睦的家風來源於『忍』,也就是禮讓的意思。

唐朝人崔沔,生性善良。父母早逝,他恭敬地侍奉兄長,對侄子關愛有加。他對妻子說:「父母過世前,記掛的就是我們兄弟幾個,如家人之間真誠相待、互相關愛,父母也就能瞑目了。」後來崔沔官至中書侍郎,他的兒子崔祐甫成為一代名相。

唐朝人張公藝,家裡九代同堂,家風和睦受到朝廷的表揚。有一次,唐高宗路經此地,前來拜訪張公藝,向他請教:「是什麼原因使你們這麼一大家人住在一起,卻始終能保持和樂融融呢?」張公藝就提筆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呈給高宗,說道:「和睦的家風來源於『忍』,也就是禮讓的意思。如果家庭中每一個人都能相互謙讓,彼此協助,積極為家裡做貢獻,那麼家庭當然就能和睦了。」

杜暹因病去世,年六十餘歲。他死後唐玄宗非常懷念他,派太監到他家幫助辦理喪事,並拿出三百匹絹以示弔唁,還追授他為尚書右丞相。朝中大臣見皇上都這樣做,也都給其家人送去許多禮物,尚書省還送去了一份奠儀。但杜暹的兒子遵照其遺囑,都謝絕不受。朝臣們認為杜暹有忠孝之美,經反覆商討,確定為其謚號「貞孝」。

宋朝人周文燦的哥哥生性嗜酒,平時依靠弟弟的救濟勉強度日。一天,哥哥醉酒後無緣無故重打周文燦,鄰居都替周文燦抱不平,周文燦卻不記仇,寬容對待。他對周圍人說:「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包容、關懷他人,天下家庭就都能夠和睦了!」

蘇軾與弟弟蘇轍從小一起讀書,感情特別深厚。蘇軾初任鳳翔簽判時,兄弟二人第一次遠別。弟弟蘇轍從開封送他到鄭州西門之外,又獨自騎馬夜返。蘇軾戀戀不捨地望向歸去的弟弟,寫下了《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詩中云:「登高回首坡壠隔,但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蘇軾在後來漫長的為官歲月中,留下了諸如《水調歌頭》等眾多表達對弟弟思念之情的詩歌。

宋代有個陸九思,中了進士。當他最小的弟弟陸九淵剛出生的時候,鄉里有人想抱養,父母因為兒子太多就答應了。陸九思堅決反對,父母才改變了主意。那一年,陸九思也生了個兒子,名叫陸渙之。陸九思對妻子說:「我們把兒子寄養到種田人家去,你給小叔餵奶吧。」陸九淵長大後成為著名的學者,侍奉兄嫂猶如父母一樣。

宋朝名臣司馬光,字君實。他有個哥哥叫司馬旦,兄弟之間感情很好。司馬光退出仕途後居住在洛陽,經常回鄉探望兄長。當時,司馬旦八十歲了,司馬光年紀也已不小,但他侍奉兄長就如同侍奉父親一樣盡心儘力,噓寒問暖,像照顧嬰兒那樣細心。司馬旦體質較弱,消化不良,需要少食多餐。每次吃完飯不久,司馬光總會親切地問候哥哥:「您還餓嗎?要不要再吃點東西?」天氣稍稍轉涼,司馬光就常常輕撫兄長的背,並關切地問道:「衣服會不會太薄?冷不冷?」陝西、洛陽一帶的人們都以司馬光為榜樣,如果人們做了不好的事,就會說:「司馬君實莫非知道嗎?」

宋代齊州人劉廷式,本是農家子弟,與鄰居家的女兒定有婚約。後離別數年,劉廷式入太學讀書,並考中進士。劉廷式回鄉準備與鄰居家的女兒成親時,才得知鄰居已死,其女雙目失明,家道中落。然而,劉廷式並沒因此違背婚約,選好日子準備完婚。鄰女打算退婚,她說:「我如今雙目失明,形同廢人,且門不當戶不對,怎能嫁你為妻呢?」劉廷式答道:「既然我早與鄰翁有約,豈可因翁死子疾而違背婚約?」二人終成眷屬。之後,家庭和睦,並生數子。

趙毓,元代唐州人,任福州司獄,家中三代同居。任福州司獄,後來見老母親年事已高,趙毓遵守父母年老子女不遠遊的古訓,辭官回家。趙毓平時侍奉母親十分虔誠,對弟弟們非常友好,一家人其樂融融。趙毓的長兄趙瑞死得早,嫂子劉氏立志守節。趙毓率領家人畢恭畢敬地侍奉她。一天,他召集各位兄弟子侄至自己房間,流著眼淚留下了遺囑,希望趙家世世代代不要分家,並對天發誓。從此以後,趙家一門大小百餘口,彼此之間沒有閑言碎語,大家同心協力,家業日益興旺。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多次提出欲尋訪馬皇后親族,想給予封賞。馬皇后婉言謝絕道:「給外戚以爵祿,不合禮法。況且我的那些親戚未必有什麼才能,有了權力和地位以後,如果驕奢淫逸,不守法度,其後果不堪設想。前朝之所以覆滅,都是由此開始!」

明代王翱任吏部尚書,他的女婿賈傑在京城附近做官。王翱的夫人十分疼愛女兒,數次接女兒回家。賈傑憤憤地對妻子說:「你父親主管吏部,調我到京師做官,易如反掌,何必讓你往來京師而不嫌煩勞呢!」王翱的夫人聽後便向王翱請求為女婿調官。王翱大怒,推翻了桌子,打傷了夫人的臉。賈傑最終沒能調職。

明代陳世恩,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哥哥學識豐富,孝順廉潔,很受鄉里人敬重。但弟弟整日無所事事,四處遊盪。哥哥多次訓斥小弟,弟弟卻聽不進去。見此情景,陳世恩每夜站在門外等弟弟回來。弟弟深夜歸來以為二哥也要訓斥他,沒想到陳世恩絲毫沒有怪罪他,反而關心弟弟有沒有著涼,晚飯有沒有吃飽。天氣漸漸寒冷,陳世恩卻依舊如此。弟弟十分羞愧,再也不出去遊手好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雍城漫仕 的精彩文章:

諸君,此人便是李三郎了

TAG:雍城漫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