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祛除體內濕氣,攏共分六步

祛除體內濕氣,攏共分六步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體內水分調控失衡,濕留體內,影響身體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那麼,怎樣去除體內的濕氣呢?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 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 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第4招: 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党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5招: 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自我檢查


    如果你在陰濕天氣時出現下列變化,說明你身體內的濕氣太重了: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 

第6招艾灸祛濕


  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如下圖: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如下圖: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如下圖: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如下圖:









     每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如下圖: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如下圖:






    每日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用隨身灸灸20-30分鐘。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如下圖:



   方法知道了,選用艾條也很重要哦!推薦我們自製的含中藥的艾條,有中藥,更有效! 


葯灸和純艾灸的區別:
 一、葯灸的配方是多組方,而艾灸比較單一。
 二、葯灸具有針對性,而艾灸沒有針對部位


 三、葯灸一般一次見效,而艾灸相對見效較慢。
  【含有中藥的艾條】
   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含有穿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疼痛灸患處,寒症需要灸肚臍和腎輸穴。了解購買點擊文章下方的「閱讀原文」
   現有直徑2厘米和3厘米兩種(長度都是20厘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寒濕重的表現及處理方法
日常祛濕,試試火罐和艾草

TAG:中醫技術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