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晚清國歌,讀起來竟是這麼肉麻~

晚清國歌,讀起來竟是這麼肉麻~




所謂「國歌」,顧名思義,就是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鬥志、戰鬥歷程或宏偉目標,反映了該政權統治下的人民的心聲,也可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的縮影。一般用於較為莊重、嚴肅的正式場合。









與中國歷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樣,清朝本來並無法定的國旗與國歌。近代以後,隨著清朝國門洞開,日漸與西方國家進行頻繁的交往,清朝當局逐漸引入西方國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國旗與國歌。




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決定選用「黃底藍龍戲紅珠圖」(也就是俗稱的清朝「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而中國最早的國歌制定者,應該是曾紀澤。




曾紀澤是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的次子,襲封一等毅勇侯。曾擔任清政府駐英、法、俄國大使,也是當時秉承「經世致用」新思維的知識分子。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曾紀澤不愧是大家之後,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時任清朝駐法大使的曾紀澤不斷抗議法國政府的挑釁,極力主張「堅持不讓」,「一戰不勝,則謀再戰;再戰不勝,則謀屢戰」。




並且唇槍舌戰地與法國人爭辨,不屈不撓,積極籌備疏籌「備御六策」。雖在病中,猶堅守崗位,進行鬥爭。無奈之下,李鴻章遂讓隨員用一首古曲填詞,作為國歌。




選來選去最後定為唐朝詩人王建的絕句加以改編作為國歌,歌曰:「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由於這是李鴻章提倡的,後人便稱之為《李中堂樂》。但李鴻章回國後,這首歌曲並沒有被清政府正式使用。









後來因為國歌還鬧出了笑話,據說光緒三十年京奉鐵路竣工之時,慈禧太后便乘坐火車親自前往盛京。火車途徑天津之時,袁世凱曾帶儀仗隊前往車站迎接,因為沒有國歌,袁世凱竟讓樂隊奏起了法國的國歌《馬賽曲》。




還好當時慈禧並不知道此曲是何曲,不然袁世凱非吃不了兜著走。過了兩年之後,也就是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之時,又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並在正式國歌誕生之前,暫成為清朝代國歌。




每當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使用該首軍歌代替。(其中歌詞裡面的「兆」表示一百萬):


億萬斯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當然,這也僅僅是個代國歌而已。隨著國門逐漸被打開,清廷和外國打交道越來越多,與會的國際場合也越來越多,因而不得不考慮制定一個能夠代表本政權的國歌。




宣統三年(1911年)6月20日國祚將盡的清廷禮部衙門奏擬訂國樂辦法,並由攝政王載灃批准。典禮院隨即開始了國樂的制定工作,當時參考了由駐外使節提供的英國(《天佑吾王》)、美國(《星條旗》)、德國(《萬歲勝利者的桂冠》)、奧地利(《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日本(《君之代》)等國家的國歌。




因為日本、英國都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並且在國際上舉足輕重。試圖效仿英、日的清廷就決定仿照英、日兩國國歌的形式制定了國樂《鞏金甌》。









宣統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清廷正是批複「茲據典禮院會同各該衙門將編製專章繕單呈覽,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清朝法定國歌《鞏金甌》正式誕生,該歌詞如下:




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歌詞大意是: 「國土如金甌鞏固,受上蒼庇佑。民眾萬物如野鴨嬉於水藻般欣悅。喜見同袍,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真是自得其樂。帝國蒙上蒼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翻騰不息。」






這首國歌嚴重的歪曲國家處在多事之秋,人民受難於火熱之中的事實。在國歌《鞏金甌》誕生後不久,國祚將盡、沒落腐朽的清朝政權就土崩瓦解了 ,並沒有達到《鞏金甌》鞏固統治的初衷,真可謂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國歌里是不能有絕對的,否則肯定會出事。波蘭說波蘭絕不滅亡,結果亡國了;蘇聯說牢不可破的聯盟,結果聯盟不攻自破了;美國說星條旗永不落......這往後的話該怎麼接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野 的精彩文章:

為何周總理最牽掛的是這幅《韓熙載夜宴圖》?
二戰老兵肖像,沒有一張完好的臉

TAG:GO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