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Wired-公司-豆瓣網

Wired-公司-豆瓣網

攝於2018年1月25日於杭州西湖

上周在看36氪的時候,看到很多互聯網公司的介紹時候,在思考的時候想到,什麼是Wired的公司標準,乃至什麼是Wired人物的標準。在社會學的理解中,人和公司這個組織形態構成了這個社會的大小單元,影響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人和公司連接著世界。所以作為Wired,是無法迴避這個兩個命題的,這會成為兩個貫穿始終的主題來探索。今天我們先來談談Wired公司這個命題:

是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

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量?

是一個什麼樣的鄰域?

這構建了Wired公司的輪廓。

同時應當關注公司幾個「」經度「的發展:

公司團隊的發展

產品的迭代更新

用戶的增長曲線

融資規模的增長

這個構成了公司四條內在發展的「經度」線,他們應該呈現螺旋式發展。

通過這兩個方面,三個維度,四條經度,我們通過對互聯網生態的觀察,找到了Wired標準下的第一家公司——豆瓣網。

在中國這個言必稱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互聯網生態裡面,我們該如何理解Wired公司的體量呢?我們決定看這個互聯網生態的第三梯隊,第一梯隊是BAT,第二梯隊也逐步明朗化的MTD(美團、今日頭條、滴滴),那第三梯隊呢?還是處於群雄逐鹿,第三梯隊是否有豆瓣網的位置,這也是Wired公司思考的主題。

一個公司的價值觀你很難從一開始就看的出來的,需要經歷一個很長期的過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創立於2005年3月6日的豆瓣網,今年已經走過了它 的第一個本命年,回顧過去的十二年,他逐步成為了中國網民的精神生活的角落,這也是豆瓣網致力去打造的。這也就成為了豆瓣網的的價值觀導向:「打造大眾生活的精神角落」。這個視角,更是一種雄心,這個雄心比當年BAT還要大,還要遠。如果從Wired的視角理解,阿里巴巴是實現了互聯網下物與物的連接,騰訊是實現了互聯網下人與人的連接,而百度是實現了互聯網下信息與信息的連接,這都僅僅是一個物質層面上的互聯網化。那精神層面上的互聯化連接,比阿里的創立(1999年)晚了六年,比騰訊的創立(1998年)晚了七年,比百度的創立(2000年)晚了五年,很多互聯網觀察家從來沒有把豆瓣網放在與BAT一個層面上考慮,羈絆與豆瓣網創立同時期公司的對比。2005年在中國互聯網史上也必將是一個大年,AT為未來的發展做出了里程碑的動作,馬雲創立了淘寶,騰訊收編了張小龍,除了AT,王興創立了校內網,王小川稍早創立了搜狗。如今這些公司除了王興的美團還在朝千億估值邁進,其它的都已經上市成為行業巨頭 ,而已過本命之年的豆瓣網卻還未實行大規模的盈利,或者更確切的說還沒有找到實現盈利的業務支點,上市之路也遙遙無期,這是一個尷尬的局面。

2017年八月初豆瓣CEO阿北在一封內部信中談到,豆瓣一些長期沒有起色和虧損的項目將陸續關閉,包括一拍一、豆瓣東西、一刻和同城票務交易等,豆瓣將進入一個務實的階段。那也意味豆瓣經歷著一個較長時間的不務實階段,如何理解不務實呢?其實這一個委婉的說話,其本質是豆瓣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不準確的理解。我們都知道蘋果iPhone的發布是移動互聯網正式到來的序幕,相比與移動互聯網時代落寞英雄的百度抗拒移動互聯網不同,阿北很早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要來了,但在最初做APP的時候,他認為手機上會裝很多APP來滿足各種場景的需要,這種在移動端產品上的去中心化思想是一種錯位的理解。豆瓣將每一個功能都拆分成單獨的應用,最多的時候多達14個,在垂直鄰域做精細化產品,然而,APP特有的孤島效應割裂了用戶,吞噬了原本的用戶黏性。這種產品線下,最終只能讓對手一步步佔領自己的用戶領地。最終在2014年8月,「豆瓣APP上線了」,移動端的豆瓣才從分散走向了整合。在移動端的失誤其本質是這個公司團隊大部分高層技術出身的背景,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缺乏對商業化的理解,作為PC時代的天之驕子,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受到資本的追逐,2011年,豆瓣完成第三輪5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分別為紅山資本、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和摯信資本,那時的豆瓣已經接近盈利,但當一個公司受到資本的青睞,卻不知道如何進行商業化戰略,這是一個極具悲哀的事情,這樣的是對於技術出身的李彥宏百度而言同樣重要,從團隊的角度看,我們也就能看到CSO曾鳴對阿里的重要,CSO劉熾平對騰訊成為一個市值千億的關鍵性,而對於豆瓣從來沒有這樣一個人出現。所以我們說,2011年註定成為豆瓣發展的一個拐點。

對於業界很多評論家認為豆瓣缺乏互聯網打法的進攻性,創始人過於偏執,太過於優雅,都是很片面的理解,真正是要從本質上考慮一家偉大公司的未來。2017年,豆瓣閱讀從豆瓣集團分拆成獨立公司,獲得檸萌影業的6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這是豆瓣六年內唯一融資。同樣是今年3月份,「豆瓣時間」上線,上線5天銷售額過百萬,7天付費訂閱用戶過萬,但這些看似很不錯的選擇,都無法讓豆瓣擺脫困境,因為豆瓣缺少一個真正的戰略家帶領豆瓣走出困境,去布局下一個未來十年的商業格局。2011年對豆瓣是一個拐點,其實2015年-2020年這五年是豆瓣的另一個拐點出現的時間段,但留給豆瓣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著腳丫曬太陽 的精彩文章:

TAG:光著腳丫曬太陽 |