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2018.2.4 星期日

農曆:臘月十九

丁酋【雞】年

甲寅月 丁卯日

立春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2月4日

東風送暖

大地開始解凍

立春

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一夜春雨喚來了絲絲寒意,春雪初回大地,打破了冬日裡的暖爐溫情,挑動蠢蠢欲動的腳步。

《漢宮春 · 立春日》

南宋·辛棄疾

立春

春已歸來。

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立春 · 中國人一年的開始

這一日,風從東方來。老話說:「東方為春,春者,萬物之所出也。」在那生生不息的春風中,一年四季的序幕從此開啟。

而在所有立春詩詞中,我最愛這一句:「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它寓意著萬物生長,一派鮮活景象。

立春三候

立春

一候 · 東風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

三候·魚陟負冰

GIF

立春三候|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

立春的這十五天,前五天東風送暖,河流開化;中間五天洞穴中的冬眠的蟲們醒來了;後五天魚兒頂著碎冰到水面上遊動。雖有冷冰冰的「倒春寒」,但是天地萬物都在萌發了,所有生命都在歌唱了,這就是『陽氣』的生髮。

東風化雨

萬物蘇明

天寒到了極點,就立春了。

立春是春破土而出。從冬至始,那是一種在皚皚白雪、冰凍三尺下不斷孕育、衝動著的青青之力。它衝破還封凍著的地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圖片來自網路

寒月當空,當一切都在厚厚的冬被中熟睡時,反射著月寒的冰面悄然而被龜裂,鐫刻著冰冷的大地素肌瞬間就被穿透,於是,當雞鳴在遠方樹梢上飄拂的時候,我們就聽到了那種神秘的啼囀。

圖片來自網路

那是青鳥。按古人的說法,春便是在青鳥啼囀中重回我們身邊的。在四季中,青鳥司啟,丹鳥司閉。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鳥呢?青取之於藍,古人們說,它是西王母的使者,從西方飛來,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成的女神。

圖片來自網路

青鳥以它的鳴聲,告知我們歲月即將相隔,隨後,我們推門出屋,發現凜冽的西北風忽然就變成和氣嫻裊的東北風了,那淡青已經抹到東方天邊去了——青是春之標誌,青春就由青鳥飛過梅香銜來。等青鳥飛回,楊花雪落覆白萍,夏就該在感傷中來了。

圖片來自網路

有意思的是,青鳥本來自西方,它的啼囀,卻引導風移東方,吹醒萬物。春對應五行中的木,風生木,木為生氣之本;木生酸,酸為五味之始。那是自下而上之風,淡青是從解凍的地面,借著青鳥扇動的翅膀,點染到天邊去的。

攝影/敬一丹

在北方,此時冰河才剛被龜裂,魚兒已經感知到暖意,爭相擁擠到了冰面之下,群集而負冰,冰下已搖曳出萬鱗繽紛。在南方,河水也還飽含著灰白的寒意,但那淺青已經潛隱進細紋橫吹之中。此時,春水還瘦,白鷗還未來,蒲影尚深,但水邊籬落忽橫枝,竹風裡忽然就滲入了青新,竹徑枯葉間漏出的筍尖喚起濛濛雨絲,便雨風縹緲迷煙村了。

圖片來自網路

一旦立春,飛雪已像輕盈的夢蝶,開始傳遞還鄉的暖意。它們翩翩追逐在被雨風洗凈的屋瓦上,又款款旋融進被細紋染綠的池心裡。在雪蝶飄飛中,結穗的檐冰開始滴溜了,那滴溜被玫瑰紅的陽光照成珠線,珠線相連而為水簾,風吹簾動,珠紅點點,琳琅滿目。

圖片來自網路

此時田野尚還袒露著,但已散發出初醒的唇香;崗上的荊叢在不知不覺中繁密成了青紫叢叢,且有了青澀的氣息。風拂動那些垂柳的柔枝,柳眼已經含金,短茸已經含風。而在那些高聳的樹梢上,棲鴉已經亂了,一片呼哨,天色便變成含情脈脈的了。

圖片來自網路

立春之美,沒有桃花肉紅、萱草綠肥的艷俗,完全是一種淡雅的靜靜等待著的含蓄美——此時東風已蓄滿了霽青色,殘雪雖還未消盡,背陰處還留著淺藍之光,但早梅已經在山坳中疏影橫斜,佔盡了風情。

攝影/王新玲

冰銷泉眼汩汩,水泉已經晶亮晶亮地在返青的石隙間蜿蜒,流經之處,星星璀璨,草芽實際已經密集在枯莖之下了。迎春花還未結蕾,但風已經吹乾了山裡的寒濕;蟄蟲們還未出土,但一個個細小的孔洞都已經鑽通。

圖片來自網路

鳶在高處,羽毛正翔風;鵲在枝頭,已經窩在築實的巢內喜噪暖巢了。

立春民俗

立春

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從氣候學上來說,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我國東北、西北地區清明入春,華北地區春分入春,長江中下游驚蟄入春,西南地區雨水入春,只有華南地區立春節氣可作為春的開始。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日,叫立春節。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民間,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圖片來自網路

游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次游春之後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游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送春牛

民間藝人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互相贈賀禮拜賀,稱為拜春。

糊春牛

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春牛在塑制時,要在肚子里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拾起穀粒放回倉中,預示倉滿糧足。

貼春字畫

家家在門上張貼迎春的字畫字和春字有關畫有臘梅迎春之類

種迎春花

立春美食

立春

春餅

立春時民間有「咬春」的習俗,立春吃春餅,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蘿蔔,則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

春盤

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春卷

《歲時廣記》:「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

吃蘿蔔

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

立春養生

立春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和病毒也隨之生長繁殖。因此,早春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易發時期,特別是孩子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

在養生上主要是護肝。在作息時間上,人們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鬱,做到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飲食要清淡,不要過度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同時,因為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冷暖不定,要當心「倒春寒」的侵擾,特別是對於體弱的人來說,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對此專家表示,要想殺菌並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沖」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等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匿名語錄 的精彩文章:

尋找夢中的女孩,你在哪?

TAG:匿名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