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

時光飛逝,還沒來得及吟誦「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春天已經悄然而至。

立春,正月節。

立,建始也。

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

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中國傳統,將立春節氣分為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

三候魚陟負冰

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小編提醒各位,春姑娘最擅長的就是「姍姍來遲」,即使立春已到,但暖意不足,還是不要第一時間脫去冬衣。

風俗

立春幡

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羅、絹或紙為長條狀小幡,戴在頭上,以示迎春。春幡種類有燕子、柳、花、鳥、蝴蝶、鳳凰、飛蛾、螞蚱、雞。此俗起於漢,至唐、宋時,春幡之製作更為精巧。《後漢書·禮儀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亦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

游春

與現代的春遊不同。在古代,游春隊伍先是要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後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後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另外還有的意義就是:這次游春之後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游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吃春餅

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

吃蘿蔔

立春日吃蘿蔔,被稱為「咬春」。為什麼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後,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以讓身體順應天時。

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一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後,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

品讀

自古以來,讚美春天的詩文數不勝數,被列為「背誦」的篇目也不勝枚舉。但是小編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當年可是要背誦全文的哦,快來跟著小編一起品讀春天,回味童年吧!

春(朱自清)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俏俏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著些心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呼朋引伴的賣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的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氂,像花針,像細絲,密密的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著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所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兒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

大家還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正事兒 的精彩文章:

談正事兒專用表情包,領導再也不用擔心我聊天乏味啦!

TAG:一點正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