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時國軍士兵拼不過日軍的真相,國軍每日伙食竟比不上日本軍犬

抗戰時國軍士兵拼不過日軍的真相,國軍每日伙食竟比不上日本軍犬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中國自晚清年間便連年征戰國內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等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期較為富庶的東北地區已經淪陷敵手,南京政府甚至拿不出足夠的錢來整編軍隊(因此後來大量的軍隊被縮編),到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國軍士兵的日均口糧甚至還比不上日本軍犬的零頭,令人十分的心酸。

根據記載,在抗戰爆發前蔣介石曾下令,為了保證足夠的戰鬥力陸軍戰時伙食標準為「士兵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頭肉4兩、乾菜2兩、鹹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雖然這一標準看上去很豐富,但是到了真正的戰爭年代,國軍士兵的伙食標準急轉直下,直接變成了每人每天九兩米飯。

抗戰時期根據軍事學家的估算,一個普通士兵每天大概要消耗4000至7000卡的熱量,這至少要1.5公斤的主食才能供應,但是因為戰爭的日益加劇以及種種國內原因的制約,國軍士兵的真實情況僅為一天兩頓飯,主食供應僅為6-9兩米,只有蔣介石親自下令「必須吃三頓飯」的第五軍才能吃上一天三頓飯,至於副食品則基本為零。

根據當時炊事兵回憶,在戰鬥不緊張或者靠近城鎮的時候,國軍是可以外出買菜的,但是因為經費有限的原因,廚師一般只能購買蘿蔔和白菜,並且在做法只能是熬湯甚至連食用油都無法供應,只能用鹽水煮菜,最奢侈的時候就算是廚師搞到一塊豬油放進鍋里,要是什麼都買不到就只能用鹹菜煮一鍋水大家一勺一勺的湊合吃。

為了給部隊補充維生素,很多部隊紛紛就地取材,例如駐防在西南一帶的國軍就流傳著將芭蕉樹的根部剁成小塊用水泡軟後切絲炒菜的做法。到了戰事吃緊之時,戰士們甚至連鹹菜和樹根都無暇尋找,只能用鹽水泡飯吃,而就這一點微薄的白米飯中還經常摻雜了霉米、沙子、石子、粗糠、稻殼、稗子、老鼠屎和小蟲子這也是當時「八寶飯」一詞的由來。

反觀抗戰時的日軍,雖然日本國內經濟也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戰爭,但是日軍制定了「就地取材」的籌糧策略(說白了就是搶),僅甜食一項就根據戰時情況的不同配備了奶糖、水果糖、飴糖、巧克力、果凍、柿餅、水果罐頭、煉乳、羊羹等等可以在任何複雜情況下進食的補給品。

根據日本軍部公布的數據來看,當時日軍中一頭成年軍犬每天的伙食標準都可以達到大米150克、麥250克、白菜200克、牛肉350克或沙丁魚400克、鹽10克,國軍將士們的口糧甚至還比不上日軍軍犬的零頭,甚至被列強們稱之為「乞丐部隊」就連病號飯也是十分有名的「白糖煮麵糊」可見當時的艱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陵君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最無恥最可恨的漢奸,傾盡家產為日本購買兩架飛機死前竟說這輩子值了

TAG:蘭陵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